2025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属中学分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属中学分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属中学分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或)。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题无效。
4.答作图题时,先用铅笔作图,再用对应的签字笔描黑。
5.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回收。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 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D. 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2.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A. 氮气 B. 空气 C. 氯化钠 D. 铁
3. 下列溶液配制及酸碱中和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 B. 量浓硫酸
C. 稀释浓硫酸 D. 滴加稀硫酸
4. 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动机中快速燃烧,为火箭飞行提供能量,液氢与液氧、液态甲烷与液氧都是优良的运载火箭推进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液氢、液氧都是单质,液态甲烷是化合物 B. 火箭推进剂气化时,分子间间隙变大
C. 制造火箭发动机用到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 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5.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的流程,图2是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步骤①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氧气等为物理变化
B.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 由碳酸氢铵的保存和施用方法可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D. 碳酸氢铵可以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溶液呈碱性)混合使用
6. 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的重要实践活动。下列探究能达成目的的是(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D. 实验室制
7.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 验证稀盐酸和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C 除去溶液中混有 加过量溶液,过滤
D 鉴别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实验现象
A. A B. B C. C D. D
8.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后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信息:氯化钡溶液为中性)
A. 是水,是浓硫酸,是水,则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是可能变质的固体,是稀盐酸,是水,观察到管口有气泡冒出,不能证明已经变质
C. 是是溶液,是滴有酚酞的溶液,观察到溶液倒流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底部有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碳酸钠
D. 是白色固体,是稀盐酸,是溶液,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能是碳酸钙
9. 已知,将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至部分分解,冷却后将全部剩余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按照物质分类,碳酸钙属于盐 B. 两步反应生成总质量与煅烧程度无关
C. 煅烧前后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 煅烧越充分则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量越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5分)
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金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的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_____。
(2)“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诗中的“罗绮”指用蚕丝制成的衣裳,蚕丝是一种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4)“黄山多猿猱,春夏采于石洼中,酝酿成汤,闻数百步。”“汤”即酒,其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醇属于_____(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11.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回答: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写名称)。
(2)如图A、B是硼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CF分别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F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则_____。
②根据如图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铝比硼的核电荷数多8 B.E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 高铁轨道、车厢、附属设施使用大量的铁合金和铝合金。小组同学探究合金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和外形相同的、、和(金属均已打磨)的四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如图1所示。
(1)写出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丙、丁烧杯中,使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其理由是_____。
【实验二】
(3)乙烧杯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过滤出,得滤液,然后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选项)。
A. 实验二中发生的反应,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B. 实验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
C. 实验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一定比滤液X质量大
13.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能力,分析以下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1)下表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
(2)时,取某固体的溶液于烧杯中,进行如图操作。
由上图可知,图中烧杯中的mg溶液属于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根据上图分析与计算,_____。
(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下,向装有固体的烧杯中缓慢加水,测得溶液质量与加水质量的变化关系。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14. 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展开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的化学性质
(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_____,由此证明NaOH能与反应。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C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活动二: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4)小天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他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_(填选项)(信息: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A.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B.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活动三:测定样品的纯度
工业制得的中常含有一定量的。同学们采用“沉淀法”对某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实验方案如下:
(5)为了检验溶液是否过量,取上图中过滤后的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药品,即可达到目的,则药品可以是下列药品中的_____(填字母)。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15. 已知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或三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
结合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生成气体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上述流程进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无色溶液中一定没有存在
C. 固体样品一定含有和
(3)在固体样品里,所述三种物质中,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另取少许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先向试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样品中含有该物质。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
16.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导管口的_____(选填“a”或“b”)端。
(3)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钠做为干燥剂。
17. 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时产生的废液进行了专项研究。
【问题引入】研究小组先进行了如图所示A、B、C三组实验,然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会儿,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探究问题】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是否存在污染?该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查阅资料】①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均显中性。
②实验室污水存在的污染主要是酸性污染、碱性污染及、等重金属污染。
【猜想假设】烧杯内上层无色溶液可能存在酸性污染、碱性污染、重金属污染,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l-,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方案设计与实施】
(1)将烧杯内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设计如下表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白色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无_____(填离子符号)
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_____ 溶液中存在
③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
④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存在
【实验结论】无色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存在碱性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该污水应净化后再排放。
【问题解决】
(2)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和适量的_____,过滤后得到溶液再排放,可消除污染物。
【方案优化】
(3)为得出以上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对方案中的四个步骤进行了重新讨论,一致认为探究可以简化,只需要_____(填表中步骤序号)步骤即可。
(4)小轩认为只需使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得出以上实验结论,该试剂是_____(填化学式)溶液。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现有氯化钙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2)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5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属中学分校中考二模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5分)
【10题答案】
【答案】(1)稳定 (2)天然 (3)糖类(或淀粉等)
(4)有机化合物
【11题答案】
【答案】(1)H2O (2) ①. 17 ②. C
【12题答案】
【答案】(1)
(2)镁与稀盐酸反应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铝短很多 (3)ABC
【13题答案】
【答案】(1)36.0g
(2) ①. 不饱和 ②. 87.5 (3)C
【14题答案】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3)产生蓝色沉淀 (4)B (5)A
【15题答案】
【答案】(1) (2)B
(3)硝酸钡(合理即可)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
【16题答案】
【答案】(1)水槽 (2) ①. ②. b
(3)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 不能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 无色酚酞
(2)稀盐酸 (3)②④
(4)CuSO4(合理即可)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题答案】
【答案】(1)10 (2)解:设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