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守护生命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师课题 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能力目标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会基本的自救自护;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2.健全人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难点: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护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 思考:我们的生命谁来守护?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爱护身体 1.问题假设 提问学生:(1)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你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希望你的小主人怎么对待你?再反思一下你平时又怎么对待它的呢? (2)谈谈你所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2.出示健康宝典 3.出示图片:小明的困惑 4.提问学生:帮帮他:你如何看待他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们该怎么劝说他? 5.合作探究:讨论遇到火灾、地震、踩踏时如何处理? 6.小结爱护身体:(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 思考问题 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问题。 阅读健康宝典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问题。 梳理知识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努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命方式。 通过一组图片,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注重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通过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掌握爱护身体的具体措施。二、养护精神 1.出示董卿关于精神的话语。 2.提问: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3.阅读教材P102材料《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提问学生怎样养护我们的精神?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①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②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分享:在生活中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播放视频《杭州:助力“双减”落地 传统文化进校园》。 提问学生: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养护精神有什么影响?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弘扬民族精神。 7.小结养护精神:(1)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精神发育需要物质支持,但又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3)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精神。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分享自身经历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梳理知识点 培养学生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整理、分析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对图片资料中关键词的获取,从中正确分析出答题的方向。 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护精神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养护精神的具体措施。【课堂总结】 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延伸生命的长度;养护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让我们的生命健康阳光、丰满厚重。这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更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要完成的事情。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