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A3排版、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A3排版、附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一、1.由衷 肃然起敬 荣幸 赏识 格局
2.B A 3.C
二、1.D
2.D
3.B
4.B
5.D
6.D
2.示例:不知怎么了,她特别紧张,手心里都是汗。
3.示例:湖面泛起阵阵涟漪,金光闪闪。一只燕子飞来,拖着尖尖的尾巴在水面滑过,激起一阵迷人的光波
四、示例:1.①作为作家,请问您觉得哪些名著最适合学生阅读呢?
②同学,请问你是怎样阅读名著的呢?
2.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
五、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子规声里雨如烟 仁之端也 君子喻于义
示例: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而立 不惑 七十
六、1.A
2.示例:我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
非常敬畏我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连汗水也不敢冒出。
3.示例:听完兄弟俩的话,魏文帝非常高兴,忍不住哈哈大笑,不住地夸赞兄弟俩的回答别致风趣。
4.《世说新语》示例:我认为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既巧妙地回答了魏文帝对自己不流汗的困惑,又维护了魏文帝的尊严。(答案不唯一)
七、1.俯瞰 指认 注视 冷静
2.运河看船(船工撑篙) 鱼鹰捕鱼 西堤赏湖(西湖黄昏、紫色长天)
3.外貌 撑篙男人的质朴 撑篙男人的踏实辛劳
4.C 拟人 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 热爱家乡(生活)、质朴纯真
5.内容上:总结了上文作者在运河堤上看到的事物,在悬河嬉戏、看船,特别是看撑船的人,看鱼鹰捕鱼,看湖上紫色的长天等,作者把这些独特的家乡风景赞誉为“圣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八、例文略。/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如水的月光,有浪漫的诗意,有精妙的智慧,有博大的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现场,在梳理中积累,在实践中运用,在阅读中思考,在表达中分享。
任务一:中华文化大比拼
一、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9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方块汉字博大精深,绵延千年仍yì yì生辉;唐诗宋词,意境深远,让人无限①_______(A.依恋B.眷恋);明清小说,故事动人,那文学价值令人yóu zhōng( )赞叹……中华文化呈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们sù rán qǐ jìng( )。我róng xìng( ),我是龙的传人!中华文化是我们自信的源头,让我们开启一段文化之旅,徘徊②_______(A.huái B.huí)其中,感受魅力,争做让人shǎng shí( )的、有gé jú( )的好少年。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5分)
2.在语段中的①②处分别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和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填序号,2分)
3.语段中“yì yì生辉”的“yì”字应该选( )(2分)
二、选择题。(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我躲在屏风后面,敛声屏气,生怕被人发现。
B.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他打虎的过程一波三折。
C.山洪势不可当,顷刻间淹没了村民们所有的家当。
D.军帐前挑着一面旗,军帐里的将军正挑灯夜读。
2.下面词语或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坚不可摧吾盾之坚B.唱走了腔短笛无腔信口吹
C.流连忘返溺而不返D.盛情难却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歇后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爷爷七十多岁了还坚持写作,年逾古稀依然笔耕不辍,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B.王东居然当着老师的面和同桌打起架来,真是“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C.不小心滴在画上的颜料,经王老师的手变成了一朵血色红梅,简直天衣无缝。
D.校舞蹈队刻苦训练,成绩斐然,早已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了。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_____能够引人入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呢?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了。______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作时______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否则,______你读再多的书,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______只会千篇一律,毫无个性。
A.虽然 但是 只有 才 即使 也
B.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即使 也
C.虽然 但是 即使 也 只有 才
D.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只有 才
5.下面的回目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
A.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B.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C.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D.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楷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B.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楷书→隶书→行书。
C.《草船借箭》是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有关内容改写的。小说中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宋江等人物形象。
D.“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两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三、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征文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请完成下面的练习。(7分)
1.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满。(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2.以前参加比赛,华华都镇定自若,可是这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华华与平时不同的表现)(2分)
3.征文活动结束后,华华来到了湖边。请运用动态描写,写一写湖边的景色。(3分)
这一片清澈的人工湖,像一面大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水很清,微风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校电视台开设了一档新节目《读书访谈录》,首期节目围绕“读名著”这个话题展开,将邀请作家和学生代表一起参加活动。(4分)
1.假如你作为主持人来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本次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参与者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这档节目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五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读书沙龙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参加吧!(9分)
主持人:诵经典,促成长。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今天我们来聊聊读书的收获。
淼淼:我喜欢古诗词,总会被澎湃的激情感染。看到在金统治区的宋朝百姓,陆游含泪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守卫边疆的战士,王昌龄豪情奔放:“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主持人:古诗中不单有真情,还有美好画面。
华华:我在“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看到了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听到了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声声啼叫。
主持人:读名人名言,学做人的智慧。
龙龙:我参加了给贫困地区捐赠书籍的活动,妈妈说:“恻隐之心,__________。”爸爸也很赞同:“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我还积累了很多关于“做人”的名言,我最喜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读书过程中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
梦梦: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字。《论语》中写道:“三十_______,四十而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杜甫也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________古来稀。”人生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体验啊。
主持人:看来大家的阅读收获真不少啊!
任务二:阅读经典悟真理
六、古文阅读。(12分)
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⑧。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粟粟,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美好。②语(yù):告诉。③敕(chì)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
1.联系上下文,文中加点字“少”的意思是( )(2分)
A.年少时 B.少有 C.不久
2.文中这段有趣的对话可以改编成一个小剧本,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钟毓、钟会的回答,填在横线上,并想象他们当时的神情或动作,填在括号内。(3分)
魏文帝(看着钟毓脸上的汗):你为什么脸上全是汗?
钟毓(一脸紧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文帝(转头面对钟会):你为什么脸上一点汗都没有?
钟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想象,魏文帝听了两兄弟的不同回答后,会有什么表现?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汗不敢出》和《杨氏之子》都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______________。你认为钟毓和钟会二人中,谁的回答更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与创意表达。(15分)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运河是一条“悬河”,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注视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指教)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数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使篱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俯视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安静),不动声色。
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⑦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用“√”在文中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2分)
2.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请完成梳理。(3分)
悬河嬉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家炊烟
3.第③段中,画“﹏”的句子是对撑篙男人的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加点内容“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表现了_____________。(3分)
4.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淼淼和龙龙就文章内容进行了讨论。(5分)
淼淼:龙龙,你觉得朗诵这篇文章,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呢?
A.热烈奔放的《卡门序曲》 B.慷慨激昂的《烈火战车》
C.悠闲舒缓的《山水之间》 D.哀婉低沉的《Lament哀叹》
龙龙:我觉得应该用___________。(填序号,1分)
淼淼:我也这样认为。我觉得汪老先生的文章展现了生活的美和诗意,比如画横线的句子就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龙龙:是的,而且从这篇文章里面我们也能看出汪老先生的性格,我觉得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正如他在文中说的“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风格”。(1分)
5.文章最后写道“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请你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个性表达寄真情
八、习作表达。(30分)
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写一写,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任务一: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中,同学们阅读经典书籍,畅游在辉煌灿烂文化的海洋中。请你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任务二:推荐你心目中的“榜样少年”,选取典型事例,把这位榜样少年的特点写清楚。题目自拟。
第3页,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