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观察实验,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并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教学准备 教师 水槽(装水)、平面镜、白屏、三棱镜、多媒体等。学生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收集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事例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备注一、引入新课在我们周围最大的光源是什么物体 太阳发出的光,照亮了地球,使万物生辉。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太阳光是白色的,但有时候我们会在雨后看到七色的彩虹,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通过本节的学习,一节来揭开光的颜色之谜。二、进行新课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反生了色散,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1、色散【演示视频】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现象,教师总结。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白屏上形成的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思考:雨过天晴天空中的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天空中的彩虹是由于雨后天空有大量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时,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而产生的。教师总结,此时天空中的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光照射到小水滴上发生了折射。生活中的看到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彩虹呢?2、色光的混合【想想议议】太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但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更丰富,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也可以在彩色电视屏上沾少许水后观察。)引导分析实验现象,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观看视频,用电脑绘画颜色模拟色光混合。 ※3、物体的颜色太阳光是白光,照到不同颜色的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可以看到物体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物体不全是白色呢?(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不透明的红色纸、绿色纸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到哪里去了?学生交流讨论,总结。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它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就成什么颜色。 问:白色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呢?学生思考后总结,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学生解释为什么花是红色的?树叶是绿色的?问:若用红光照射这三个物体,它们的颜色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学生思考交流后,进行分析。光看视频,进行验证。并同时观看绿光、蓝光照射的情况。学生作出解释。(2)透明物体的颜色 观看视频动画:将各种色光照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透明玻璃,观察透过去光的颜色。 学生思考做答,教师补充总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试一试:在阳光下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黄色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4、看不见的光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太阳光的光谱外侧的叫不可见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6-87,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红外线是如何被发现的?2、红外线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紫外线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温馨提示:在看书过程中,可以将重要信息通过划线或者其他方式标出。)学生总结: 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红外线照相,有助与对疾病做出诊断、红外线夜视仪、利用红外线遥控电视机。紫外线的应用都有: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鉴别古画、验钞、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4、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点拨]●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可用于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家庭利用红外线烤箱烤食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还可以预测风暴和寒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红外线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如战斗机使用的空对空导弹,用红外线跟踪敌方战斗机,夜视成像可以发现隐藏敌方的坦克……●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防伪;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很强,能杀菌……三、巩固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出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一)、基础作业:完成智学网相应练习(二)、实践作业:利用平面镜、水、水盆(或其他盛水容器)自制彩虹(三)、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以及不同防晒霜防晒指数的含义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好的方面:1、实验想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在讲看不见的光这部分内容时,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任务,并进行反馈。体现了新课标中问题导向目标。3、课前体验自制彩虹,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既增加了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又激起了学生对色散现象的好奇心。4、整节课设计逻辑性强,各环节衔接自然。5、注重学生小结,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长点的理念。需要改进的方面:1、导入过于平淡,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起到吸引学生眼球作用。(可以找比较新颖吸引眼球又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视频)2、各环节间过渡语不够精炼,可以通过问题或者设置情境或事例过渡,语言指向清楚。3、知识层面偏窄,比如讲光的色散想象时只讲了生活中的彩虹,比较单一,除了彩虹外,还有彩色气泡,彩色油污,有雾的眼镜片看灯等等都会出现彩虹。(今后教学中,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自己也要多学习,多思考)4、联系生活事例过少,比如讲物体颜色这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多个事例让学是去分析,即联系了生活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5、问题的设计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要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最好能系统化,层层递进,构成问题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