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素养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素养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 期末素养检测试卷 (二)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等级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_____________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2.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_____________,关注他人_____________……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3.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这条主线,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利益。
4.文化交流不仅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了更深入的_____________,而且有助于不同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与邻为善、_____________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邻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能源中,全部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风
B.天然气、太阳能
C.核能、潮汐能
2.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每年的( )为“国际和平日”。
A.9月21日
B.10月21日
C.9月12日
3.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这是因为( )。
A.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B.每个人都有虚荣心
C.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4.“两河流域”是指(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A.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
B.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C.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裙舞和花环被称为夏威夷的两大特征
B.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经验或教训时,就是在反思
C.小刚没交作业,课代表小磊没有告诉老师。这是一种宽容友善的表现
三、判断题。(正确地画“√”,错误地画“×”)(每小题2分,共10分)
1.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
2.每天坚持写日记是一种反思的有效手段。( )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
4.为了避免战争的波及,中国应该紧闭国门,不再与其他国家来往。( )
5.中国哈尼族人的村寨一般建在半山腰,村寨上面的山坡分布着涵养水源的森林,村寨下面的山坡密布着梯田。( )
四、连线题。(8分)
请把以下国际组织的标识图片与其名称连在一起。
国际法院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世界贸易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五、简答题。(25分)
1.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 (6分)
2.你喜欢参加科普活动吗?为什么? (6分)
3.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组织、积极参加国际活动? (6分)
4.怎样才能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7分)
六、能力提升。(12 分)
世界上各地区的文明丰富多样,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文明。请以“大河文明”为题目,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参考答案
一、
1.早期文明区域 兴衰 交融 变迁 2.意见 需要 3.和平发展 民族复兴 4.理解 取长补短 共存共荣 5.独立自主 以邻为伴 睦邻 安邻
二、
1.C 2.A 3.C 4.C 5.C
三、
1.√ 2.√ 3.√ 4.× 5.√
四、
五、
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3.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各国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加入世界组织、积极参加国际活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4.(1)掌握反思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反思。(2) 反思时时都能进行。在特定情况下,反思尤其必要。
(3)把握反思的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拥有自己专属的“反思时间”。(5) 反思的过程很重要,反思的结果更应该记录下来,以便提醒自己。
六、
示例:东方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都地处湿带,气候温暖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利于农耕,适宜人类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