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一、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区。区域认知:依据亚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亚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地协调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洲的人口、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区。2.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3.归纳亚洲的人口、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教学难点】1.分析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2.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三、教学策略本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端。学生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能力,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还不够熟悉。学生对亚洲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的知识,对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具体特点及影响缺乏深入的认识。学生在空间思维和地理逻辑推理方面还有待提高。亚洲的地理位置和亚洲的人文环境较易理解和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点和联系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各类图表,综合分析,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快问快答 分布头脑风暴任务: 任务一:世界第一大洲 任务二:亚洲的地形与河流 任务三:亚洲的气候 任务四:亚洲的人文环境 小组活动1: 1~4组分别认领一个任务,展开讨论并选出一位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本小组其他人员作好补充。 通过学生讨论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特征。 快问快答利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掌握。环节二 头脑风暴 任务一: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1.读亚洲地形剖面图,归纳亚洲地势特征; 2.读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探究河流与地形的联系 通过头脑风暴,完成对重点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任务二:亚洲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 1.阅读季风气候示意图,归纳冬季风与夏季风特征 2.探究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任务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个方面归纳亚洲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环节三: 攻克难点 任务一:亚洲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1.认识自然环境各个要素 2.探究亚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探究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4.探究亚洲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5.归纳亚洲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认真分析各要素的联系,把握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任务二: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及成因 1.读图,归纳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2.讨论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任务三:三种季风气候特点及影响 1.读图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的特征 2.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环节四: 试题精炼 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 完成练习 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读“亚洲位置图”,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B. 北半球、西半球C. 南半球、东半球D. 南半球、西半球。2.读亚洲范围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纬度约跨70°B. 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C. a、b、c所处亚洲分区分别是西亚、南亚、东南亚D. 亚洲只跨了热带和北温带3.读亚洲大陆沿30°N附近的地形剖面图,亚洲地形特点不包括以下的( )A. 中部高、四周低B. 地势起伏很大C. 地形复杂多样D. 以高原为主,地面坦荡开阔4.读亚洲地形、河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亚洲地势中高周低B. 亚洲河流从中部向四周分流C. 亚洲面积大,中部地势高,形成了众多的大江大河D. 甲是太平洋,乙是北冰洋,丙是大西洋5.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 )6.读亚洲地形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山脉甲为乌拉尔山脉,属于亚欧两大洲分界线B. 山脉乙为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C. 丙为马来群岛,此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D. 丁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题目。7.读图可知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A. 东部和南部B. 北部和西部C. 中部和东部D. 西部和南部8.图中K、L、M、N四个地区以及人口稀少的原因组合正确是( )A. K马来群岛——纬度高,气候寒冷B. L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C. M北极地区——气候炎热干燥D. N阿拉伯半岛——气候过于湿热链接中考读“亚洲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亚洲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B.全部位于北半球C.地跨寒、温、热三带D.气候类型单一2.图中数字表示的地理事物搭配错误的是( )A.①--阿拉伯海B.②--中南半岛C.③--乌拉尔山脉D.④--马来群岛七、课程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