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蜀 相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寄张籍》知人论世,解读诗歌思考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即诸葛亮。那么,本首诗的哪几个句子,记述了诸葛亮的事迹?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请同学们结合这些诗句,说说诸葛亮的事迹。“三顾茅庐”诸葛亮得遇明主刘备,受到刘备的高度赏识,终生被重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PPT模板 http:///moban/“天下计”诸葛亮远见卓识,雄才大略,使天下三分,魏蜀吴鼎立。“亮答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之隆中对》)PPT模板 http:///moban/“两朝开济”诸葛亮历任两朝丞相,建立了丰功伟绩。“开济”者,先“开”后“济”:“开”是辅助刘备开创蜀汉事业;“济”是辅助刘禅支撑艰难局面。“老臣心”诸葛亮的耿耿报国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出师未捷身先死”第六次出师北伐,诸葛亮病逝于前线五丈原(今陕西武功市),卒年53岁。“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罗贯中·《三国演义》)小结1“仰+慕”诗句 史实 际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茅庐,定计天下 得到用武之地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蜀汉,济助后主 施展个人才华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死前线 壮志未酬去世诸葛亮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英年早逝,赍(jī)志而殁。诗人不禁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思考2:这里的“英雄”是指谁?如何理解“英雄泪”?PPT模板 http:///moban/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杜甫个人抱负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生平经历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遭遇 得逢明主 怀才不遇命运 出师未捷身先死 壮志未酬身已老相同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英雄惜英雄!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南宋·陆游《书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宋·辛弃疾《破阵子》)合作探究世俗常以成败论英雄,你认为杜甫笔下的“英雄”算的真英雄吗?小结2: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刘劭shào《人物志·英雄》世俗往往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英雄的成功,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也有不可逾越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敢于肩担道义,志向坚定并勇于实践者便是英雄!(三)赏析景物,品味词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思考3:前四句,紧紧扣住了哪一个动词,来写景?这一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丞相祠堂周围,“森森”的柏树,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有为人爱惜。——杜甫《古柏行》思考4:作者在丞相的祠堂,还“寻”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试将这两句诗改动一下,大家对比分析,看原诗句用词之妙处: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自”字、“空”二字,便凄清之极,盖因二语但见祠堂而无丞相也。——金圣叹《杜诗解》“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诸葛庙》思考5:作者“屡入”武侯祠,到底是要“寻”什么?思考6:诗歌主要内容是写诸葛亮。那么,诗题能否改为“诸葛亮”?总结方法,学会鉴赏①知人论世,联及历史;②抓住词语,赏析名句;③抓住意象,展开想象。注:一切从文本(语言文字本身)出发。找杜诗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课后作业了解杜甫人生各个阶段的诗歌风格,请同学们各找一到两首代表作。第一个时期( 30岁之前):读书、漫游时期,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览祖国作大好河山,怀人生之宏愿;第二个时期(30到44岁):困居长安时期,任职“曹参军”,在长安、朝廷困居十余载,只得一小官。第三个时期(44到48岁):为官时期,“杜拾遗”、“杜工部”;第四个时期(48到58岁):西南漂泊时期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