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二上学期六校期中联考
地理科 试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卡拉麦里山位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缘,为极端干旱地区, 该山南麓年温差最大可达 70℃,风蚀残丘广布。残丘阳坡为土层松散的裸地,阴坡多斑块状草本和灌木。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影响该地残丘形态演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流水侵蚀 B.风化作用、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侵蚀
2.阴坡草本植物多分布在灌木之下,主要因为灌木可以改善树下土壤
A.厚度 B.孔隙度 C.水分 D.温度
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流纹岩质破火山(火山喷发塌陷后的巨大塌陷坑)。破火山里发育了一种典型的崖嶂地貌:顶部平坦、侧面陡崖、垂直裂隙发育的巨厚流纹岩层地貌。图1为崖嶂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1
3. 决定崖嶂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 重力作用 B. 岩浆活动 C.断裂构造 D.水流方向
4.某研学小组的同学对有些崖嶂观察发现:流纹岩夹层出现一些砂砾石沉积(湖湘沉积物)。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砂砾石形成年代早于白垩纪
②火山多次喷发
③砂砾石沉积物和流纹岩有相似的矿物
④砂砾石形成时气候高温少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图 2 示意某年 3 月份某气旋从初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甲、乙、丙分别是气旋发展过程的三个时刻。A地位于渤海沿岸。据此完成5~6题。
图2
5.此次气旋移动路径为
A.丙→乙→甲
B.甲→乙→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6.在此次气旋发展过程中,A地
①以离岸风为主
②以向岸风为主
③风向由偏东风转为偏西风
④风向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如图3所示。湖区大部分时间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据此完成7~8题。
图3
7.湖区“热”的原因不包括
A.纬度低 B.风力小 C.地形封闭 D.焚风显著
8.湖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500m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
②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较多
③湖区地形雨丰富
④湖区锋面雨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封闭性的集水盆地,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伊犁河提供了该湖75%的入水量。图4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小题。
图4
9. 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是因为湖泊西部
A.沙漠更少 B.耕地更多 C.岸线更长 D.水体更淡
10.巴尔喀什湖东西两部分水体存在补给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湖补给东湖为主,春季补给量最大
B. 东湖补给西湖为主,夏季补给量最大
C. 东湖补给西湖为主,春季补给量最大
D. 西湖补给东湖为主,夏季补给量最大
南方低山丘陵区某革命老区水土流失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当地劳动人民采用了多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某研学小组测定了当地三个邻近实验小区的若干指标(表1)。实验小区坡度均为15°,面积相同。产水量指实验小区降水量扣除各种损耗后的水量,是衡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据此完成11~12小题。
表1
实验小区 土壤类型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植被覆盖 年均产水量(m3) 年均产沙量(kg)
A 黏土 无 无 无植被 92 2700
B 砂土 种草 无 全覆盖 39 200
C 黏土 乔灌草混交 挖水平沟 全覆盖 18 150
11.相对实验小区A,实验小区B年均产水量较低的原因有
①降水量少 ②土壤下渗多 ③植物截留明显 ④坡面蒸发强烈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②④
12.在实验小区C采取的工程措施可以辅助保土,原因有
①水平沟可以汇集坡面径流 ②乔灌草结构涵养水源效果好
③水平沟利于泥沙沉积 ④水平沟降低坡面坡度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日出景观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热点素材。在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中(图5),同时展出了我国甲、乙两地在二至日的日出作品,作品中显示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而夏至日日出时间却差别很大(拍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3~14小题。
图5
13.甲地位于乙地的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 东南
14.甲、乙两地的经度差为
A.3° B.6° C.9° D.12°
图6为拉萨(30°N)与我国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的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小题。
图6
15.该中学的纬度大约为
A.16°N B.20°N C.27°N D.33°N
16.该中学
A. P日被太阳直射
B. Q日白昼时间最长
C. P至Q时段直立物正午日影朝北
D. P至Q时段直立物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该山系的北美部分称为落基山脉,图7为落基山脉在北美地区的部分分布。该山地构造极为复杂,由一系列褶皱断层组成,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大山地的崛起和屏障作用,对北美地区的气候分异带来巨大影响。
图7
(1)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洛基山脉形成的原因。(4分)
(2)分析洛基山脉形成后对图示区域气候产生的影响。(6分)
(3)简述图示区域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如图8所示。图9为平潭岛风频示意图。平潭岛南北多丘陵台地;中部多平原,且大部分滨海,主要由风力和海水作用形成。岛上传统聚落依据地形可分为滨海聚落、平原聚落和台地聚落三类。据考古,早期渔民多选择北部的滨海平原或台地,且往往选址于台地的西南面;中期随着物质资料的短缺,人口被迫转移到南部台地;后期北方移民大量迁移至中部平原发展农业。图10为平潭岛聚落选址示意。
图8 图9
图10
(1)判断平潭岛的盛行风向,并分析平潭岛风力大的原因。(8分)
(2)说明早期聚落选址的有利条件。(8分)
(3)分析早期中部平原几乎无人居住的原因。(4分)
(4)推测后期移民在中部平原发展农业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4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河流曲率数值越大,河段越弯曲。萨拉乌苏河(图 11 所示)发源于陕西西北部的黄土高原,蜿蜒曲折北上,注入无定河。研究表明,早期无定河袭夺了萨拉乌苏河,导致河流下切加速,三岔河古城逐渐被遗弃。图12示意河流下切导致古城地下水位的变化。
图11
图12
(1)推测河流袭夺前萨拉乌苏河、无定河流经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8分)
(2)说明河流袭夺后三岔河古城逐渐被遗弃的原因。(6分)2026届高二上学期六校期中联考
地理科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A C D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 C B D
二、综合题
17.(14分)
(1)太平洋板块向东移动受到美洲板块的阻挡(2分),美洲板块受到强烈挤压隆起形成一系列褶皱山系(2分)。
(2)山脉隆起,大致呈南北向,阻挡盛行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东西向气候差异增大(2分);沿海地区气候扩展受限,范围局限于山地西侧(2分);山地相对高度大,气候多样性增加(2分)。
(3)多火山: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喷出形成火山(2分。
多地震:岩层受到挤压,发生断裂诱发地震;火山喷发引发地震。(2分)
18.(24分)
(1)盛行风向:东北风或东北风、西南风(2分)。
风力大: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强盛(2分);周边海域广,摩擦力小,风力阻挡小(2分);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加大风力(2分)。(如果风向判断错误,但风力大分析言之有理,可对应要点给分)
(2)选址在滨海平原的有利条件:便于渔猎;便于运输。
选址在台地西南面的有利条件:挡风;向阳;利于排水。(每一点2分,答对4点,则给满分8分)
(3)由风力和海水作用形成,土壤贫瘠、盐渍化严重(2分);大部分滨海,无山体遮挡,风力大,风沙活动多(2分);地形平坦,容易积水(2分)。(每一点2分,答对2点,则给满分4分)
(4)措施:施肥或引淡淋盐等土壤治理措施;营建防风林或筑挡风墙等防风措施;水利工程建设等排水措施。(每一点2分,答对2点,则给满分4分)
19.(14分)
(1) 萨拉乌苏河曲率大,被袭夺,流经地区地形较平坦、地势整体较高。(4分)
无定河曲率小,为袭夺河,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作用强,流经地区整体地势较低、落差较大。(4分)
(2)河流袭夺后,(流域落差加大,河谷下切速度变快),河床位置下降(2分);(河流对地下水补给变少,地下水对河流补给变快),河流沿岸地下水水位下降(2分);古城位于萨拉乌苏河沿岸,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水井无法取水,人畜饮水困难,引发了对定居点的放弃。(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