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学期3月份调研七年级生物试卷
分值:50分 时间:3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下表是某养鸡场探究“光照对芦花鸡产卵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种鸡的数量 每天光照时间 温度 饲料 空气
甲 40 只 12 25℃ 优质饲料 通风
乙 40 只 18 25℃ 优质饲料 通风
A.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
B.甲、乙两组种鸡的大小、鸡龄和健康状况要一样
C.饲喂甲、乙两组种鸡优质饲料时要同时等量
D.除实验变量外,应为鸡产卵提供相同的适宜条件
2.外来物种薇甘菊夺走本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3.长白山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稀世珍宝,民间称人参为长白山上三宝之首,是吉林省著名的中草药特产。若要人工养殖人参,最适宜的环境应为(  )
A.高温 B.强光照射 C.弱光 D.干旱
4.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土壤→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真菌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6.福建省南安市是中国龙眼之乡,发育成龙眼的结构是(  )
A.子房 B.花柱 C.胚珠 D.柱头
7.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阶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B.种子只要有完整的胚就能萌发
C.在“茎的输导功能”实验中,被染色成红色的结构是筛管
D.能发育成日常食用花生米的结构是子房
8.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最终都流向分解者
B.营养级别越高,富集的能量越多
C.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次级消费者捕食初级消费者时可获得其中的全部能量
9.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0.韭黄、俗称“韭菜白”,也称“韭芽”“黄韭芽”“黄非”。将韭菜置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成长,无法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因此就变成韭黄了。影响韭菜变为非黄的因素主要是( )
A.土壤 B.空气 C.光照 D.水分
11.马齿苋为常见的路边、田间植物,《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其具有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下图为马齿苋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发育成种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13.“十一”假期,几位同学到银瓶山游玩,下面是他们结合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做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银瓶山的各种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银瓶山上的蘑菇是消费者
C.银瓶山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溪水都属非生物部分
D.银瓶山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4.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鼠妇喜阴 D.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15.“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即小满时节小麦籽粒(果实)逐渐饱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籽粒由雌蕊中的胚珠发育而成
B.籽粒饱满过程中胚逐渐发育成熟
C.籽粒中的营养物质不断积累才能逐渐饱满
D.小麦开花后要经过传粉、受精才能形成籽粒
16.黄骅冬枣皮薄、肉厚、核小、酥脆,酸甜适口,口感极佳,深受人们喜爱。冬枣食用部分是由________发育来的(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17.为研究“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的条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温度和时间 B.25℃时播种最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C.当温度高于35℃时,种子失去生命力
D.每组挑选数量充足且粒大饱满的种子进行实验
18.下列有关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按生长位置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 B.叶芽发育时,芽轴逐渐伸长发育成侧芽
C.按其结构可以分为花芽、叶芽、混合芽 D.植物的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来
19.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根本的来源是( )
A.有机物 B.无机物 C.太阳能 D.化学能
20.阳台种植满足了一些城市白领的田园梦。小灵的妈妈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进入挂果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番茄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B.番茄的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C.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D.番茄的根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20分)
21.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在铁盒内铺上一层湿土,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黑纸板,形成环境为明亮和阴暗的两组。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组和阴暗组的鼠妇数量,并绘图如上。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阴暗组的目的是 。
(2)实验中选取10只而不是2只鼠妇的原因是 。
(3)实验用的鼠妇要求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目的是 。
(4)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
22.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某兴趣小组研究种子植物菜豆的一生,测量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相关质量变化,还探究了温带地区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④是由 (填图一中序号)发育而来。
(2)图一中豆荚内有五粒种子,推测发育成该豆荚的子房内至少有 个胚珠。
(3)图二曲线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质量变化,a点所示在相同时间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填>、=或<)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4)生长在温带的水稻,干种子在春天播种时经过适宜的前期处理更有利于在短期内萌发。该兴趣小组为探究种子萌发前期处理的最佳条件,取400粒结构完整的、活的干种子,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处理方法及测定结果如下表:
步骤 处理方法 分组
甲 乙 丙 丁
1 前期处理 25℃、保湿 4℃、保湿 4℃、水浸种 4℃、干燥
2 培养 环境条件:30℃、保湿、充足的空气
3 测定发芽率 0 100 98 0
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从上表可以看出,前期处理的最佳条件是 。从种子萌发的自身(内在)条件分析,对水稻种子进行前期处理,目的是为了 。
2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可是,它们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破坏得很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问题。加之,没有狼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请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2)通过以上资料,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为什么 (合理即可)。
(3)为什么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 (合理即可)。
(4)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B B A A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A B B B C D
21.(1) 光照 对照作用
(2)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3)控制单一变量
(4)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5)均置于阴暗的环境,保证变量的单一
22.(1)③
(2)5
(3)=
(4) 种子前期的处理方法 4℃、保湿 使种子不在休眠期/解除种子休眠
23.(1)草→北美驯鹿→狼
(2) 不能 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合理即可)
(3)动物的生存受到其天敌、生存空间、食物等因素的限制,其数量不能无限制地增长(合理即可)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