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33张PPT 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33张PPT 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周深空灵婉转的嗓音,赋予了《非遗里的中国》鲜活生命力。在这首歌中,不同地区的非遗元素在音符间交织碰撞,从悠扬的戏曲唱腔,到精巧的传统乐器弹奏,再到少数民族特色的和声吟唱,每一处都藏着独特的文化印记 。这些非遗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熠熠生辉,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版)七年级

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六课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活动
《非遗里的中国》这首歌里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蕴含着中华民族对艺术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探究新知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国家层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习近平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层面)
要用它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学习目标:
道德修养
生活观察
思维点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句蕴含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句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一句蕴含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蕴含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探究新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地位(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思想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呢?
生活观察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在农业生产方面,它能帮助农民把握农时、预测天气和指导田间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可指导人们安排饮食、调整作息和养生;同时,它还丰富了文化内涵,与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紧密相关。
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哪一思想理念呢?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主张什么?
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
探究新知
“道法自然”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与字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
相关链接
未来不是等来的,未来是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脚丈量出来的,这体现出哪一核心思想理念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要求: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来,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从古至今,中国各个领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没有先进技术,他们实地勘察地形、水流,历经多年艰辛,靠着人力一锤一凿,建成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作用。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面对复杂海况、技术难题,建设团队实干攻坚。历经14年,解决沉管对接等难题,建成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彰显中国桥梁建设实力。
相关链接
探究新知
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相关链接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深刻论述。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
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相关链接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探究新知
原因:
探究分享
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冉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庶、富、民”即一个国家有了充足的人口,就应该使民众富裕起来,并进行教化。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体现在治理国家方面
体现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的故事和人物事例
清代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当地灾荒肆虐,百姓困苦。他不顾劝阻,毅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还严查贪污,确保粮食发到百姓手中,使无数灾民度过难关,社会秩序得以恢复。
相关链接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制定土地法,让农民获得土地,有了活路,赢得了农民的拥护,为革命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链接
知识小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板书设计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课堂训练
A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它不仅包含了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更包含了一系列深远的思想理念,这些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下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
②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③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影响
④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淡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课堂训练
2.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课堂训练
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而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实事求是的思想 (  )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之一
②是从伟大的梦想入手来探求知识和真理
③倡导做人做事充分考量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④即按照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对待和处理事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课堂训练
4.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这样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化,变化了后就会豁然开朗,行得通则可以长久。这指的是(  )
A.自我封闭、因循守旧的思想
B.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C.立德立功、灵魂不灭的思想
D.仁者爱人、无为而治的思想
B
5.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以下古语与材料主旨相一致的是 (  )
A.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D
课堂训练
教师小结
同学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无穷智慧,滋养我们成长。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提醒我们尊重世间万物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学问、做人都要立足现实,不空想、不浮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激励我们大胆突破旧思维,勇于接纳新事物,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跟上时代发展的浪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教导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将所学用于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愿同学们在课堂中,汲取这些思想力量,用心学习,努力成长,以知识为帆、品德为舵,驶向光明未来!
谢谢聆听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