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BST-ED.中考命题册究Since2008语文(BEST联考)本试题卷共8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上,并认真校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积累与运用(20分)n潇湘学校开展以“拥抱传统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邂逅节气文化】搜集资料时,小岳同学找到了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关于“春分”的视频,摘录下了视频中的一段配音文字。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一3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最美丽的时刻。你注视着宇宙,我也在(1)(①凝视②观望)着你。我是气,(2)(①飘荡②飘洒)在宇宙的永恒里,不知边际,不知时间。如今,我和太阳一起,从黄经0度走到360度,在静m的夜里,从昴宿等到星鸟,(3)(①寒来暑往②四季更迭),时节变迁,今日春分」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3.小岳还从视频配音中摘录了以下几个句子,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小小的燕子南来北往,穿越了季节的轮回。B.随着春风拂过千里,使鲜妍的百花竞相开放。C.春,要完全摆脱冬的羁绊,获得新生的自由。TD.季节更替,物候变化,都是阴阳之变化。【寻味节日文化】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材料一说到春节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还须落实到一个“和”字。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借着春节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向世人传递,增进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往来。(选自“中国青年网”2024年12月6日)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BST联考)第1页(共8页)材料二春节文化○今天的春节虽然得名于1914年,但作为岁首的中国新年,它在底蕴深厚中国走过了3000年春节历史○历法岁首在古代名称不一,有正日、正旦、元日、元旦源远流长O由于夏商周秦汉王朝历法不同,所以岁首日也有不同,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才将岁首确定在夏历正月初一材料三春节非遗四大类别类别主要内容如北方地区的霍州年馍、闻喜花馍都是年节的美食非遗。南方地区年俗饮食的麻糍、年糕是不可或缺的新年美食春节艺术大红的春联,喜庆热闹的年画,锣鼓喧天的年戏,高耸的台阁,诡异奇幻的脸谱,翻腾的龙狮舞,等等,让人沉醉春节娱乐春节娱乐主要是群体活动,如逛庙会、要社火、游灯会、行花街等过年回家除了与亲人聚会外,表达慎终追远的缅怀同样必不可少。春节礼俗春节礼俗有辞年礼俗、团年礼俗与拜年礼俗等,这些礼俗创造了人仪式际关系的连接,为人们的情感与精神联系提供了互动的中介(材料二、材料三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7日,有删改)4.下列关于春节的理解与推断与上述材料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A.在文明贡献上,春节对人类文明唯一贡献体现在“和”上。B.根据以上材料,可断定秦代的岁首日确定在夏历正月初一。C.在年俗饮食上,南北方的年节食品基本一致,差别不大。D.亲人聚会、慎终追远等春节礼俗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5.如果你作为记者采访有关专家,请根据材料,结合语境,补全采访内容。(4分)记者: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数量达到44项,为世界第一。(1)专家:非遗的评审是每两年一次,每个国家每次只能提交一个项目,比如,这次我国春节中遗实际上从2023年8月份就开始了,一直到2024年12月份被批准。记者:近年来,春节民俗发生了不少变化,如微信红包、短视频拜年、“逆向”过年、旅游过年,等等。(2)」专家:微信红包、短视频拜年这类现象,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变化自然兴起的,是传统民俗的延续,并没有本质区别。至于“逆向”过年、旅游过年,仍然是一种团聚。无论过年的方式如何变化,由人和人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幸福感,这个内核没有变。【融创古典新风】6.小岳同学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根据与名胜古迹有关的古诗文进行文化创意设计。请根据下列语段相关提示补写空缺。(5分)(1)通过发出的指令,小岳用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生成了一张包含茂密树林和遍地绿草的江心小洲的图片。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BEST联考)第2页(共8页)2025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BEST联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分)谧xiù(每空1分)2.(3分)(1)①(2)①(3)②(每空1分)【解析】(1)“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强调的是眼神的专注度和情感的投入;“观望”则指怀着犹豫的心情观看事物的发展变化,通常带有一种观察动态、形势或情况的意味。“凝视”与前半句“你注视着宇宙”在情感和专注度上形成一种呼应,都有一种专注投入的感觉,营造出一种相互关联又充满深情的意境。而使用“观望”,会破坏这种整体的意境和情感氛围,无法体现出原句中那种深沉的情感和专注的态度。(2)“飘荡”指随风飘动,“飘洒”指飘舞着落下来。气体轻盈,在宇宙中的状态应为“飘荡”。(3)“寒来暑往”的意思是炎夏过去,寒冬来临,指时光流逝,放在该语境中不够协调。“四季更迭”表达一年四季的交替变换,更强调时间的周期性和顺序性,与“从黄经0度走到360度”“从昴宿等到星鸟”“时节变迁”等描述相呼应。3.(3分)B【解析】语病为介词掩盖主语。可删去“随着”,让“春风”作主语,或删去“使”,让“鲜妍的百花”作主语。4.(3分)D【解析】D.综合材料一、三推断,春节在“和”方面的贡献,主要借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向世人传递,而亲人聚会、慎终追远等春节礼俗创造了人际关系的连接,为家庭社会的和睦和谐做出了贡献,因此D项正确;A.从材料一“说到春节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还须落实到一个‘和’字”来看,“和”是春节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而非“唯一贡献”;B.材料二原文是“由于夏商周秦汉王朝历法不同,所以岁首日也有不同,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才将岁首确定在夏历正月初一”,秦在汉前,岁首日还没有定在夏历正月初一;C.从材料三“年俗饮食”的主要内容可知,南北方均有各自的特色年节食品,并不一致。5.(4分)(1)示例: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非遗的评审规则吗(言之有理即可,2分)(2)示例: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根据专家的回答“非遗的评审是每两年一次,每个国家每次只能提交一个项目”推断,(1)处应围绕“评审规则”进行提问。根据专家回答的内容推断,(2)处应该是在询问专家对近年来春节年俗变化的看法,因此,问题可以是“对此,您怎么看”或“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6.(5分)(1)芳草萋萋鹦鹉洲(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示例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示例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示例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每空1分)7.(3分)B【解析】由第三段内容可知,原文并未提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直接导致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的观点。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湖南省初中语文(BEST联考).pdf 语文-BEST联考20250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