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1 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铁B.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黑烟,生成黑色粉末D.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红,生成氧化铜2.(教材素材改编)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__ __。(2)不能用钢丝刷擦洗铝制品,以防除去保护膜,写出形成这层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__ __。(3)假黄金(铜锌合金)颜色和真正的黄金差不多,小明认为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原理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知识点2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成的是( )A.CuCl2 B.FeCl2C.MgSO4 D.MgCl24.(山东临沂模拟)为验证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四支试管里的液体均为稀盐酸,加入的金属分别是镁、锌、铁、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B.该组实验能判断四种金属中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弱C.试管c中的液体最后变为浅绿色D.d试管中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5.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铁钉表面产生气泡B.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溶液的质量减轻D.铁钉的质量减轻6.(山东威海中考)某品牌“发热鞋垫”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为测定其中铁粉的含量,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5 g发热剂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23.4 g,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8.3 g,计算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假设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知识点3 置换反应 7.(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KI+Cl2===I2+2KClB.Fe+CuSO4===FeSO4+CuC.CuO+COCu+CO2D.Zn+H2SO4===ZnSO4+H2↑8.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金属单质生成B.有化合物生成C.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D.反应物的化合价都会改变9.(山东临沂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C.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把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10.(数字化实验)(湖北随州模拟)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稀盐酸、铁、锌均有可能剩余B.曲线②表示锌粉与稀盐酸的反应C.a、b、c、d四处溶液中除水外,都含有两种物质D.对此c、d两点,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11.(河南中考)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 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Mg和Al B.Fe和AlC.Fe和Mg D.Mg和Zn12.(河南郑州期末)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2)由图中c点可以获取的信息是__ __(写一条)。13.(科学探究与实践)(山东东营中考节选)2024年春节期间,广饶县孙子文化园举办的“孙武归来—春秋奇妙夜”沉浸式夜游项目在全国引起轰动,现场表演的非遗项目“打铁花”不仅有“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古老浪漫,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1)“打铁花”就是将生铁熔化后的铁水打向空中,形成铁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主要原理:__ __。(2)表演者将铁水打得又高又散的主要原因是__ __。(3)从合金的性质角度分析:打铁花用生铁而不用纯铁的依据是__ __。(4)为了探究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内容 现象 结论一 取两根同样的铁丝,各在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酒精灯上引燃,一根在空气中,一根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__ __二 取等质量的铁丝和铁粉,分别将铁丝、铁粉放在或撒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__ __ __ __【实验反思】(5)有同学认为不做实验二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你认为他的依据是__ __。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1 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铁B.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黑烟,生成黑色粉末D.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红,生成氧化铜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生成氧化铜。2.(教材素材改编)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__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__。(2)不能用钢丝刷擦洗铝制品,以防除去保护膜,写出形成这层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__4Al+3O2===2Al2O3__。(3)假黄金(铜锌合金)颜色和真正的黄金差不多,小明认为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原理是__2Cu+O22Cu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金的活动性弱,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加热时,真金不和氧气反应,铜锌合金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故可鉴别。知识点2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成的是( A )A.CuCl2 B.FeCl2C.MgSO4 D.MgCl24.(山东临沂模拟)为验证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四支试管里的液体均为稀盐酸,加入的金属分别是镁、锌、铁、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金属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B.该组实验能判断四种金属中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弱C.试管c中的液体最后变为浅绿色D.d试管中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金属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该组实验中铜不和稀盐酸反应,能判断四种金属中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弱;试管c中会生成氯化亚铁,因此液体最后变为浅绿色;d试管中铜不反应,无现象。5.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铁钉表面产生气泡B.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溶液的质量减轻D.铁钉的质量减轻6.(山东威海中考)某品牌“发热鞋垫”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为测定其中铁粉的含量,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5 g发热剂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23.4 g,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8.3 g,计算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假设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设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为x,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 g+23.4 g-28.3 g=0.1 gFe+H2SO4===FeSO4+H2↑56 2x 0.1 g= x=2.8 g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100%=56%答: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56%。知识点3 置换反应 7.(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C )A.2KI+Cl2===I2+2KClB.Fe+CuSO4===FeSO4+CuC.CuO+COCu+CO2D.Zn+H2SO4===ZnSO4+H2↑8.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有金属单质生成B.有化合物生成C.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D.反应物的化合价都会改变9.(山东临沂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C.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把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A错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将CO2沿着烧杯壁倒入盛有燃着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火焰从下至上依次熄灭,故B正确;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C错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故D错误。10.(数字化实验)(湖北随州模拟)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反应结束后稀盐酸、铁、锌均有可能剩余B.曲线②表示锌粉与稀盐酸的反应C.a、b、c、d四处溶液中除水外,都含有两种物质D.对此c、d两点,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A.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结束后,若稀盐酸有剩余,则锌、铁不可能有剩余;若锌、铁有剩余,则稀盐酸不可能有剩余。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曲线①的气压大于曲线②,说明曲线①比曲线②的反应速率快,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锌与稀盐酸的反应比铁剧烈,则曲线①表示锌粉与稀盐酸的反应,曲线②表示铁粉与稀盐酸的反应。C.曲线①表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曲线①上a点反应还在进行中,则a点处溶液中含有氯化锌和盐酸,曲线①上c点反应已结束,则c点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可能含有盐酸;曲线②表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曲线②上b,d两点反应还在进行中,则b、d两点处溶液中都含有氯化亚铁和盐酸,故a、 b、 c、 d四处溶液中的成分不一定相同。D.对比c、 d两点,相同时间内曲线①的气压大于曲线②,说明曲线①比曲线②的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锌粉与稀盐酸的反应,曲线②表示铁粉与稀盐酸的反应,能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11.(河南中考)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 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 )A.Mg和Al B.Fe和AlC.Fe和Mg D.Mg和Zn设生成0.2 g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锌的质量为x,镁的质量为y,铁的质量为a,铝的质量为b;则:Zn+2HCl===ZnCl2+H2↑65 2x 0.2 g= x=6.5 gMg+2HCl===MgCl2+H2↑24 2y 0.2 g= y=2.4 gFe+2HCl===FeCl2+H2↑56 2a 0.2 g= a=5.6 g2Al+6HCl===2AlCl3+3H2↑54 6b 0.2 g= b=1.8 g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 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Mg和Al。12.(河南郑州期末)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Zn+H2SO4===ZnSO4+H2↑__。(2)由图中c点可以获取的信息是__镁、锌都有剩余(或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或镁、锌消耗酸的质量相等)__(写一条)。13.(科学探究与实践)(山东东营中考节选)2024年春节期间,广饶县孙子文化园举办的“孙武归来—春秋奇妙夜”沉浸式夜游项目在全国引起轰动,现场表演的非遗项目“打铁花”不仅有“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古老浪漫,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1)“打铁花”就是将生铁熔化后的铁水打向空中,形成铁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主要原理:__3Fe+2O2Fe3O4__。(2)表演者将铁水打得又高又散的主要原因是__增大铁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__。(3)从合金的性质角度分析:打铁花用生铁而不用纯铁的依据是__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的熔点低__。(4)为了探究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内容 现象 结论一 取两根同样的铁丝,各在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酒精灯上引燃,一根在空气中,一根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__氧气浓度可以影响铁燃烧(合理即可)__二 取等质量的铁丝和铁粉,分别将铁丝、铁粉放在或撒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__立即燃烧__ __接触面积可以影响铁燃烧(合理即可)__【实验反思】(5)有同学认为不做实验二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你认为他的依据是__“打铁花”的原理和现象已经验证了接触面积可以影响铁燃烧(合理即可)__。(1)“打铁花”过程中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2)“打铁花”过程中铁和氧气反应,表演者将铁水打得又高又散的主要原因是:增大铁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3)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的熔点低,生铁比纯铁更容易燃烧。(4)实验一:取两根同样的铁丝,各在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酒精灯上引燃后,一根在空气中,一根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浓度可以影响铁燃烧;实验二:取等质量的铁丝和铁粉,分别将铁丝、铁粉放在或撒在酒精灯火焰上;铁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大,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会立即燃烧;说明接触面积可以影响铁燃烧;(5)“打铁花”的原理和现象已经验证了接触面积可以影响铁燃烧,所以不做实验二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学生版.docx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