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每日十分钟默写(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每日十分钟默写(PDF版)

资源简介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运动和位置》
1. 物体有静 止和运 动两种状态。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
2. 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 的;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位置没
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 的。
3.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通常选不动的物体做参照 物。
4. 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 向和距 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5. 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6. 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①首先选择参照物。②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 距离。
7. 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人,河岸上有树。以树为参照物,人是运 动的,小船是运动
的 。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 止的,树是运动的 。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 多 样的;同一物体可以有多 种运动形式
2.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滚动 、摆动、振动等。
3. 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各不相同,比如:玩具车前进过程中车身是移 动、车轮
是滚 动,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振 动,指尖陀螺是转动 。
4. 平 动:又称平移或平行移动,指一个物体从一个点平移到另一个点
5. 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 为轴,做圆周运动。
6. 滚 动:物体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也在整体平动。
7. 摆动:一个物体在一定 角度范围内的往复运动
8. 振 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 同的路线。
2.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 线运动和曲线 运动。
3. 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直线 运动,如电梯的运 动、树上苹果落地等。
4. 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 动。如过山车的运动、老鹰在空中盘旋飞行、扔出的
铅球的运 动等。
5.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我们可以判断:荡秋千属于曲线运 动,拉抽屉属于直线运动。
6. 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的运动是曲线运 动。
7. 在笔直的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 动,而在转盘上行驶的汽车的运动路
线是曲线 运动。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滑动或滚动 或静止不动。
2.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那样滚 动,也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 动。斜面
的特点:一边高, 一边 低。
3. 立方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常是静止不动或滑 动。
4. 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常是滚 动。物体的形状越接近球形,越容易发生滚动。
5. 六棱柱在斜面上可能是滑动或 滚动,与它的放置方式有关。
6.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与斜面坡度、物体的形 状、放置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7. 斜面的坡度增大后,原本运动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加快 。
8. 在玩滑梯时,我们能感觉到:当滑梯越陡时,滑下去的速度越快 ,坡度越小,速度越慢。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 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的时间越少 ,运动得越
快 ;用的时间越多 ,运动得越慢 。
2. 小球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 ,运动得越快 ;用的时间越多 ,运动得越慢 。
3. 小球在相同的时间所通过的距离越长 ,运动得越快 ;所通过的距离越短 ,运动得越慢 。
4. 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 表计时。
5. 测量小球运动所花时间的实验时至少测量 3 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6. 在比较同一条轨道上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时,需要 4 位同学担当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合 作,其
中包括操作员、记录员、 计时员、发令员。
7. 运动相同的距离,通过比较时 间来比较运动快慢。时间越少,说明运动越快 。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 速度,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 时间所运动的距离来比较运
动的快慢,运动的距离越远 ,运动得越快 ;运动的距离越近 ,运动得越慢 。
2. 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 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 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3. 汽车、火车、自行车、飞机四种交通工具中,相同时间内运动得最快的是飞 机,运动得最
慢的是自行 车。
4. 龟免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 ,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
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 ,速度越快 。
5. 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秒表 ,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
用的时 间。
6.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我们的“过山车”》
1. 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的运动形式是直线运 动和曲线运动。
2. 搭建“过山车”时,必须要有直线轨道和曲 线轨道。
3. 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 细绳来测量。
4. 我们在做好的过山车上,比较不同轨道上小球运动的快慢时,一般会用到细绳、软尺 和秒表。
5. 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 处。
6. 山车”的设计要求:①轨道的总长度应在 2 米 以上。
②要有直线轨道和曲 线轨道。
③轨道的坡度要有变 化。
④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 ⑤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测试“过山车”》
1. 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 向,用软尺测量距 离。
2. 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的运动速度,需要测量时间和 距离。
3. 测试“过山车”
①描述小球的位置,以起 点为中心。
②让小球从高处滚下,小球的运动形式有移动、转动 、滚动。
4.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运动路线、 速度快慢等来描述。
5. 如果想让小球运动的更快,我们可以增加起点高度、 用更光滑的轨道、运动路线曲线运动
部分减少,直线运动部分增加等。
6. 小球经过 U形弯道时速度会减小。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 蚕卵是扁圆 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 粒差不多。蚕的生命是从蚕卵 开始的,一
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 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 黑色,由浅 变深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 的,
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 蚕。
3.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 和空气。
4. 养蚕:①小蚕爱吃桑 叶;②蚕一出蚕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 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③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 ,切成碎片或条状。
5.我们可以从蚕卵的大小、形 状、颜色等方面来观察蚕卵。
6.在做蚕的观察记录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和 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像鱼、蛇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
2.根据卵外是否有硬 壳,可以将动物的卵分为两类:无硬 壳的和有硬壳的。
3.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气室、卵白、 卵黄、卵壳。
4.卵黄上有一个小 白 点,它叫胚 盘 。卵生动物就是由这个小白点发育而成的。它是鸡宝宝
生命的开端。
5.鸡蛋各部分的作用:①卵 壳 具有保护卵的作用;②卵白为卵孵化提供水分和 营养物质;
③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 ;④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 。
6.观察青蛙的卵,发现蛙卵外没 有硬壳。
7.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 ,但内部结构相似 。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蚕长大了》
1. 蚕身体呈圆 筒形,身体分为头、 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体 节,胸部有 3 个体节,腹
部有 10 个体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 门 ,主要作用是呼 吸。
2.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青白色,身体表
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3. 蚕从蚕 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 蛾死亡终止,大约经历 5 6 天,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蜕
4 次皮。
4.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 皮。
5. 蚕的头部较小,位于蚕身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头部有黑褐色单眼 和咀嚼式口器。
6. 为了让蚕宝宝成长更健康,我们应该要用新鲜并干燥 的桑叶喂养。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蚕变了新模样》
1. 为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蚕 蛹,蚕蛹呈纺锤形,黄 褐色,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
2. 蚕变蛹的大致过程:蚕在吃桑叶、寻找结茧地点、开始吐丝、 开始结茧、蚕茧
3. 蚕茧起到保护 蚕蛹的作用,由一根根蚕丝组成。
4. 蚕吐丝结茧前的表现:不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 亮,头不停地摆动。
5. 蚕的特征:颜色多是白色、体型细长柔软、需要不停地吃食、蠕动爬行、有许多环节、经常排
泄粪便。
6. 蛹的特征:颜色多是棕黄色的、体型圆胖较硬、不需要吃食物、基本不运动、有许多环节。
7. 蚕蛹的有那些结构组成:复眼、头部、翅、腹部、触角、胸足。
8. 吃桑叶的蚕 是蚕的幼虫;从蚕茧里出来的蚕 蛾是蚕的成虫 。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茧中钻出了蚕蛾》
1. 蚕蛾身体分为头、 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 触角,胸部有三对 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
动物我们把它称为昆 虫。常见的昆虫有蚂蚁、蜻蜓、 蝴蝶、蜜蜂等。
2. 蚕蛾 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 发育来的。
3. 蚕蛾分为雌蛾和 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雌蛾体型大,触角灰色,
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 慢;雄蛾体型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
4. 蚕蛾的运动方式:用足在地面爬行, 不能用翅膀飞行。
5. 蚕蛾的进食情况:蚕蛾不吃任何食物。
6. 说说昆虫身体的共同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7. 蚕茧的作用是保护蚕蛹。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蚕的一生》
1.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 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需要进食的只有幼 虫形态。蚕从出生到死亡大约为 56天 。
2.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
3. 在饲养蚕宝宝时,我们的记录方法有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等。
4.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 4 次皮。蛹是蚕的幼虫 阶段向成虫 阶段的过渡。
5. 菜粉蝶与蚕一样都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 四个阶段,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有很大的
差异。这种发育形式叫完全变 态发育。
6. 蜻蜓一生不经历蛹 的阶段,包括卵、幼虫 、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
大,这种发育形式叫不完全发 育。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动物的繁殖》
1.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 生。
2. 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 生。昆虫、 鱼类、鸟类是卵生的动物。
3. 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 生。蝙蝠、熊猫、鲸鱼、 海豚、马、牛、羊是胎生的动物。
4. 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胎 生。
5. 哺乳动物的特点:身体表面有毛发,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
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胚胎在母体里发育。
6. 植物和动物通过繁 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7. 蜻蜓在水面上尾尖经常会紧贴着水面,一点一点地点水是繁 殖,繁殖方式属于卵生。
8. 蝙蝠不是鸟类。它的繁殖方式是直接生小蝙蝠,用乳汁哺育下一代,所以蝙蝠属于哺乳 动物。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动物的一生》
1.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 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 鸟类的共同特征:卵生、身上长有羽毛 和翅膀的动物,会飞不是鸟类的共同特征。
3. 人的一生分为婴儿、幼儿、青少年 、成年和老年五个时期。
4. 为了生存和繁 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
换毛、蛇冬眠等。
5. 母鸡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孵卵,主要是为鸡蛋提供合适的温度 ,21天 左右小鸡破壳而出。
6个月的母鸡会下蛋繁殖后代。一生的经历的过程:卵—雏鸡—成鸡。
6. 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一生,①相同点: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②不同点:出生的方式、繁殖的方式、生存时间、身体的形态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仰望天空》
1. 太阳 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能够发光 发热,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照 和热量。
2.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发热的天体,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 然卫星,我们看到的月光是
它反射太阳光。
3. 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不同点:太阳恒星,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很大,距离地球很远,太阳上有黑子;月亮卫星,
不发光发热,体积、质量较小,距离地球较近,月球上有环形山。
②相同点:都是球体,东升西落。
4. 恒星是本身发光 发热的天体,行星是绕着恒星 运转的天体,卫星是绕着行 星运转的天体。
5. 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是因为太阳比月球大,但太阳离地球距离更远。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太阳位置 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 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①影子长度变化是长→短→长。
②太阳方向变化是东→南→西 ,影子方向变化是西→北→东。
③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 ,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④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3. 日晷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的位置 来测定时间的
4. 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距离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改变。
5.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 ,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影子的秘密》
1.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
2. 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木圆柱模拟
的是阳光下的物体。
3. 影子的变化:①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长短、大小、形状的变化。
②影子的方向 与光源所在的方向相反。
③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④影子的大 小与阻挡物的位置有关。当光源和屏的距离一定时,阻挡物越靠近光源,影子越大;
阻挡物越远离光源,影子越小 。
⑤影子的形 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月相变化的规律》
1. 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①月相有规律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
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②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
球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月相变化形象原因: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月球是反
射的太阳光。当日、地、月三个天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时,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不断变化。
3.月相的变化过程:新月(初一)、峨眉月(初三)、上弦月(初八)、上凸月(十三)、满月(十
五)、下凸月(十八)、下弦月(二十二)、蛾眉月(二十六)
4.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3 0 天。初一我们看不见月亮,我们把初一的月相称为新月。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月球——地球的卫星》
1. 月球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 面。
2.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明亮的地方是高地,被称为月陆;黑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带,
被称为月海 。
3. 月 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的围绕地球公 转,公 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
撞击说)
5. 月球上基本没有水 ,没有空 气,昼夜温差很 大,所以月球上不适合 人类居住。
6. 潮 汐现象主要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起的。
7. 中国“嫦娥四 号”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地球的形状》
1. 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
2.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船,发现总是先看到船 ,然后看到船 身,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
球可能是球 体。1519 年,航海家麦 哲伦带领船队绕球航行验证了这个结论。
3. 表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依据:①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
顶,然后才看到船身。②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4. “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实验时,用手电筒照射一正方体物体,得到该物体的
投影是正方 形的。
5. 我们通过模拟实 验的方式在研究“地球的形状”,科学家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研究宇宙问题。
6. 2003 年杨利 伟承载“ 神州五号”绕地球 14 圈。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地球——水的星球(一)》
1. 在地貌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了四大洋;太平洋、大 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还观察到
了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 大于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 29 %;
海洋占 71 %。海洋大约占据三分之二。地球仪上常用蓝色来表示海洋。
3. 地形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 貌特征。
4. 地球上海洋集中了大部分的水资 源,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山等也有水资 源。
5. 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
6. 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的好处: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动植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气
候调节,形成不同的气候条件;经济活动的源泉,比如提供水力发电等等
7.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地球——水的星球(二)》
1. 与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对比,地球和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球体,太阳系的
天体;不同点:地球:有水、空气、生命,适宜的生存温度、适合人类居住、有动植物等。
2. 地球仪不同颜色的代表的是什么: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及丘陵
黄色、棕红色:沙漠、山地及高原
浅蓝色:湖泊、河流
白色:雪地、雪山顶部
黑色、红色:国界州界面
3.怎么样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洗菜水浇花;废水过滤;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地球的形状》
1. 在收集和选用资料做主题海报时,需要的步骤: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
料→选用资料等步骤。
2. 地 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3. 地球上有哪些丰富的资源: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4. 太阳、地球和月亮有不同的主题色。太阳的颜色可以用红 色表示,月亮的颜色可以用灰
色 表示,地球的颜色由蓝色、绿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组成。
5. 制作地球海报步骤:①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②讨论和确定地球海报的
主题色彩;③制作海报;④展示与交流海报
6. 地球家园产生什么新的问题:环境问题、保护生物、海洋资源、不可再生能源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