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必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单元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演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A (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故③排第一位。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①排第二位。④1921年,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故④排第三位。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②排第四位。本题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题选A。)
2.2022年是李大钊同志诞辰131周年,他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他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五四运动 ( )
①具有进步性但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④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够彻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C (①④辛亥革命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够彻底,故①④错误。②③2021年是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五四运动中他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敞开了大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
3.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 ( )
①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③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④让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D (①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的是社会主义艰苦探索阶段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①排除。②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②正确。③三大改造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排除。④三大改造是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使得公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④正确。故本题选D。)
4.董必武曾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不了中国革命
③从此我国就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
④此后中国革命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D (②④董必武的话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才是出路,表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不了中国革命,此后中国革命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了,故②④入选。①材料并未涉及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故①不选。③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
5.邓小平曾指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的观点表明社会主义改造 ( )
①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②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收归国有,壮大了国家实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说明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①③正确。②夸大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④表述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做法,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6.110年前的辛亥革命拉开了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的序幕。此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但均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其原因在于 ( )
①没有正确把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资产阶级未能认识阶级斗争的作用
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④资产阶级未能持久地发动人民群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B (①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的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持久的群众运动。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但均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其原因在于没有正确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资产阶级未能持久地发动人民群众,①④正确。②资产阶级已经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②错误。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属于结果,不是原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C (①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说法错误。②③辛亥革命证实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②③符合题意。④辛亥革命不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8.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讲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辛亥革命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②我们要继承辛亥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③我们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革命到底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C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①错误。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我们要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②正确。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③错误。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用先进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④正确。故本题选C。)
9.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该剧把观众带回到一百多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①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A (①③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①③正确。②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②错误。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④错误。故本题选A。)
10.某班学生以“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甲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丁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10.C (甲丁: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故甲丁入选。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故乙错误。丙: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故丙错误。故本题选C。)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我国没有借鉴苏联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D (③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③④观点符合题意。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并不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①说法错误。②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错误。故本题选D。)
12.2021年春季,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一百年以后的中国,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革命先驱、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激昂话语,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发现真理的喜悦,以及信仰的纯真、初心的美好。百年历程,走过风霜雪雨,创造人间奇迹,我们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 )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B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说法错误。②新中国成立时,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②排除。③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均体现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3.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73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一切前提和基础
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D (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④符合题意。①新中国成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错误。②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错误。故本题选D。)
1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1956~1976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 )
①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③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领先世界
④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①②正确。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领先世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均属于我国进入21世纪取得的成就,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
A.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的现代化
B.逐步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
C.逐步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
D.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D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正确。逐步实现“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非“社会主义工业的现代化”,A说法不准确。B说法错误,不是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逐步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不是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D.中国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16.C (十月革命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A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B错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C正确。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某校高一(2)班同学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信息。
【抉择与奋斗】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改造与崛起】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1)结合材料,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17.【答案】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2)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回首峥嵘岁月,站在新中国成立73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18.【答案】 (1)该观点是错误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共38张PPT)
必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单元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演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姓氏是一个人的家庭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据此,下列对五帝时期社会现象的猜想合理的是 ( )
①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五帝没有任何特权,与普通人一起共同劳动
③金属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分工基本完成
④出现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A (材料指明五帝时期,同姓间有家族血缘关系,五帝之间同姓,可能存在血缘关系,对此可以猜想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五帝作为氏族长没有任何特权,与部落成员一起劳动,①②符合题意。金属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分工基本完成,以及暴力机关的产生,均出现在奴隶社会,③④排除。故本题选A。)
2.2022年1月7日,在东莞沙角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和清理出土了大量带有纹饰的陶片和磨制精致的锛、镞、砺石等石器。据此推断当时的人们 ( )
①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②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③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了互助合作的关系
④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C (②④根据“大量带有纹饰的陶片和磨制精致的锛、镞、砺石等石器”可以推断该时期最有可能为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④正确。①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①不合题意。③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3.“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了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运用所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猿相揖别”,标志着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A (①③“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其中,“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①③正确。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标志着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而“人猿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②与题意不符。④社会形态不会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④错误。故本题选A。)
4.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所体现的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
A.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了奴隶社会
B.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
C.他们在劳动中平均的分配劳动产品
D.生产资料都归集体共同所有和支配
4.B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同时,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没体现奴隶社会,排除A。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体现了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没体现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也没体现生产资料都归集体共同所有和支配,C、D排除。故本题选B。)
5.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地位低下,处境悲惨。奴隶主阶级对广大奴隶的野蛮统治和残酷剥削是罗马奴隶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因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激烈的阶级斗争相伴随。公元前73年,意大利爆发了共和国后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材料说明 ( )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②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④奴隶主为了维护各阶级的利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B (原始社会解体,出现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①正确。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②错误。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③正确。奴隶主维护的是本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各阶级的利益,④错误。故本题选B。)
6.下面一段材料是300年前英国农民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手段占有您的苦难臣民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为自己所有。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进行毒打,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由此可以看出 ( )
①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资本主义企业获取了大量土地和货币作为资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A (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这种运动使得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①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资本的原始积累,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未涉及资本家货币的原始积累,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终将改变受剥削的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B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表明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②符合题意。“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表明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③符合题意。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只要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受剥削的地位就不会改变,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8.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高一某同学对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很感兴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被剥削的直接原因
②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A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只要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不变,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地位就不会改变,②说法错误。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
9.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9.B (题干并未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A不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并没有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C不合题意。题干未体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不合题意。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革,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正确切题。故本题选B。)
10.19世纪初,圣西门的理想是要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和谐制度”,欧文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这些都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 ( )
①他们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早
③工人阶级还没有成长壮大,没有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还不充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还未充分暴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B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只是一种空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忽视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加之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还不够充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尚未充分暴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存在合理之处,①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失败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并不是因为出现时间比科学社会主义早,②不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③错误。故本题选B。)
11.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和他的战友恩格斯一道,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正确,②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正确;③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故本题选B。)
12.历史上,尽管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出现了挫折,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表明 ( )
①资产阶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
④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B (目前,资产阶级尚未退出历史舞台,①不符合现实,排除。“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②符合题意。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出现了挫折,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③符合题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④错误。故本题选B。)
13.恩格斯指出,如果用一段话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那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对于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
B.人的自由发展已经摆脱了被动强迫的发展
C.个人的发展已经摆脱了社会发展而独立进行
D.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13.C (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共产主义是一个消灭了阶级和剥削的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A、B、D表述均是对题目中的正确理解,但与题意不符,排除。个人发展总是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个人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而独立进行,C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的曲折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缺陷的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很难实现的
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D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①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成为能够与时俱进、保持持久生机和活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②错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③错误。故本题选D。)
15.2022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艾肯沃尔德说:“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D (①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危机,没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故①不选。②原始社会没有剥削。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②不选。③工人们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这表明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故③入选。④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这表明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④入选。故本题选D。)
16.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择在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100年前的中国共青团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 ( )
①具有科学性,是对中国革命实践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
②具有革命性,是青年进行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据
③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可以实现中国化
④具有人民性,首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D (①100年前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不是对中国革命实践和发展规律的总结,①错误。②青年进行革命和武装斗争要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不能将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②错误。③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中来并可以指导实践,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③正确。④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坚力量,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所以二者具有一致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是中国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不断付出艰辛探索并作出创新性贡献的100年,是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中华大地,紧扣时代进步的脉搏,密切关注民族发展命运的10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中国在不断践行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解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原因。
17.【答案】 ①科学社会主义与世界阶级斗争相结合,正确概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科学的理论和思想。②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8.心有所信,方能行远。1848年2 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回望《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真理的味道有多甘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话语权。
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8.【答案】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奋斗。其蕴含的科学真理不仅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南,更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激发充沛饱满的精神力量,因此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