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十二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艺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十二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课时训练28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2021·河北卷)2019年11月26日,日兰高铁的“日照—曲阜”段正式开通运营。图1为日兰高铁线路示意图,图2为一位乘客在该高铁车厢内的电子屏上拍摄的两个车速简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速度306km/h  速度218km/h
图2
1.日兰高铁的沿线区域高铁运行速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人口密度
C.城镇布局 D.地质构造
【答案】 A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日兰高铁沿线穿越山地、丘陵及平原区,故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使其运行速度不同,A正确;城镇布局和人口密度主要影响线路走向和站点密度(距离),地质构造则与运行速度关系较小,B、C、D三项错误。故选A。
2.关于该高铁运营带来的主要影响,正确的是 (  )
A.兰考的城市职能等级提高
B.日照的服务范围扩大
C.菏泽的人口迁入显著增多
D.济宁的物资出口便捷
【答案】 B
【解析】 第2题,城市的职能等级取决于服务种类的多少和级别,不会因高铁的运行而显著提高,A错误;日兰高铁开通运营,使日照与内陆地区联系更紧密,服务范围扩大,B正确;日照为海滨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程度比菏泽高,人口应主要迁往沿海的日照等地,C错误;高铁主要是客运,D错误。故选B。
(2022·韶关模拟)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回答3~4题。
3.该公路位于 (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答案】 D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可知,该区域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应位于新疆地区;吉林位于东北平原,不会出现绿洲;内蒙古高原内部地形平坦,不会有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据此排除公路位于西藏。故选D。
4.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答案】 B
【解析】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此时段冰川积雪难以融化,且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符合实际。故选B。
(2021·安徽蚌埠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扬州明清时期繁华,此后城市地位下降。扬州三湾风景区位于古运河三湾段。明万历年间,扬州为改变三湾段“水势直泻难蓄”的情况,沿河舍直改弯,将原来100多米长的河道改造成1700米,解决了该河段漕运易搁浅的问题,由此得名“三湾”。下图为扬州市古运河分布图(虚线所示区域为三湾风景区所在位置)及三湾风景区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影响历史时期扬州城市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理位置 B.人口迁移
C.河运功能 D.矿产资源
【答案】 C
【解析】 第5题,扬州为京杭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因京杭运河的开通而兴起,而随着京杭运河的淤塞和京杭铁路的开通而逐渐衰退,C正确;地理位置没有变化,矿产资源不丰富,A、D两项错误;人口迁移是城市兴衰的结果,并不是原因,B错误。故选C。
6.扬州运河舍直改弯后,运河航运条件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量增大 B.泥沙减少
C.航道加深 D.流速加快
【答案】 C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舍直改弯后解决了漕运易搁浅的问题,故运河航运条件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航道加深;运河舍直改弯对流量没有影响,会使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增多。故选C。
7.目前,运河三湾段周边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  )
A.内河航运 B.金融商贸
C.湿地养殖 D.文化旅游
【答案】 D
【解析】 第7题,扬州三湾风景区位于古运河三湾段,运河三湾地区可借助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发展文化旅游,D正确;现代交通运输中,内河航运价值较低,A错误;以湿地为主,不适合发展金融商贸,B错误;位于城市内部,不适合发展湿地养殖,C错误。故选D。
(2021·江苏无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快递业的发展,人们的传统购物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从送货上门到网点自提,再到自提柜进行智能自提。自提柜已被政府纳入各级规划与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之中。读图,回答8~9题。
8.自提柜取货与网点自取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  )
A.送达速度更快
B.派件体积、质量限制小
C.全天候服务
D.基础设施投入更少
【答案】 C
【解析】 第8题,与网点自取相比,自提柜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为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务,而网点有固定的上班和下班时间,灵活性较差,C正确;网点一般设置在社区里面,离居民居住地较近,因此其送达速度更快,A错误;网点派件体积、质量均不受限制,B错误;自提柜与网点自取相比,基础设施投入更多,D错误。故选C。
9.在国外,自提柜布局在停车场、加油站、地铁站等交通节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交通通达度 B.人口密度
C.技术水平 D.地租价格
【答案】 A
【解析】 第9题,虽然自提柜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停车场、加油站、地铁站这些地方的共性是位于交通节点处,交通便利,人员集散量大。因此,影响国外自提柜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达度,与人口密度、技术水平和地租价格无关。故选A。
(2021·陕西宝鸡模拟)冷链物流一般指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配送“最后一公里”中出现“断链”“脱冷”现象,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痛点”。2019年12月,欧洲最大的冷链物流集团(L集团)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未来将在中国七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地区)建构全套、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根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物品运往西安市区必须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是 (  )
A.东北大米 B.洛川苹果
C.挪威三文鱼 D.山东大蒜
【答案】 C
【解析】 第10题,必须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物品一般是不耐运输、易腐败变质的鲜活产品,C正确。东北大米、洛川苹果、山东大蒜都耐运输,不需要低温冷链运输,A、B、D错误。故选C。
11.我国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痛点”可能严重导致运输物品
(  )
A.包装破损严重 B.质量安全下降
C.配送时间推迟 D.投递地点不准
【答案】 B
【解析】 第11题,由题可知,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必须始终处于一定的低温环境,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我国冷链物流的“痛点”是“最后一公里”出现“断链”“脱冷”现象,所以会导致物品的质量安全下降,故B正确。A、C、D体现不出冷链物流脱冷环节导致的问题,错误。故选B。
12.我国吸引欧洲冷链物流集团(L集团)投资的优势条件是(  )
A.消费需求提升 B.冷藏技术完善
C.信息网络发达 D.劳动力充足廉价
【答案】 A
【解析】 第12题,由题可知,我国冷链系统不完善,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我国信息网络发达及劳动力充足廉价,并不是吸引欧洲冷链物流集团投资的优势条件,我国吸引欧洲冷链物流投资的优势条件是消费需求提升,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浙江卷)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  )
A.修建在地上 B.日客运总量大
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
【答案】 A
【解析】 第13题,为了避免干扰市内地面交通,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市内地铁修建在地下,而市郊铁路通常是修建在地上,A正确。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所以,市内地铁日客运总量大、发车频次高、站点间距离小,B、C、D错误。故选A。
14.市郊铁路建设,使核心城市 (  )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 D
【解析】 第14题,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分工合作,A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可以缩短与外围城镇的运输时间,并不能缩短与外围城镇的空间距离,B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人口、产业扩散,C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可以使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D正确。故选D。
(2020·山东省济宁市二模)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散肩大拱、桥面平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5.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河谷宽度 B.河流水量
C.人口密度 D.交通方式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中信息“我国传统”,意思是受自然条件限制明显、改造自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我国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为南船北马(南方河网密布,水运方便,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陆运方便),陡拱桥为了适应内河航运,桥洞高,利于船只通行,桥面上大多数为步行通道;而直拱桥主要是为了沟通河流两岸,便于车马在桥面通行,D正确。而河流宽度、河流水量、人口密度与拱桥形态关系较小, 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6.(2020·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图1    图2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答案】 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解析】 本题考查西欧能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天然气管道修建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多为基础知识考查,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西欧天然气储量、产量有限,但是西欧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冬季冷湿,部分地区需要天然气取暖,因此天然气需求量大,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西欧注重环保,多使用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因此西欧大量进口天然气。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答案】 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解析】 第(2)题,题目要求评价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据图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属于内海,北海是边缘海,波罗的海海水深度比北海浅,四面受陆地阻挡,风力较小,风浪小,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且纬度比北海高,北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因此波罗的海冬季易结冰,不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答案】 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解析】 第(3)题,据图2分析,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其次是挪威、荷兰,主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化较明显,其中俄罗斯的比重最大。甲乙之间主要连接俄罗斯西欧部分及德国北部,甲乙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陆地修建会穿过多个国家,沿线人类陆地活动较为频繁,可能干扰天然气运输;若经过波罗的海修建,可以减少人类陆地活动干扰,充分发挥管道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
17.(2022·湖北恩施)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石海峡大桥(见下图)1998年建成通车,全长3910米,桥上设有6条高速车道。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约100米,在大桥通车前,海峡两岸的交通依靠海运,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淡路市多年来以农耕为主,是阪神工业地带(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工业地带)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1)与原有海运相比,指出明石海峡大桥上公路运输的优点。
【答案】 运输速度快;受风浪、大雾等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较好。
【解析】 第(1)题,桥上设有6条高速车道,速度快;海运受风浪等因素影响大,公路受风浪、大雾等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海运只能在港口间运输,公路更灵活,连续性更好。
(2)简述明石海峡大桥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答案】 水深较深,风浪较大,水流湍急;航运繁忙,施工不便;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地震灾害频发。
【解析】 第(2)题,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约100米,水深较深,风浪较大,水流湍急;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航运繁忙,施工不便;全长3910米,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处在板块交界处,地震灾害频发。
(3)简述淡路市成为阪神地区农产品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距离较近;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租、劳动力价格较低;大桥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输出。
【解析】 第(3)题,淡路市成为阪神地区农产品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农业基础、交通、地租、劳动力等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淡路市多年来以农耕为主,说明农业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租金和劳动力价格低;从图中可以看出,淡路市距离阪神地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明石海峡大桥修建后,交通更加便利,利于农产品输出。(共36张PPT)
课时28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专题十二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 发展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考试说明 教学要求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和作用
2.说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正确选择
3.理解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知识网络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以重大交通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运输中点、线的布局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或以典型城市的交通图、虚拟城市规划图为背景材料呈现形式,通过对交通图的判断、分析,思考交通运输网的结构、特点,寻找问题,制定措施。从考查形式来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022年 全国乙卷44题
2021年 全国乙卷4~6题,港口的发展和影响港口建设的条件
2020年 新课标卷Ⅱ36题(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合理选择
备考策略
①要注重利用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交通运输网分析沿线诸多地理事象。②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思考某一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及原因。③通过对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的了解,分析我国一些大型工程建设的交通区位因素及重大意义。④要运用综合分析法,从宏观上把握人类联系的各种方式,注重分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⑤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实际,重视个案分析,突出重点,强化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训练,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制约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典题展示1】 (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珠江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表。

域 城市 岸线总长度(km) 深水岸线长度(km) 单位岸线货运量(万吨/km)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区 广州 99.2 62.0 264.3 228.6
东莞 37.5 33.9 88.2 82.8
深圳 60.1 49.4 73.0 242.2
惠州 86.5 60.5 95.3 41.0
西


区 珠海 75.0 42.9 23.9 29.1
中山 15.0 15.0 43.8 36.3
江门 82.3 68.8 0.3 29.0
  (1)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答案】 (1)港湾多,波浪小,潮流作用强;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
【解析】 本题以珠江口东岸地区为背景,考查了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货运量大的社会经济条件及港口发展的潜力,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岸线、河流输沙量、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岸线资源丰富,多港湾,波浪小,口大内小,潮流作用强,泥沙不易淤积;从东岸入海的河流少,珠江的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东岸多深水岸线资源,为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易形成深水港。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2)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集散能力强。
【解析】 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腹地、交通通达度等。读图结合所学可知,珠江口东岸有广州、东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大;临近香港,可以承接香港的货运需求;东岸铁路网发达,可以与海运形成陆海联运,交通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
(3)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简析珠江口西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答案】 (3)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港口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第(3)题,读材料可知,西岸地区的岸线资源较多,但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小,说明西岸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展加快关联产业的集聚,因此港口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岸区域经济发展。
要点二 交通运输对聚落和商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分布
主要运输方式 聚落位置 举例
古代 北方 陆路交通 陆路干道附近 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邯郸
南方 水运交通 临水分布 扬州、苏州
现代 铁路、公路、海运 铁路、公路沿线和沿海港口 郑州、石家庄、徐州、日照
3.交通布局与商业网点布局
【典题展示2】 (2021·湖南卷)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3)题。
项目距离
(千米) S线 T线
开通
前6年的
平均价格
(元/m2) 开通
后6年的
平均价格
(元/m2) 增幅
(%) 开通
前6年的
平均价格
(元/m2) 开通
后6年的
平均价格
(元/m2) 增幅
(%)
0.2 8116.0 13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900.0 255.69 2893.3 10325.0 256.86
0.3~0.5 9173.3 25493.7 177.91 3827.3 10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383.3 149.93 3160.0 10162.5 221.60
0.75~1 7854.3 18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066.7 137.41 3768.7 10000.0 165.35
1.5~2 6413.0 12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1)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答案】 D
【解析】 第(1)题,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因此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正确。地铁站附近,有可能人员流动性大,有可能治安环境较差,但不是地铁线附近,因此这不是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铁运营期间,可以大批量的输送人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B错误。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C错误。故选D。
(2)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  )
A.2.5千米、1千米 B.1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 D.2.5千米、3千米
【答案】 A
【解析】 第(2)题,据图可知,S线开通后,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受地铁影响小,可见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同理,T线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1千米,可见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3)题,“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加上两线附近整体上住宅价格高低差异可知,可知S线附近的配套设施更完善,①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的环境质量有可能更好,但环境质量可以影响住宅价格高低,对住宅价格增幅影响不大,②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原有公共交通密度较小,T线建成后,沿线交通便捷度明显增加,因为其他交通线少,T线的带动效益非常突出,因此受其影响住宅价格增加幅度,③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低,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似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明显会高,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名师点睛】 地铁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的判断,主要看房价的变化,一般来说,距离地铁线越远,房价越低,因此房价变低的范围就是地铁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
五、能力摸底            
(2021·全国乙卷)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1~3题。
【答案】 A
【解析】 第1题,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影响范围更大,扩大了承载规模,①正确。不再扩大海港的规模,减少土地使用,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用地成本下降,②正确,③错误。海港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设备水平没有较大影响,④错误,故选A。
1.建设陆港使海港 (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C
【解析】 第2题,陆港对交通状况没影响,A错误。报关效率是由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决定的,B错误。陆港可以使港口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C正确。陆港远近与污染无关,D错误。
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答案】 C
【解析】 第3题,远海陆港距离海港远,交通不便,资源加工产业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可以依托远海陆港发展,C正确。服务外包,高科技、前瞻性产业时效性强,需要更跨快速便捷的交通,A、B、D错误。
(2020·河北省唐山市六校联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廊坊市之间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万众瞩目的世界最大空港。该机场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施工技术难度最高、俯瞰构型似“凤凰展翅”的航站楼。下图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置示意及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大兴国际机场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①技术 ②市场 ③交通 ④地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大兴国际机场选址离市区较远的北京南部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机场拓展空间,配套高通达度的交通,以及远离市区,地价较低,减少建设成本,所以②③④正确。故选D。
5.大兴国际机场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
A.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缓解北京城市内部的交通拥挤
B.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C.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巩固北京经济、交通中心地位
D.形成临空高端产业功能区,扩大城市内部经济差异
【答案】 B
【解析】 第5题,大兴国际机场属于航空运输,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不影响北京城市内部的交通,故A错误;大兴国际机场加强了京津冀地区的联系,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B正确;北京要突出政治文化职能,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不是为了巩固北京经济、交通中心地位,故C错误;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能加强区域及国际交往,不是为了形成临空高端产业功能区,故D错误。故选B。
6.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采用似“凤凰展翅”构型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设计寓意的需要,美化城市景观
B.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
C.方便旅客的出行,提高机场效率
D.利于材料的运输,提高施工效率
【答案】 C
【解析】 第6题,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采用“放射”状五指廊构型可以缩短登机距离和时间,方便乘客换乘;增加飞机停靠机位,提高机场运行效率。故C正确; 设计寓意的需要,美化城市景观,只能是附加价值,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 虽然提高土地利用率,但是因为工程难度增加,所以总体造价并没有降低,故B错误; 利于材料的运输,提高施工效率,属于设计的附加效果,故D错误。 故选C。
六、课堂评价
(2021·广东卷)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答案】 B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由早期的京沪到中期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等,再到后期的边缘城市,网络空间从集中到分散,竞争网络空间范围由小变大,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趋向于多极化,边缘城市参与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机会逐渐增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
A.均衡性 B.集中性
C.临近性 D.等级性
【答案】 D
【解析】 第2题,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拓展模式首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其次是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最后扩展到边缘城市。这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等级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河北卷)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下图)。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3~4题。
【答案】 C
【解析】 第3题,节点度是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来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读图,1995~2015年,虽然部分欧洲一级枢纽节点变为二级枢纽节点,但只能表明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该二级枢纽节点的港口吞吐量小于一级枢纽节点,但并不能反映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的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较1995年减少, A错误。欧洲枢纽节点间多为二级轴线,其联系强度并未减弱,B错误。中国支线节点的数量增加,表明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C正确。图示只反映了三年的相关数据,无法反映自1995~2015这20年间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D错误。故选C。
3.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  )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4.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  )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答案】 B
【解析】 第4题,读图,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枢纽节点位于两个二级枢纽节点中间,两个二级枢纽节点分别分布于一级枢纽节点的南北两侧,且一级枢纽节点的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大于二级枢纽节点,结合选项各港口的规模以及空间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上海港的港口吞吐量大,航线数量多,为一级枢纽节点,天津港、宁波港为二级枢纽节点,且分别分布于上海港的北侧和南侧,B正确。宁波港、深圳港均位于上海港的南侧,A错误。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彼此空间距离近,难以形成图示等级有序的节点空间联系和分布(如有众多支流节点与二级枢纽节点联系,两个二级枢纽节点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C、D错误。故选B。
5.(2021·浙江卷)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  )
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
②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
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分析,长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上海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①正确;上海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并不会迅速扩大,②错误,A、C错误。区域间联系加强,会增强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即①③正确,B正确。长三角交通空间变化有利于强化上海的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④错误,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共12张PPT)
课时训练27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2021·湖南卷)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读图,回答1~3题。
1.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  )                    
A.个人喜好 B.人流量多少
C.照顾家庭 D.经营便利
【答案】 D
【解析】 第1题,根据文字信息可知,摊贩沿街经营,需要接近人流量多的地方以保证其收益,所以具有流动的特征,但受交通工具和携带物品的制约,其流动距离有限,所以“短距离流动”主要考虑的是经营便利。故选D。
2.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 (  )
①扩大服务范围 ②便于集中管理
③降低摊位租金 ④减少经营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第2题,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规模增大会吸引更多的人,从而扩大服务范围,①正确;摊贩集聚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②正确;大量摊贩集聚于夜市,可能会抬高摊位租金,③错误;会增加经营竞争,④错误。故选A。
3.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  )
A.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
B.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
C.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
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
【答案】 C
【解析】 第3题,图中鼓楼夜市的经营时间是最短的,处于最佳经营状态的时段是18时至22时,说明22时后人流量较少,因此最可能位于城市中心,C正确;河大东门夜市处于最佳经营状态的时段是16时至23时,说明夜间人流量较多,因此可能距离居民点较近,A错误;东苑夜市最佳经营状态的时段是从第一天18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而凌晨过后居民区人们都入睡了,因此最可能位于主干道附近,B错误;结合文字材料中“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及图中三个夜市经营时间、筹备时间不一致可知,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宽松,D错误。故选C。
(2021·郑州)“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据此回答4~5题。
4.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商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消费者订购图书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在网上书店购书不但方便,而且更加便宜,但网上书店也对某些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企业包括 (  )
①实体书店 ②实体银行
③电信公司 ④航空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第4题,网上购书减少了实体书店的销量,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无需经过实体银行,使得商业活动对实体银行系统的依赖减弱。故选A。
5.网上书店购书之所以便宜,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的商业区位因素对网上书店影响变得很小。影响变小的因素主要有 (  )
①交通运输 ②市场 ③集聚 ④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第5题,网上书店需要快捷的网络和便捷的物流服务,对地价和集聚因素要求变低。故选C。
二、综合题
6.(2022·辽宁大连)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帆船运动是借助风帆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竞速的一项水上运动。秦皇岛市(位置见下图)利用其优势,既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帆船比赛,也承接以帆船运动为主的休闲旅游,已形成综合性帆船产业开发的格局,在全国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1)分析帆船比赛所需的自然条件。
【答案】 广阔的海域和沙滩;稳定的风力和风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水流适度,较为平稳。
【解析】 第(1)题,从海域面积来看,需要广阔的海域和沙滩;从天气状况来看,要天气晴朗,能见度高,保证安全;要有稳定的风力和风向。从水流状况来看,水流要适度,要较为平稳,才有利于帆船比赛的开展。
(2)分析秦皇岛市发展帆船产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 拥有得天独厚的沙滩、海域以及河口资源;紧邻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等大城市,交通便捷,旅游市场广阔。
【解析】 第(2)题,从资源条件来看,秦皇岛市濒临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广阔的沙滩、海域以及河口资源,有利于帆船产业的发展。从交通条件来看,秦皇岛市紧邻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等大城市,车程时间短,交通便捷。从市场条件来看,秦皇岛市紧邻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等大城市,经济发达,旅游市场广阔等。
(3)为增强帆船比赛的现场性和观赏性,列举承办方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竞赛区尽可能靠近岸边;通过航拍、导航等技术直播比赛,缩短比赛时间,减少游客长时间等待和观看。
【解析】 第(3)题,为增强帆船比赛的现场性和观赏性,承办方可采取的措施有;为了体现现场性,要把赛区尽可能靠近岸边,让游客可以近距离现场观看。为了体现观赏性,可以通过航拍、导航等技术直播比赛,全方位观赏,增强观赏性。缩短比赛时间,减少游客长时间等待和观看等。
(4)分析帆船运动在旅游市场推广难度较大的原因。
【答案】 技术水平要求高;对身体素质要求高;运动所需的条件要求高;花费高,旅游者难以承担。
【解析】 第(4)题,技术难度:帆船运动是借助风帆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竞速的一项水上运动,对技术水平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身体素质:帆船运动消耗体力大,对身体素质要求高。运动所需条件:帆船运动对海域面积天气条件和水流条件要求高。费用装备等花费高,旅游者难以承担,因此帆船运动在旅游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