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24)七下 第五单元第12课《跟着课本拍电影》课件(32页 内嵌视频)+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版(2024)七下 第五单元第12课《跟着课本拍电影》课件(32页 内嵌视频)+教案

资源简介

《跟着课本拍电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道电影拍摄的基本流程,了解电影与故事文本的区别。
学会以课本故事为原型写脚本,并进行电影拍摄。
理解镜头语言的多样性,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
了解剧组主要人员分工,培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与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影拍摄基本流程。
难点:将课本内容转化为可视化影像,灵活运用拍摄技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授课课件、手机、相机、电脑、剪辑软件、活动表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提问:“我们的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有一些已经被改编成电影,你看过的有哪些?”
邀请学生分享看过的由课本改编的电影,营造课堂氛围,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影片赏析
《花木兰》播放视频解说
让学生与书本木兰诗进行对照,描述电影与文本故事的联系与区别
《骆驼祥子》书本剧照赏析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影片集合形、色、声的表达形式。
(三)以《城南旧事》为例探索电影拍摄的基本步骤
前期筹备:阐述确定拍摄团队、选择演员、寻找拍摄场地的过程,以《城南旧事》为例讲解研读剧本,脚本写作,挖掘故事核心与情感脉络的方法。
拍摄阶段:介绍不同景别、拍摄角度和运动镜头在电影中的运用,分享如何运用光线和色彩营造氛围,列举《城南旧事》拍摄过程中的小插曲或挑战。
后期制作:讲解素材进行剪辑,调整画面顺序和节奏,确保故事流畅性和视觉效果。还要添加声音与特效等。
通过以上的知识整理,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电影拍摄的基本步骤
(四)剧组主要人员分工
导演组:把控影片整体创作方向,指导拍摄工作。
编剧组: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剧本。
摄影组:运用专业设备,负责影片画面拍摄。
演员组:通过表演塑造剧中角色。
美工组:设计并搭建拍摄场景。
制片组:管理剧组日常事务,协调资源。
后期组:进行剪辑、配音、特效等后期制作。
学生活动1:《背影》微电影拍摄招募
活动安排:发放活动表单,由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工作,参加入各个组别中。
选择课本故事,探索镜头语言
1、以筹备拍摄《背影》微电影为例,提出如何用镜头讲故事?
展示脚本格式,包括镜号、景别、画面内容、台词、时长等要素,分析每个镜头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脚本将文字转化为可视化影像。
2、学生活动2:参与《背影》的拍摄脚本设计
拍摄内容:根据《背影》中的场景、人物性格,进行拍摄。
镜号 景别 运镜/角度 镜头设计意图
1
2
3
3、插播《导演请指导》宣传片,学生归纳总结多角度多方式的电影镜头语言。用表格展现,详见课件。
4、以《城南旧事》后期制作中的画面转场技巧为例强调转场的重要性
转场的重要性:说明转场在影片中承上启下,使影片节奏合理、流畅的作用。
技巧分析:结合《城南旧事》片段,分析动作重复转场、空镜头转场等技巧的运用,讲解如何运用转场技巧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学生活动3:学生分享交流拍摄经验,进行分析与评价。
由学生投票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拍摄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等
(六)课堂总结
知识回顾:梳理电影拍摄的关键环节,包括剧本改编、分镜头脚本设计、拍摄和后期制作。
课堂升华:鼓励学生尝试将课本内容改编成电影,提升艺术创作能力与跨学科学习能力。
(七)课后建议
布置任务:欣赏更过的微电影,探索微电影如何用几分钟时间去表现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及一个时代的。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课本文章,编写拍摄脚本,并进行简单拍摄和剪辑。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电影拍摄有了初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参与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创意和想法,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可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影视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