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正确运用判断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正确运用判断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第一目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目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导入新课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高考在每一年都是街头巷尾、千家万户关注热议的一件大事。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已经走过了46年的历史。
有人认为:恢复高考是正确的抉择,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是我们国家与时代发展的拐点。
也有人认为:恢复高考导致今天社会严重内卷,不值得歌颂。
思考:如何认识以上对“恢复高考”完全相反的两个判断?
答疑解惑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有人认为:恢复高考是正确的抉择,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是我们国家与时代发展的拐点。
有人认为:恢复高考导致今天社会严重内卷,不值得歌颂。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2.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1.恢复高考是正确的抉择。
2.恢复高考不值得歌颂。
3.今年高考英语太难了!
4.今年高考中你考的怎么样呢?



×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3.判断的基本特征:
(1)特征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2)特征二: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
有人认为:恢复高考是正确的抉择,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是我们国家与时代发展的拐点。
有人认为:恢复高考导致今天社会严重内卷,不值得歌颂。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实践
(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教育部数据显示,恢复高考40多年来,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累计1.4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7年的2.6%增长到2020年的54.4%,培养了逾亿名高素质专门人才。今天,从“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到高性能计算机,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到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等……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处处活跃着高素质人才的身影。
有人认为:恢复高考是正确的抉择。
真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事例评析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
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请你用“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该事例。
不是判断
判断
判断

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
(1)判断与语句: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如:你今年多大了?你觉得今年高考难不难啊?
如:他走了。——“他死了” 还是“他离开这里了”。
这是新学生宿舍。——“新学生”还是“新宿舍” 。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区分以下是不是判断?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此处禁止吸烟!
3.难道他不是高中生吗?
4.你今天进步了吗?
5.小明太喜欢政治课了!
6.啊!黄河!
7.过来!




×
×
×
注意:
1.一般来说,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
2.有些祈使句、感叹句也可以表达判断。
强化练习
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时,还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通过判断我们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下面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①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学生。
②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③为什么世界人民日益关注气候变暖问题?
④啊,布达拉宫!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A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
①含义: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
②类型: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1.他是高三学生。
2.苹果是甜的。
3.小华和小明是好朋友。
4.苹果比榴莲个头小。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2)复合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②类型: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1.他是高三学生,也是共青团员。
2.他没来上学,可能是生病了,也可能是忘记了。
3.如果明天不下雨,运动会就正常举办。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区分以下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1.他是中学校长。
2.张华认识雷锋。
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5.明天可能下小雨,也可能下中雨。
6.小明和小华都是中国人。
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强化练习
①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②SARS-CoV-2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以上两个判断(  )
A.都属于复合判断
B.都属于简单判断
C.①属于简单判断,②属于复合判断
D.①属于复合判断,②属于简单判断
D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一目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第二目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性质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种类、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的问题?
2.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种类?
3.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1.祖国的蓝天多么美丽!
2.这个“野生照相馆”值得一去。
3.呼伦贝尔草原的六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4.这里肯定没有雾霾污染。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又称“直言判断”。
1.祖国的蓝天多么美丽!
2.呼伦贝尔草原的六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3.这个视频真是最好的旅游宣传片!
4.这里肯定没有雾霾污染。
断定“祖国的蓝天”具有“美丽”的性质。
断定“这里”不具有“雾霾污染”的性质。
断定“呼伦贝尔草原的六月”具有“最美的时节”的性质。
断定“这个视频”具有“旅游宣传片”的性质。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3.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
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组成。
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②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数量)
③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所有的 草原 都是 美丽的。
主项
联项
量项
谓项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共青团员。
处于语句主语位置
处于语句宾语位置
“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有、无、是、不是,有的场合可省略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1)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这个苹果很甜。(联项省略)
1.长期熬夜不是好习惯。
2.教室里没有人。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2)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量项:所有、全部、任何、一切、都、凡是、每个等,可以省略
量项:有些、少数、大部分等,不可省略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
1.所有的草原都很美。
2.人都会死。
3.一切商品都有价值。
1.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
2.大部分地区都有降雨。
3.少数大学生是党员。
1.这道题好难。
2.李白是诗人。
3.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无量项,主项通常用“这个、那个或“单独概念”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3)任何事物都是“质”与“ 量” 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性质判断也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从质与量的结合上: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SAP
特称肯定判断:SIP
单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SEP
特称否定判断:SOP
单称否定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
所有
有些
有些
商品
真理
中学生
中学生
许海峰
这个人

不是

不是

不是
有价值的
一成不变的
共青团员
球迷
运动员
小学生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质”与“量”的结合上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强化练习
从质与量的结合上看,下列性质判断的判断形式相同的是( )
①有的物品是有价值的
②有些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③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④小潘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中学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A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4)补充:误用多重否定。
例:
1.是梅西的粉丝。(缺主项)
2.所有的人都是。(缺谓项)
3.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4.有些雾霾严重的地方是亟需治理的。(量项使用不当)
5.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误用多重否定)
当堂过关
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使用判断的原因
2.判断的含义
3.判断的基本特征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实践
1.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
2.判断的分类:
简单判断:性质、关系
复合判断:联选假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2.性质判断的含义
3.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量主联谓
4.性质判断的分类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三、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根据质:肯定否定
根据量:全称特称单称
根据质与量的统一:6种
拾遗强化
1. 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
A.美韩联合军演矛头直指朝鲜
B.吉林松原地震造成损失
C.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D.房产商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C
拾遗强化
2.如同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一样,判断与语句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判断的表达,要借助于语句。判断和语句的关系表现为( )
①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②同一个判断用相同语句表达
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现形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