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复兴中华文化,路在何方?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目
探路于危困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春秋
战国
中华文化
初具雏形
隋唐时期
中华文化
全盛时代
明清时期
中华文化
陷入低谷
复兴中华文化,路在何方
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自由主义思潮
代表人物:胡适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
局限性: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保守主义思潮
代表人物:康有为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康有为
局限性: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
无政府主义思潮
代表人物:刘师复
“(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刘师复
局限性:把自由绝对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民主义
代表人物:孙中山
“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孙中山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提出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
三民主义
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
把自由绝对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提出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1.文化复兴的探索
这些思潮和主张,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究竟应当去向何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指方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补充)。
2.中华文化发展的转折点
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为中华文化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在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就明确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国家文物局2024年5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6833家,总量居世界前列。太阳神鸟、司母戊鼎等国家级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现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名;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总覆盖人数超10万人次;推动非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20余所高校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了非遗保护的专业和学科……近年来,在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下,非遗传承活力显著增强。
3.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贡献
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贡献
1921年,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1927年秋,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引发革命胜利的燎原之势,谱写出革命史诗的光辉篇章。
②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创造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为方向
指导思想
双百方针
三个面向
小结:区分“三种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
内涵
作用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共同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第二目
前路在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在现代中国,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各类文化现象都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在文化纷繁复杂,“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
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在当代中国,什么文化才最具有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补充: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11导言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来源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
补充: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11导言部分)
特征 理解
面向现代化 充满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 具有开放精神
面向未来 富有创新精神
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魄、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
科学的 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
大众的 其主体和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必要性
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重要性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学以致用
1.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滋养、文化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这表明( )
①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承袭与发展
④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是革命文化发展的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表明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动力之源,①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承袭"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和强大智力支持,④排除。故本题选A。
2.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②符合题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而不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④错误。
3.近年来,S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初步形成了兼具宏观与具体、思路与措施、目标与任务保障及责任的政策体系,为建立科学的文化遗产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②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③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④传统文化能够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①说法错误。
②③: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因为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③符合题意。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道知》,
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
星经纪公司、严禁呈现互撕信息等十项措施,净化娱乐生态。整
治“饭圈”乱象,净化娱乐生态(D )
①是发展革命文化的必然选择,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
②旨在加强经济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④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