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4)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一、选择题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下列不属于模型建构的是(  )
A.画校园平面图 B.做小型地球仪
C.搭细胞结构 D.看蜡烛熄灭顺序
4.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5.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
B.产生与的质量比约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和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
6.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
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
7.如图所示,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则丙模型可以表示的化学式是(  )
A.FeCl3 B.Fe2S3 C.H2S D.MnO2
8.研究发现,苍蝇之所以能免受细菌感染,是由于其体内能产生过氧化氢(H2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过氧化氢是一种混合物 D.过氧化氢不具有杀菌作用
9.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该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1.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对下列有关物质微观构成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中的物质化学式是CO2 B.乙中的物质是化合物
C.乙中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D.丙中的物质是混合物
12.已知一个SO2的分子的质量为 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 mkg,若以硫原子的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m/(3n-2m) B.16m/(2m+3n)
C.32m/(3n-2m) D.(3n-2m)/16m
13.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和乙,甲的化学式为XY2,其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乙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乙的化学式为(  )
A.XY B.XY3 C.X2Y3 D.X3Y
14.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如图为和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其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丙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组成上看:丙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结构上看:丙物质由两种原子构成
C.从符号表征上看:丙物质的化学式为2C4H
D.从质量占比上看:丙物质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1
15.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利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制造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
C.生成物甲醇由6种元素组成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二、填空题
16.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选填”原子”或”分子”);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   (选填”A”或”B”)。
17.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就越快。
18. 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   .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是   .
(4)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淀粉[(C6H10O5)n]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5)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
A.Cu  B.Mg  C.Al  D.Ag.
20.中国芯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5G芯片主要采用硅、锗、镓及其化合物等材料制成,其中氮化镓(GaN)是关键材料之一。在氨气流(NH3)中高温加热金属镓(Ga)30min可制得疏松的灰色粉末氮化镓和氢气。
(1)镓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氮化镓非常稳定,即使在浓酸或浓碱中也不容易分解,这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模型的过程。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可知,12C与14C由于   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可多选)。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科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人类借助科学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D 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2.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2)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3)在钠和氯气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标号)。
23.钢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认识铁的有关知识很有意义。铁有多种氧化物,根据下列信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
(1)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其式量为72,则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4.如图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消耗水的质量为m,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氢气,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氧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实验结束后,收集这两部分气体并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m。图2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液态水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分析:
(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
(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
(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
(4)反应前原有氢气   毫升。
25.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 A端接电池    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气体是    。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26.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后人就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I.按如图安装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II.往U形管中装入水(其中加有一定的NaOH,水面略低于支管口),开始实验;
III.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IV.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注射器,再次打开电源。当注射器I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线处,关闭电源;
V.检验气体。
【问题讨论】
(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中设置步骤Ⅲ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束时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线   处。
(4)电解水过程有如图步骤的模拟构成(图中的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   (填标号)。
A.B.C.D.
27.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a”“b”或“c"”) 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3)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填序号)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5)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上图3: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分子;B
17.【答案】速度
18.【答案】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木炭(或活性炭);蛋白质(或油脂);有机化合物;1:8
19.【答案】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H+;Cl﹣;Fe2+;BC
20.【答案】(1)金属
(2)化学
21.【答案】(1)原子核
(2)质子数/核电荷数
(3)ABCD
22.【答案】17;质子数不同;氯;A
23.【答案】(1)Fe2O3
(2)FeO
24.【答案】氢气;氧气;当氧气体积为3mL时,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6
25.【答案】(1)负
(2)氢气
(3)氢元素和氧元素
(4)ABC
(5)海洋;地表径流
26.【答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20mL;ADBC
27.【答案】(1)C
(2)2:1
(3)④③①②
(4)
(5)电压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压是12V,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是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