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标解读】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原理示意图与区域图像,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基本形式,正确认识其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形成综合思维。2.区域认知:运用资料,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影响。3.人地协调观:从全球视角关注国际合作中的区域差异,正确认识不同国家应对措施与其区域发展背景之间的关系,探究人地协调发展的正确做法。4.地理实践力: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调查,描述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象,独立思考问题,并掌握处理地理原理、区域图像信息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资料,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重难点)2.运用资料,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影响。(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说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自主学习】一、污染物跨境转移3.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1)根本原因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是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2)自然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污染物随河流、海洋或大气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3)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①方向: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污染物为主。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原因③发展中国家接受污染物转移的原因(4)主要趋势【思考交流】探究一 污染物跨境转移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1.说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区域认知)提示:形成过程: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危害:酸雨直接腐蚀破坏人类建筑物,使水体、土壤酸化,危及水生生物,危害植被,影响农作物收成等。2.列举其他污染物自然跨境转移的事例及其造成的危害。(综合思维)提示:1986年莱茵河沿岸,位于瑞士境内的化工厂着火,污染物大量进入河流并迅速扩散,造成了跨境环境灾难,直接污染了下游的水体,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并危害沿岸居民的健康。2015年,印尼超过26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由此产生的烟霾侵袭了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国,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直接威胁了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大量人员呼吸道感染。【针对性训练】1.下列属于污染物跨国污染的方式有( )①大气环流 ②固体废物跨国转移 ③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④服装贸易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