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标解读】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过程图,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碳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2.区域认知: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3.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关注碳排放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加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4.地理实践力:通过生活观察与调查,了解身边与国际上的碳排放有关情况,结合区域背景探讨不同主体应对碳减排起到的作用,增强区域认知,提升地理实践力。【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资料,说明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重难点)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碳存在形式及碳循环过程。(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6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新课导入】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自主学习】一、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①对水循环的影响:蒸发加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的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频率,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冰川融化,雪线上升②改变温度带和干湿区: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带、亚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耕作业区退化为草原,草原退化为荒漠(2)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海平面上升:海岸带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部分地区被淹没;影响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危害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影响航运;海岸侵蚀加剧【思考交流】探究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 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区域认知)提示:南极冰盖是数百万年来积雪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提取的冰芯不同深度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积雪,里面可能包含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气成分,科学家通过分析冰芯可得到不同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2.描述近 80 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综合思维)提示: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2.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5 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 400 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 280 ppm。结合实例,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人地协调观)提示: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活供暖等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开荒、砍伐植被破坏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必要条件。【针对性训练】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A.青藏高原 B.南海诸岛 C.华北平原 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 B.提高城镇化水平C.节约水源 D.加强国际合作,减少碳排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