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龙岩八中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道法阶段测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我国A.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B. 国家性质的规定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规定 D. 公民当家作主地位的规定2.2019 年 3 月 15 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中国代表团指出:中国政府将采取 30 项人权保障新举措。我们有序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编纂,修改刑事诉讼法,将法律援助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去年又实现 1386 万贫困人口脱贫,城镇新增就业 1361 万人。这表明了A.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C. 发展为第一要务, 可以忽视人权 D.脱贫是当前中心工作8.权力 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A.需要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C.需要弱化政府手中的权力 D.需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4.在 2019 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要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①突出反映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有效地保证了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保证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下列哪一项原则A 中央负责制 B. 民主集中制C.少数服从多数 D. 国家主席负责制6.漫画《锁住》告诉我们,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 ②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③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 ④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准则。坚持依法行政首先是A.依宪执政 B.简政放权 C.依法行政 D.保障人权8.我国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经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需要向宪法宣誓,这表明A.宪法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B.其它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9.2016 年 7 月 5 日,小彤同学在超市购物时,发现超市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多种价格欺诈行为。她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建议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这表明①公民享有建议、监督权 ②公民可以采用任何方式行使批评、建议权③任何公民都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④小彤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A.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10.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充分说明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C.宪法包含了外商投资法 D.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9 年 12 月 1 日,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从增设“处罚到人”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到建立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再到健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衔接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成为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该《条例》的实施A.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B.将解决食品领域存在的所有问题C.是维护群众生命健康的无奈之举 D.体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国务院C. 中共中央 D. 国家主席13.所谓“有权不可任性”,就是通过各种制度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其有权也要行驶在法治的轨道上,不能任性而为。这说明①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要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③各种国家机构要以行政机关为中心开展各种工作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只能靠法治A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14.“自由的政府不是以信赖,而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为,在权力问题上,不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信赖上,而是要用法律加以约束,防止其行为不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的这一名言启示我们①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③法律之外的道德自律和道德修养对民主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意义④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设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15. 习近平主席曾讲话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的这句话告诉我们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③规范权力的运行对民主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意义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16.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下列属于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A.婚姻、家庭关系问题 B.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C.犯罪和刑罚问题 D. 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问题17. 《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了“党大还是法大,习近平用宪法回答”的文章。其中提到,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材料直接反映了A.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B.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国家监察机关C.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D.宪法与其他法律互为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18.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按法律程序办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这些要求①违背了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②表明国家机关可以任意扩大行使职权③体现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④是为了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19. 下列行为中,属于上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A.小严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承包地B.小刘大学毕业后积极报名参军C.小张未经国家机关批准,擅自组织游行示威D.小李自己开餐馆,每月按国家要求缴纳税款20.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是因为①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遵守劳动纪律的权利②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③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④劳动精神是鼓舞全国人民前进的强大物质支撑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1.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以网为媒,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互联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超过 101.8 万条。这说明①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政府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工作方式转变③公民行使建议权的渠道不断拓宽 ④公民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2.2021 年 3 月 1 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该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规则的颁布实施①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自律 ②划定了中小学生行使自由权利边界③目的就是为了杜绝中小学生违反校纪 ④说明规则不符合个人要求时可以修改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3.关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下面隶属关系正确的有①集会自由——政治权利 ②姓名权——人格尊严权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 ④财产权——社会文化权利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24.随着老伴、儿子相继病逝,70 多岁的张婆婆陷入困境。县政府迅速将她纳入低保救助 A 类保障,发给她每月 240 元的低保金。这说明公民享有A.物质帮助权 B.文化权利 C. 劳动权 D. 受教育权25.以下属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是A.小明盗取同桌的 QQ 号B.某照相馆未经本人同意随意悬挂照片C.小刚污蔑本班小刘同学考试作弊D.小丽盗用同学姓名再网上发表言论二、非选择题(本题含 5 大题,共 50 分,请把答案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6.判断说理题(共 8 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每小题 4 分。(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判断; ( )理由:(2)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后,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判断: ( )理由:27.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习近平主席 2021 年新年贺词结合时事知识,评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航中国行稳致远 (6 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4 分)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依法严惩那些利用手中权力肆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并从中间接或者直接收受“好处”、享受“回报”,公权私用、以权谋利的“苍蝇和老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腐胜利。材料二 我国现行宪法虽历经数次修改,但其核心价值追求从未改变。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1)为什么国家权力要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6 分)(2)如何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8 分)29.(共 11 分)2020 年 12 月 4 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搞好本次宪法日的宣传活动,增强师生宪法意识,学校决定围绕“走进宪法”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1)请你帮忙设计几种活动形式。(至少两种)(2 分)(2)请你谈谈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重视维护宪法权威 (4 分)(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请你为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出谋划策。(5 分)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1 分)材料一 小江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后,他尽心照料父母。同时,自筹资金,经营饮食业。由于遵纪守法,积极纳税,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分子,他还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在 2020 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他无条件地执行国家的决定,让餐厅暂停营业,并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赠 3 万元人民币支援湖北。(1)小江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 (3 分)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该法让广大网民意识到:网络自由也有边界,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2)我们应该如何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4 分)(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权利 (4 分)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5 BBBAB 6-10 BADCA 11-15 DAAAA 16-20 DCCAC 21-25 DABAC二、非选择题(本题含 5 大题,共 50 分)26. 判断说理题(共 8 分)(1) × 理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但并不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但其他法律也有其独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4 分)(2) × 理由:失主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侵犯了乘客的人身自由权。在我国,任何公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搜查身体,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4 分)27. (6 分)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2 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 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 分)28. (14 分)(1) (6 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 分)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 分)③只有在宪法的轨道上运行,才能有效避免权力滥用,防止腐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2 分)(2) (8 分)①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确保宪法得到全面实施。(2 分)②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2 分)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2分)④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促进权力正确行使。(2 分)29. (11 分)(1) (2 分)①举办宪法知识讲座;(1 分)②组织宪法知识竞赛;(1 分)(2) (4 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1 分)②维护宪法权威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1 分)③维护宪法权威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1 分)④维护宪法权威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 分)(3) (5 分)①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让宪法深入人心。(1 分)②国家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誓制度等方式,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1 分)③学校要将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的宪法教育。(1 分)④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形成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1 分)⑤媒体要加大宪法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1 分)30. (11 分)(1) (3 分)①小江享受了劳动权;(1 分)②小江享受了被选举权;(1 分)③小江享受了财产权。(1 分)(2) (4 分)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1 分)②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界限。(1 分)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1 分)④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 分)(3) (4 分)①协商:公民可以与侵权人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1 分)②调解:公民可以通过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解决纠纷。(1 分)③仲裁:公民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由仲裁机构作出裁决,解决纠纷。(1 分)④诉讼: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