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3节 滑轮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章 第3节 滑轮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3节 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
1.概念: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作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作动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滑轮组
1.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特点: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滑轮组的组装与设计
(1)确定称重绳子的段数n:方法一,利用F=,求出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n,若n不是整数,则小数点后“只入不舍”使它取为整数;方法二,根据移动距离的关系,s=nh.
(2)确定定、动滑轮的个数
①不改变力的方向,需(n-1)个滑轮.n为奇数,定、动滑轮各半;若n为偶数,动滑轮比定滑轮多一个;
②改变动力方向,需n个滑轮.若n为偶数,定、动滑轮各半;若n为奇数,定滑轮比动滑轮多一个.
(3)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n为偶数,采用“上结法”,即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采用“下结法”,即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又称“奇动偶定”
4.滑轮及滑轮组的比较
轮轴与斜面
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的轴心旋转的简单机械.扳手、方向盘、门把手、自行车前把等都是轮轴.当动力F1作用在轮上,阻力F2作用在轴上时,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所示.如果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R=F2r,由于R>r,所以F1<F2,能够省力.轮轴实质上是可以连续转动的变形杠杆.
当把动力施加在轴上时,此时由于轴半径小于轮半径,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r=F2R,由于R>r,则F1>F2,即使用轮轴费力,但节省距离.因此不要错误地认为轮轴只能省力.
2.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例如,盘山公路就是斜面,因为多通过了距离,所以可以省力.
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典例1 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 钩码重G/N 钩码提升高度h/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1 0.2 1 0.2
乙 1 0.2 1 0.2
丙 1 0.2 0.55 0.4
典例1图
请你分析:
(1)比较甲、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比较甲、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4)如果要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必须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C.
A.从三次实验中选取最准确的数据
B.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从特殊现象中得到普遍规律
D.利用控制变量法
通过分析甲、乙、丙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变式图
变式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都被匀速向上提起.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测力计示数F
B.F2=G物
C.F1的力臂为OA
D.F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应用
典例2 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A )
典例2图
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根据动滑轮特点.
变式 学校每周一都有庄重而严肃的升旗仪式,如图所示的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它的主要作用是( D )
变式图
A.省力 B.省距离
C.省功 D.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特点
典例3 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物重都是600 N,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绳子的拉力F甲为200N;F乙为300N.若将重物提高1 m,则甲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乙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典例3图
先确定n,再根据公式F=, s=nh可求得.
变式1 两个滑轮组合后匀速提升重20 N的物体,如图所示,其中A是定滑轮;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F的大小为10N;要使重物上升1 m,绳子自由端应拉下2m.
变式1图
变式2 [2024·珠海一模]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小明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到高处,请画出绳子最省力的绕法.
变式2图
答案:如图所示:
变式2图
滑轮组中力的计算
典例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的轮重、物重均相同,把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典例4图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根据公式F=(G+G动)可得.
变式1 在图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1=500 N,重物G2=1 200 N,在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均不考虑的情况下,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应等于( A )
A.500 N  B.600 N  C.1 200 N  D.250 N
变式1图
变式2 如图所示,绳子质量和摩擦都不计,人重600 N,平板重200 N,小滑轮重力为60 N,要使平板处于平衡状态,则人拉绳子的力为185N,人对平板的压力为415N.
变式2图
1.[2024·宝山三模]如图所示,用滑轮提起重物的一种使用方法,可将此滑轮看成一个杠杆;选项关于此杠杆支点、动力、阻力的四种画法,其中正确的是( D )
第1题图
2.[2024·盐城]下列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A )
3.[2024·常州一模]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先后提升同一个物体G,若不考虑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作用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C )
第3题图
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一样大
4.[2024·扬州二模]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0 N,不计绳重及滑轮和绳之间的摩擦,当动滑轮上挂重力为100 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受到的摩擦力( B )
第4题图
A.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是100 N
B.方向水平向右,大小是40 N
C.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是40 N
D.方向水平向右,大小是20 N
5.[2024·阳江一模]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重为100 N的物体A水平向左移动2 m,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30 N(不计滑轮和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 A )
第5题图
A.拉力F为15 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 m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物体A受到的重力和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6.如图甲所示是某风景区盘山公路,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利用它可以省力,图乙和图丙所示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钉子,其中与盘山公路的力学原理相同的是乙(填“乙”或“丙”)钉.
第6题图第3节 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
1.概念: 固定不动的滑轮叫作 ; 随物体一起 的滑轮叫作动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 力,但可以 ;使用动滑轮可以 力,但不能 ,而且 距离.
滑轮组
1.概念: 和 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 ,又可以 .
2.特点: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 .
3.滑轮组的组装与设计
(1)确定称重绳子的段数n:方法一,利用F=,求出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n,若n不是整数,则小数点后“只入不舍”使它取为整数;方法二,根据移动距离的关系,s=nh.
(2)确定定、动滑轮的个数
①不改变力的方向,需(n-1)个滑轮.n为奇数,定、动滑轮各半;若n为偶数,动滑轮比定滑轮多一个;
②改变动力方向,需n个滑轮.若n为偶数,定、动滑轮各半;若n为奇数,定滑轮比动滑轮多一个.
(3)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n为偶数,采用“上结法”,即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采用“下结法”,即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又称“奇动偶定”
4.滑轮及滑轮组的比较
轮轴与斜面
1.轮轴:由 和 组成,能绕共同的轴心旋转的简单机械.扳手、方向盘、门把手、自行车前把等都是轮轴.当动力F1作用在 上,阻力F2作用在 上时,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所示.如果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R=F2r,由于R>r,所以F1<F2,能够省力.轮轴实质上是 .
当把动力施加在轴上时,此时由于轴半径小于轮半径,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r=F2R,由于R>r,则F1>F2,即使用轮轴费力,但节省距离.因此不要错误地认为轮轴只能省力.
2.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例如,盘山公路就是斜面,因为多通过了距离,所以可以省力.
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典例1 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 钩码重G/N 钩码提升高度h/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1 0.2 1 0.2
乙 1 0.2 1 0.2
丙 1 0.2 0.55 0.4
典例1图
请你分析:
(1)比较甲、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 .
(2)比较甲、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费 .
(4)如果要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必须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 .
A.从三次实验中选取最准确的数据
B.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从特殊现象中得到普遍规律
D.利用控制变量法
通过分析甲、乙、丙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变式图
变式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都被匀速向上提起.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测力计示数F
B.F2=G物
C.F1的力臂为OA
D.F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应用
典例2 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
典例2图
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根据动滑轮特点.
变式 学校每周一都有庄重而严肃的升旗仪式,如图所示的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它的主要作用是( )
变式图
A.省力 B.省距离
C.省功 D.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特点
典例3 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物重都是600 N,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绳子的拉力F甲为 N;F乙为 N 若将重物提高1 m,则甲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乙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典例3图
先确定n,再根据公式F=, s=nh可求得.
变式1 两个滑轮组合后匀速提升重20 N的物体,如图所示,其中A是 滑轮;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F的大小为 N;要使重物上升1 m,绳子自由端应拉下 m.
变式1图
变式2 [2024·珠海一模]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小明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到高处,请画出绳子最省力的绕法.
变式2图
滑轮组中力的计算
典例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的轮重、物重均相同,把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典例4图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根据公式F=(G+G动)可得.
变式1 在图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1=500 N,重物G2=1 200 N,在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均不考虑的情况下,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应等于( )
A.500 N  B.600 N  C.1 200 N  D.250 N
变式1图
变式2 如图所示,绳子质量和摩擦都不计,人重600 N,平板重200 N,小滑轮重力为60 N,要使平板处于平衡状态,则人拉绳子的力为 N,人对平板的压力为 N.
变式2图
1.[2024·宝山三模]如图所示,用滑轮提起重物的一种使用方法,可将此滑轮看成一个杠杆;选项关于此杠杆支点、动力、阻力的四种画法,其中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2.[2024·盐城]下列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
3.[2024·常州一模]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先后提升同一个物体G,若不考虑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作用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第3题图
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一样大
4.[2024·扬州二模]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0 N,不计绳重及滑轮和绳之间的摩擦,当动滑轮上挂重力为100 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受到的摩擦力( )
第4题图
A.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是100 N
B.方向水平向右,大小是40 N
C.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是40 N
D.方向水平向右,大小是20 N
5.[2024·阳江一模]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重为100 N的物体A水平向左移动2 m,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30 N(不计滑轮和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 )
第5题图
A.拉力F为15 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 m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物体A受到的重力和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6.如图甲所示是某风景区盘山公路,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利用它可以省力,图乙和图丙所示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钉子,其中与盘山公路的力学原理相同的是 (填“乙”或“丙”)钉.
第6题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