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14文言断句题(讲义)(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14文言断句题(讲义)(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14 文言断句题(讲义)
目 录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4
真题研析 4
★原题重现 4
★题型特点 4
★解题图谱 5
核心精讲 5
★类型一: 实词型断句 5
★类型二: 虚词型断句 6
★类型三: 句式型断句 7
★类型四: 结构型断句 7
命题预测 9
★高频考法 9
★未来趋势 9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文言断句题 题量 1 2020~2022年所有课标卷及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均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2023——2024年课标及全国卷,均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分值 3分
题型 选择题(单项、多项)
题干 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多项选择题: 材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年份 卷别 所断句子 考查侧重
2024 新高考Ⅰ卷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实词型断句 虚词型断句
新高考Ⅱ卷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实词型断句
2023 新高考Ⅰ卷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实词型断句 句式型断句
新高考Ⅱ卷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句式型断句
★原题重现
1.(2024·新高考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2.(2023·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题型特点
文言断句题特征
命题特点 通过句读与停顿,考查学生对文句或语意的理解
设问方式 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命题实质 综合考查实词、虚词、句式及文本主旨与事理逻辑
★解题图谱
断句题重点考查考生整理并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实词的理解、虚词的把握、句式的运用以及事理的连贯性、流畅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朗读停顿与语意停顿有所不同。朗读停顿是语音语调上的停歇,语意停顿则是语意的完整与完结。断句题中的断句,是指语意停顿。
★类型一: 实词型断句
实词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侧重于对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识别与切分。对实词较多的句子进行断句,要高度关注句子中的人名、地名、特定称谓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词类活动等。解答实词性断句题,首先要识别出实词中的名词或代词,从而明确句子的主语与宾语。
例1.(2024·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类型二: 虚词型断句
虚词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侧重于对虚词进行识别与切分。对虚词较多的句子进行断句时,要高度关注句子中的各类虚词,要能识别常见的句首虚词、句中虚词、句末虚词、复音词等。
看虚词断句(表1)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看虚词断句(表2)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例2 .(2024·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类型三: 句式型断句
句式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侧重于对文言句式进行识别与切分。断句时,要能识别文言常见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固定句式(固定搭配)。
例3.(2023·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类型四: 结构型断句
结构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呈现出规律性排列现象,这种情况以修辞句或固定短语居多。断句时,既要保诗固定短语的不可切割,又要特别注意修辞句的对仗与匀称,保持句子结构整齐性。
断句要注意的七种句式结构
短语结构 组成要素及构成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指由“主语+谓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谓语用于陈述主语的行为、性质、状态等,二者是一个整体,其间不能断开。
动宾结构 指由“动词+宾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它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断开。
连动结构 由“主语”发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动态性短语构成,表示前后相承的两个动作行为,两个动作行为之间有顺接、修饰或目的关系,其间一般不可断开。
动补结构 指由“动词+补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补语对动作产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结果等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能断开。
兼语结构 指“主语+谓语+兼语+谓语”的结构形式。古汉语中的兼语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遣”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②前一动词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③“以……为……”“拜……为……”类。中间不能断开。
介词结构 指由“介词+宾语”构成的句式,它一般被置于句末充当句子的补语(习惯上称为状语后置)。在断句时,不能把介词结构与前面的动词断开。
对称结构 指修辞句式(如:对偶对仗、顶真等)或琅琅上口整句的整齐划一式匀称结构。断句时,应注意前后保持对称。
例4.(2025·湖南长沙二模,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
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赏不以 A 劝 B 善 C 罚 D 不以 E 惩恶 F 而望邪 G 正不惑 H 其可得得乎
★高频考法
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各种固定结构,是文言断句题的高频考法。
1.(2025·山东青岛一模,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愍楚友婿窦如同从河州来得一青鸟驯养爱玩举俗呼之鸮。吾曰:“鸮出上党,数曾见之,色并黄黑,无驳杂也。故陈思王《鸮赋》云:‘扬玄黄之劲羽。”试检《说文》:“偶雀似鸮而青,出羌中。”《韵集》音“介”,此疑顿释。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愍楚友婿 A 窦如同 B 从河州来 C 得 D 一青鸟 E 驯养 F 爱玩 G 举俗 H 呼之鸮。
2.(2024·山西太原一模)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令 A 臣轻 B 背其主 C 而民易 D 去其乡 E 盗贼有所 F 劝 G 亡 H 逃者得轻资也
★未来趋势
文言断句题,未来仍将是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1.(2024·湖北荆州三模)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於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吕氏春秋·重言》)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周公旦可谓善 A 说矣 B 一 C 称 D 而令成王益重 E 言 F 明爱弟之 G 义 H 有辅王室之固
2.(2024·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岂R不S痛T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4 文言断句题(讲义)
目 录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4
真题研析 4
★原题重现 4
★题型特点 5
★解题图谱 6
核心精讲 6
★类型一: 实词型断句 6
★类型二: 虚词型断句 7
★类型三: 句式型断句 9
★类型四: 结构型断句 9
命题预测 11
★高频考法 11
★未来趋势 13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文言断句题 题量 1 2020~2022年所有课标卷及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均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2023——2024年课标及全国卷,均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分值 3分
题型 选择题(单项、多项)
题干 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多项选择题: 材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年份 卷别 所断句子 考查侧重
2024 新高考Ⅰ卷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实词型断句 虚词型断句
新高考Ⅱ卷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实词型断句
2023 新高考Ⅰ卷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实词型断句 句式型断句
新高考Ⅱ卷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句式型断句
★原题重现
1.(2024·新高考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答案】CEH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贤人是礼”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礼贤人”,做“魏君”的谓语和宾语,在后面C处断开。“国人称仁”是主谓宾结构,在后面的E处断开。“上下和合”是主谓结构,在后面的H处断开。故选CEH。
参考译文: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誉。
2.(2023·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答案】BDG 
【解析】“母异之”为第一个断句点,意思是母亲对他的行为感到惊异,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结构相同。文章前面说周尧卿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因此说“母异之”。B是正确断句点。试题材料画波浪线部分后有右引号,而缺左引号,提示考生要正确判断左引号的位置。与右引号形成呼应的是“谓族人曰”这个位置,按标点符号规则应该有冒号和左引号,因此D是正确断句点。而A、C 都将句意点破,不可取。后面“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两句句意完整,当在G处加断句点。“多”字属上,还是属下,可能是考生斟酌犹豫的地方。文言文中补充说明前面的形容词一般都说“如此”。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富贵如此”“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而“多”字置于动词前,则表示程度范围的增强,例如部编高中语文教材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十二章)、“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内外多置小门”(《项脊轩志》)等。
参考译文:
周尧卿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看到母亲就抑制情感强忍悲伤,不想伤母亲的心。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族人说:“这个儿子这样爱我,将来多半会懂得孝顺奉养我啊。”他最终做到了孝顺奉养母亲,其心意就像周母说的那样。
★题型特点
文言断句题特征
命题特点 通过句读与停顿,考查学生对文句或语意的理解
设问方式 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命题实质 综合考查实词、虚词、句式及文本主旨与事理逻辑
★解题图谱
断句题重点考查考生整理并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实词的理解、虚词的把握、句式的运用以及事理的连贯性、流畅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朗读停顿与语意停顿有所不同。朗读停顿是语音语调上的停歇,语意停顿则是语意的完整与完结。断句题中的断句,是指语意停顿。
★类型一: 实词型断句
实词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侧重于对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识别与切分。对实词较多的句子进行断句,要高度关注句子中的人名、地名、特定称谓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词类活动等。解答实词性断句题,首先要识别出实词中的名词或代词,从而明确句子的主语与宾语。
例1.(2024·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答案】 BD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备被吕布袭击后,投奔曹操,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劝曹操图谋除掉他。
句中“刘备”、“吕布”、“操”、“程昱”均是人名,先明确这些词的主语与宾语关系。“为……所”表被动,“袭”是动词,“刘备为吕布所袭”是一个被动句,所以从“袭”后B处断开;“奔于操”承接前边主语“刘备”,“奔”是谓语,“操”是宾语,结构完整,所以从“于操”后D处断开;“以”是“程昱”的谓语,“备有雄才”是宾语,“程昱以备有雄才”句子结构完整,所以从“有雄才”后G处断开。
故选BDG。
参考译文:
三国时期的人才可谓是最为鼎盛的,这也得益于三国的君主各自善于用人,因此能够汇聚众人的力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他们用人的方式各有不同。大致来说,曹操是以权术驾驭人,刘备是以性情结交人,孙氏兄弟则是以意气感召人。
刘备被吕布袭击后,投奔曹操,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劝曹操图谋除掉他。曹操说:“现在是收揽英雄的时候,杀一个人会失去天下人的心,这是不可以的。”
★类型二: 虚词型断句
虚词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侧重于对虚词进行识别与切分。对虚词较多的句子进行断句时,要高度关注句子中的各类虚词,要能识别常见的句首虚词、句中虚词、句末虚词、复音词等。
看虚词断句(表1)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看虚词断句(表2)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例2 .(2024·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答案】ADF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
句中虚词“而”“以”“虽”,如何看待,是断句的关键。
“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为顶针的修辞手法,在中间的A处断开。
“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
“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
故选ADF。
参考译文:
李陵投降匈奴,罪行显著而不可掩盖。如果说他孤军奋战而无援助,那么他率领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汉武帝命令他无法推辞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祸,他将灾祸转嫁给了李绪;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李陵率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九天,难道也要把罪责推给李绪吗?如果说李陵受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转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可信任的人吗?如果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让他深入敌境与汉将对峙呢?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类型三: 句式型断句
句式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侧重于对文言句式进行识别与切分。断句时,要能识别文言常见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固定句式(固定搭配)。
例3.(2023·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答案】EFG 
【解析】“为……所”为古汉语常见句式,表被动,故A、B 不可断;“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句意完整连贯,“夫为人所陷”语气上有小停顿,在限定断三处的前提下,C不可断;“胜敌”是战胜敌人的意思,故D不可断;句末“焉”为语气词,与“无术”相接,表示前文所称的是“不懂用兵之术”这类情形;“苻坚之类是也”表判断,故H不可断。“不……乎”是古汉语常见句式,表示反问,可译为:“不是……吗?”故文中“不亦难乎”前后均当断。综合判断,本题断三处,应为E、F、G。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李靖答:“前代的战斗,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里能谈论兵法呢?如谢玄(在淝水)击破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唐太宗回过头命侍臣挑选出《谢玄传》来阅览,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呢?”李靖答:“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独自得到保全。苻坚率领千余名残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实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自得到保全,苻坚被慕容垂陷害就很明显了。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
★类型四: 结构型断句
结构型断句,是指所断句子呈现出规律性排列现象,这种情况以修辞句或固定短语居多。断句时,既要保诗固定短语的不可切割,又要特别注意修辞句的对仗与匀称,保持句子结构整齐性。
断句要注意的七种句式结构
短语结构 组成要素及构成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指由“主语+谓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谓语用于陈述主语的行为、性质、状态等,二者是一个整体,其间不能断开。
动宾结构 指由“动词+宾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它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断开。
连动结构 由“主语”发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动态性短语构成,表示前后相承的两个动作行为,两个动作行为之间有顺接、修饰或目的关系,其间一般不可断开。
动补结构 指由“动词+补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补语对动作产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结果等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能断开。
兼语结构 指“主语+谓语+兼语+谓语”的结构形式。古汉语中的兼语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遣”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②前一动词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③“以……为……”“拜……为……”类。中间不能断开。
介词结构 指由“介词+宾语”构成的句式,它一般被置于句末充当句子的补语(习惯上称为状语后置)。在断句时,不能把介词结构与前面的动词断开。
对称结构 指修辞句式(如:对偶对仗、顶真等)或琅琅上口整句的整齐划一式匀称结构。断句时,应注意前后保持对称。
例4.(2025·湖南长沙二模,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
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赏不以 A 劝 B 善 C 罚 D 不以 E 惩恶 F 而望邪 G 正不惑 H 其可得得乎
【答案】CFH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劝善”和“惩恶”是两个并列的动词短语,分别作为“赏”和“罚”的目的,所以“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是两个并列句子,中间CF处断开;“其可得得乎”是一个独立的反问句,从“其”前H处断开。故选CFH。
参考译文:
有时因为小的过错就抛弃了别人的大优点,有时因为小的过失就忘记了别人的大功劳。这就是说,君主的奖赏不可以没有功劳就给予,君主的惩罚不可以因为有罪就免除。如果奖赏不能用来鼓励善行,惩罚不能用来惩治恶行,却希望邪正分明,这可能吗?如果奖赏时不遗漏疏远的人,惩罚时不偏袒亲近和显贵的人,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核事情来订正它的名分,根据名分来探求它的实际,那么邪恶和正直就无法隐藏,善良和邪恶自然分开。
★高频考法
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各种固定结构,是文言断句题的高频考法。
1.(2025·山东青岛一模,节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愍楚友婿窦如同从河州来得一青鸟驯养爱玩举俗呼之鸮。吾曰:“鸮出上党,数曾见之,色并黄黑,无驳杂也。故陈思王《鸮赋》云:‘扬玄黄之劲羽。”试检《说文》:“偶雀似鸮而青,出羌中。”《韵集》音“介”,此疑顿释。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愍楚友婿 A 窦如同 B 从河州来 C 得 D 一青鸟 E 驯养 F 爱玩 G 举俗 H 呼之鸮。
【答案】C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来”是“愍楚友婿窦如同从河州”的谓语动词,其后不带宾语,故在C处断开;“青鸟”是“得”的宾语,故在E处断开;“举俗”是“呼之鸮”的主语,故在G处断开;故选CEG。
参考译文:
愍楚的连襟窦如同从河州来,他在那边得到一只青色的鸟,把它驯养起来,喜欢地玩赏,所有的人都叫这只鸟为鸮。我说:“鸮出在上党,我曾经多次见过,它的羽毛的颜色全都是黄黑色,没有杂乱的颜色。因此曹植的《鸮赋》说:“鸮举起它那黄黑色的有力的翅膀。”我试着翻检《说文》,上面说:“偶雀像鸮而毛色是青的,出产在羌中。”《韵集》的注音为“介”,这个疑问顿时就解除了。
2.(2024·山西太原一模)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令 A 臣轻 B 背其主 C 而民易 D 去其乡 E 盗贼有所 F 劝 G 亡 H 逃者得轻资也
【答案】C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就会使臣子轻易背弃他的君主,使百姓容易离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受到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
“臣轻背其主”与“民易去其乡”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CE处断开;“盗贼有所劝”与“亡逃者得轻资”结构上并列,“盗贼”与“亡逃者”分别作句子主语,G处断开。故选CEG。
参考译文:
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办法来治理,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保暖。这样人们却还是看重它,是君主使用它们的缘故。这些珠玉金银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背弃他的君主,使百姓容易离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受到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从地里出来,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不能承受(拿不动),也不会被奸邪的人所贪图,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饿受冻。因此贤明的君主看重五谷而轻视金玉。
★未来趋势
文言断句题,未来仍将是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1.(2024·湖北荆州三模)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於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吕氏春秋·重言》)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周公旦可谓善 A 说矣 B 一 C 称 D 而令成王益重 E 言 F 明爱弟之 G 义 H 有辅王室之固
【答案】BFH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周公旦”作主语,“可谓”作谓语,“善说”作宾语,“矣”是句末语气词,故应在B处断开;“成王”作既作“令”的宾语,又作“重言”的主语,“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故应在F处断开;“明”作谓语,“爱弟之义”作宾语,故应在H处断开。故应在BFH处断开。
参考译文:
周成王与唐叔虞闲居时,摘下梧桐叶子当珪,交给唐叔虞说:“我拿这个亲封你。”叔虞很高兴,把这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向成王请示说:“天子您封叔虞了吧?”成王说。“我是跟叔虞开玩笑呢。”周公回答说:“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 玩笑的话。天子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乐人就吟诵,士就颂扬。”成王于是就 把叔虞封在晋。周公旦可以说是善于劝说了,他一劝说就使成王对言谈更加慎重,使爱护弟弟这种道义彰明,又因为封叔虞于晋而使周王室更加稳固。
2.(2024·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岂R不S痛T哉
【答案】EKQ
【解析】“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因主语较长,应在“者”后停顿;“不以立节行谊”与“而以妄死悲名”结构一致,独立成句,分别断开;“岂…哉”,因定句式,“岂”为疑问副词,用于句首,其前停顿。
【译文】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胡乱送死,怎不让人感到痛苦!读书人有的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冒着危险维护正义,有的倚仗臣节义理不顾而死在哪里(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因此他们人虽死了,好的名声留传后代。不是勇敢果断,谁能做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