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冲刺卷(二)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冲刺卷(二)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条每一选民只有一个投票权。
第七条人民武装部队和国外华侨得单独进行选举。
第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之。
一摘自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结合材料,以“1953年选举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
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的关税与贸易
材料一1846年6月,议会通过废除《谷物法》的议案,之后,在英国所有继续抵制自由贸易
的企图都随之而去。1801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32.5%,而工业占比只有23.4%;而
到了19世纪60年代,农业的比重下降到17.8%,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为36.5%。到维多利
亚中期,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超过了世界的总和。1831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4亿英镑,
1861年国民生产总值上升为6.68亿英镑。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
心,其世界贸易量及经济发展水平都居于世界的前列。
一摘编自滕淑娜等《自由还是保护:19、20世纪英国围绕关税与贸易问题的争论》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德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在农业、工业、贸易等方面与英国
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英国逐渐丧失优势地位,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对衰
落的趋势。1873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大萧条”威胁到许多欧美大陆国家的农业
发展。它们纷纷采取关税保护政策,并逐渐扩展到工业领域。“当其他大国都转向关税保护
时,只有英国继续走自由贸易道路。”英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和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以及
殖民地独立倾向的加强,促使英国公众对帝国前途展开了激烈地争论。约瑟夫·张伯伦作
为英国殖民大臣,从维护帝国统一的立场出发,呼吁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关税保护
政策。至20世纪初,一场影响深远的关税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一摘编自钟璇燕《约瑟夫·张伯伦与英国关税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实行贸易自由主义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推动20世纪初英国关税改革运动兴起的因素。(8分)
冲刺卷(二)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2025届高三冲刺卷(二)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河南省焦作市东石寺遗址(仰韶文化晚期)哺乳动物肉量估算比例图。据此可推知,
当时该地区
狗,1.8%1-貉,0.1%
牛,19.1%
家猪,41.6%
小型鹿,0.6%
中型鹿,13.3%」
大型鹿,23.5%
A,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B.已经步人定居生活
C.迈人文明社会门槛
D.社会劳动分工细致
2.东汉初年,推行“度田令”,下令各州、郡清查人们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汝南太守欧阳歙因
“度田不实,赃罪千余万下狱”。东汉末年,济南“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材料
折射的历史现象是
A,豪强地主势大
B.“党锢之祸”
C.士人“清议”
D.外戚干政频繁
3,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王师且主持进士考试,考生张昌龄、王公瑾很有才学,朝野众望所归。
放榜时居然名蒋孙山。王师旦为迷惑不解的唐太宗解释说,尽管张、王诗写得好,但“文体轻
薄,文章浮艳”,不但不会成为有用之才,反会影响社会风气。这侧面反映出唐代科举考试
A.容易错失实用人才
B.实现了公正选拔人才
C.注重经世致用原则
D.选拔程序尚不够完善
冲刺卷(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 B
2. A
3. C
4. B
5. D
6. C
7. D
8. A
9. C
10. B
11、C
12. B
13. A
14. B
15. C
16.【参考答案】
原因角度:科举考试身份资格的放宽,录取人数增加;土地所有权流转加快;抑商、贱商价值观念改变,出现重商言论(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6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角度:阶层固化现象有所改变,有利于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社会活力和开放性;有利于政治清明和经济发展;大批农民进入城镇,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市民阶层;随着社会阶层的流动,文化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8分,任答4点,言之有理即可)
17.【参考答案】
必然性:新旧势力对比悬殊(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以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社会基础;改革过程中操之过急,举措失当,缺乏实际的政治操作能力;缺乏理论指导;改革触及既得利益;改革手段单一。(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偶然性: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袁世凯的背叛和慈禧的政变;光绪帝的软弱无能。(4分,任答2点)
18.【参考答案】
1953年选举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随着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选举制度探索的基础上制定了1953年选举法。(2分)
这部《选举法》是一部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的比较民主的选举法。它坚持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平等性(答出民族平等、男女平等也可)和真实性原则,有效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采取了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法,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选举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等。(5分,1点3分,答出2点即可)
作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法律,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性、阶段性的特点,存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它的公布施行,不仅为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或对1954年《宪法》的制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分,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即可)
答案仅供参考,其他观点及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19.【参考答案】
(1)顺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优化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英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丰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8分,任答4点)
(2)英国经济发展相对衰落的现实;欧美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冲击;殖民地独立倾向的加强;社会舆论的压力;张伯伦帝国统一思想的推动。(8分,任答4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