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三月联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是( )
A.原始陆地 B.原始地壳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2.科学家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甲、乙、丙三种生物的化石,如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 物种甲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复杂
B. 物种甲的出现可能早于物种乙
C. 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甲的化石
D. 物种乙是由物种丙进化而来的
3.达尔文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源于共同祖先的、生活在不同岛上的地雀,经漫长的进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部分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相适应
B. 地雀间喙特征的差异属于遗传
C. 不同特征喙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不同地雀的基因组成不相同
4.如图是生物进化历程部分示意图,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
A. ①代表鱼类,②代表两栖类
B. ③代表鸟类,最终进化到④
C. 图中四个类群进化顺序是①→②→③和④
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陆生到水生
5.“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江水呈现碧绿色的现象是由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下列属于藻类特征的是 (  )
A. 都在水中生活 B. 都能产生种子
C. 都有茎、叶的分化 D. 都含有叶绿素
6.下表中A、B、C、D表示能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其中最有可能表示生产者的是(  )
生物 A B C D
有毒物质 相对含量 0.07 8 0.5 54
7.红树林是全球濒危动物勺嘴鹬迁徙途中的“能量补给站”之一。如图为红树林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该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浮游动物是生产者
B. 共有6条食物链
C. 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D.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8.“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正变得越来越美。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 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B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图中的丙
9.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
A. 克隆技术 B. 杂交技术
C. 细胞融合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10.小明在完成课后实践作业时,和妈妈一起制作泡菜,制作完后既要给坛子加盖,还要加水封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控制温度有利于发酵 B.防止气味溢出
C.创造无氧环境 D.防止坛中水分蒸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某地蝽象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该地引入无患子科植物新种——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象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象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
图1   图2 图3
(1)蝽象喙的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________(填“长喙”或“短喙”)蝽象的数量逐渐减少。
(2)蝽象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数量会________,因为两种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是________关系。
(3)在蝽象的演化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具有____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就是_______,该过程是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其方向是由_____(填“遗传”或“环境”)决定的。
12.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截至2023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的“十年禁渔”已初步取得成效,根据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比2017年增长了23.42%;中华鲟、大鲵等水生动物种类和资源量逐步提升,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193种,比2020年的168种增加了25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得益于:(一)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二)排查整治排污口,推进水陆统一监管;(三)加强工业污染治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四)强化生态系统管护,严厉打击生态破坏行为等举措。
资料二:长江江豚是独立于海江豚的物种,为了适应与海洋高盐环境完全不同的淡水低渗环境,出现了适应性进化。长江江豚能够自然繁殖,但对于迁地保护种群,由于数量较少,科学家们还会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江豚种群之间进行个体交换。
(1)长江江豚属于________(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体温________(填“恒定”或“不恒定”)。
(2)资料一中画线部分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的多样性。
(3)长江江豚在进化过程中,适应__________( 填“海洋高盐”或“淡水低渗”)环境的变异个体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产生了新物种。
(4)科学家们在不同江豚种群之间进行个体交换,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近亲繁殖,同时也丰富了基因的多样性。
(5)(多选)根据资料推测影响长江江豚数量回升的因素有(  )
A. 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修复
B. 渔民减少捕捞
C. 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质污染
D. 长江江豚随机选择的结果
13.草原上的部分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G]属于________部分的________。
(2)图1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在图1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年人们在此处修建了工厂,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填字母)。
(4)图2中,[B]与[C]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关系。开始一段时间内,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猎C,使B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14.“碳达峰”与“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如图是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4题图
(1)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图中的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时,它还可以通过生理过程[ ] _________(填序号)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松鼠以松毛虫和食虫鸟为食,同时食虫鸟会捕食松毛虫,推测乙中的A可为__________,B可为__________。
(3)图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填序号)。丙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的__________,缺少丙,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顺利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八年级生物3月联考答案
1-5 C B B C D
6-10 A C B D C
11.(1)变异 长喙 (2)减少 竞争
(3)不利变异 自然选择 定向 环境
12.(1)脊椎 恒定 (2)物种 (3)淡水低渗
(4)减少 (5)ABC
13.(1)生物 分解者 (2)2或两 F→E→D
(3)D (4)捕食 自我调节
(1)甲 ② 光合作用 (2)食虫鸟 松鼠 (3)①③④ 分解者
缺少分解者,有机物无法及时被分解为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合理即可)
(4)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