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同步检测题(解析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5分)1.2025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C.法律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特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A符合题意;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B说法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故C说法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法律的本质,故D不符合题意。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这( )A.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良法善治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最终完善C.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D.说明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体系完善的意义。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这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故C说法正确;“良法善治”需法律制定与实施并重,题干仅体现立法层面,无法说明已“实现”,故A说法错误;“最终完善”表述过于绝对,法律体系需随社会发展持续调整,故B说法错误;题干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与“不完善”矛盾,故D说法错误。3.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下讨论: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开征求意见,公民积极参与,体现了我国科学立法。 虽然我国通过公开征求意见来修订法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法治,还需要…… 他们探讨的主题是( )A.完善法律,规范人们行为B.民主监督,共创和谐家园C.公正司法,依法惩恶扬善D.实施法律,建设法治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材料描述了我国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实施良法善治;这体现了实施法律,建设法治国家,故D符合题意;ABC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BC不符合题意。4近期,一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包括能源法、学位法、国防教育法、监察法……这些规定的出台和实施( )①能增强所有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②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④表明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新规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③符合题意;“所有”说法太绝对,夸大了这些规定的作用,①说法错误;我国还没有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④说法错误。5.2024年5月,一批新规正式施行。《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加强煤矿灾害治理,要求煤矿企业进行煤矿灾害鉴定并按照灾害程度和类型进行治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加强用户信息保护,明确信息处理、信息保密和信息共享等有关要求……这体现了(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赋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是精神文明的核心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逐步发展完善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的作用。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逐步发展完善,法律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故③④符合题意;①选项观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①不符合题意;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故②说法错误。6.爷爷对孙子说:“我国的法律体系像这棵大树,宪法是它的主干,其他法律是树枝。”这表明( )A.我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C.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D.我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树干、其他法律是树叶,这说明我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A说法正确;BC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故D说法错误。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突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法治保障。据此可知( )A.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B.只要法律实施,就能依法治国C.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执行D.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法律有效实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保证法律实施的原因。题干中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施行,旨在通过法治保障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法律实施的重要性,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故A符合题意;“只要......就能”说法太绝对,法律实施有利于依法治国,故B说法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不符合题意;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D说法错误。8.近期,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纠纷案件。被告因资金周转向原告借款5万元并承诺2个月后归还。到期后被告未归还,原告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从多方面组织调解,最终,由被告返还原告借款及利息,该案得以妥善解决。这说明( )①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②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③只有通过法院依法判决才能解决纠纷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约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民间借贷问题的解决,说明了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约束,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观点太片面,并不是只有通过法院依法判决才能解决纠纷问题,故③说法错误。9.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这一规定表明法律( )①规范成员行为,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②保护公共利益,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③制裁违法犯罪,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④促进社会发展,是评判行为的唯一准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体现的是谦让,不能体现见贤思齐,故①说法错误;②体现了精忠报国的美德,故②说法正确;③体现了担当的意识和抱负,故③说法正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体现了崇德向善的美德,故④说法正确。10.中学生小丁暑期去某著名景点游览时,在一古碑上刻下了“XX到此一游”几个字,管理人员发现后报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小丁被依法处罚。小丁被依法处罚充分说明(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准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④小丁的行为触犯了刑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准,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小丁在古碑上刻字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依法处罚,这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及法律作为行为标准和评价准绳的作用,故①②③说法正确;小丁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依法处罚,说明其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并没有触犯刑法,故④说法错误。11.下列能体现法律规范作用的是( )A.小明的爸爸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B.小方在法律的保护下顺利完成学业C.小英看到有人抢劫及时拨打110报警D.小凯因违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规范作用。小明爸爸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体现了法律的指引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小方在法律的保护下顺利完成学业,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小英看到有人抢劫及时拨打110报警,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体现了法律的指引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小凯因为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规范人们的行为,故D符合题意。12.“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题干中话体现了法律的作用,依据教材知识,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说法绝对,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故③说法错误。13.民法典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物权到婚姻家庭等都有规定,这说明法律( )A.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B.道德的作用已经被法律取代了C.法律的功能就是解决经济纠纷D.只规定公民的权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民法典。民法典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物权到婚姻家庭等都有规定,这说明法律作为社会规则,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处理纠纷提供了明确依据,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故A符合题意;法律不能取代道德,两者相辅相成,故B错误;法律功能广泛,不局限于经济纠纷,故C错误;法律既规定权利,也明确义务,故D错误。14.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下列对法律的认识错误的是( )A.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B.法律维护公共利益,治理国家只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即可C.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D.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作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常语;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故ACD说法正确;“只要”说法绝对化,治理国家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还要学会善治,故B说法错误。15.王某为泄愤,从17楼往楼下扔刀、扔电脑,造成三辆轿车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当地人民法院对该案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被告人王某因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这体现出( )A.法律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C.法律的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D.法律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王某对社会的公共利益造成了威胁。当地人民法院对该案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被告人受到了刑罚的处罚,这表明了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故B说法正确;法律限制自由又保障自由的实现,故A说法错误;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裁违法犯罪,故C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故D说法错误。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16.【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以下为《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节选。节选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节选二 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节选一体现了哪些观点。(6分)(2)维护法律权威,青少年责无旁贷。学校准备开展“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份演讲提纲。(8分)(要求:列出要点,恰当运用学科知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书写工整。)【答案】(1)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③我国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2)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②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③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青少年践行法治的要求。(1)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如何日益完善的.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深入推进全民守法→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关键词②: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5年“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共享安全”主题,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倡导用诚信之力,筑牢消费之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以下是晚会曝光的两个案例:★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能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但部分企业却用保水剂来“给虾增重”。★在借贷宝平台签了正规的电子签协议,打了电子签的欠条,但实际交易的时候,真正的交易却不在平台上进行。多位在借贷宝、人人信这些电子签平台上签条借款的人告诉记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真实身份信息,根本没办法起诉。(1)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难以想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2)“3·15”晚会曝光后,多地连夜排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此,小马认为,维护社会秩序、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和法律的事情,跟我们青少年没有关系。请你评析小马的观点。(8分)【答案】(1)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③法律促进社会发展。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小马的观点是错误的。①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但这并不代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青少年无关。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们还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践行法治的要求。(1)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从“法律是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促进社会发展。”回答即可。(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论据①: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并不代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青少年无关。论据②: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18.阅读下列案例进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进展一:某小区四楼住户陈某听到楼下刘某家装修声音异常,便下楼沟通。陈某发现刘某屋内的承重墙已经折掉,便向物业公司和其他业主告知了这一情况。之后,陈某发现家里的地板开始抖动,还出现了下沉,墙壁也出现了很多裂痕。(1)陈某的行为是否正确?材料体现了什么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分)进展二:200多户居民被迫紧急疏散撤离。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他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无奈之下,业主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对刘某进行立案调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制订墙体恢复方案,并追究刘某法律责任。(2)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2分)(3)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4分)(4)划线部分体现了法律保障生活的哪一方面的作用?(2分)(5)除了材料体现的外,法律还怎样保障生活?(4分)【答案】(1)陈某行为是正确的。法律。(2)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3)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4)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5)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促进社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 (1)小问1: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某小区四楼住户陈某听到楼下刘某家装修声音异常,便下楼沟通;陈某发现刘某屋内的承重墙已经折掉,便向物业公司和其他业主告知了这一情况→可链接陈某的做法正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关键词:某小区四楼住户陈某听到楼下刘某家装修声音异常,便下楼沟通;陈某发现刘某屋内的承重墙已经折掉,便向物业公司和其他业主告知了这一情况→可链接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2)本题考查公共利益的含义,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3)本题考查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4)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制订墙体恢复方案,并追究刘某法律责任→可链接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5)本题考查法律保障生活的表现,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法律保障生活”的主题班会。【我分析】调查小组在年级围绕“中学生法治意识”展开了问卷调查,下表是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及结果。中学生法治意识问卷调查你了解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吗? 非常了解 不太了解 不了解18人 52人 30人你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吗? 清楚知道 知道一点 不知道8人 14人 78人你清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该如何维权吗? 非常清楚 不太清楚 不清楚32人 47人 21人(1)请你结合上述问卷调查,分析同学们存在的问题。(4分)【我分享】小龙分享了网上看到的案例:2024年11月19日,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受贿案,对被告人朱从玖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2)小龙分享的案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8分)【答案】(1)①部分学生对于和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享有的权利不够了解,法治意识不够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②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刻不容缓。(2)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③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④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解析】考查践行法治的要求、法律的作用。 (1)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52人不了解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78人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只有32人清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该如何维权→可链接部分学生对于和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享有的权利不够了解,法治意识不够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刻不容缓。(2)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朱从玖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可链接法律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同步检测题(原卷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5分)1.2025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C.法律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这( )A.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良法善治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最终完善C.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D.说明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善3.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下讨论: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开征求意见,公民积极参与,体现了我国科学立法。 虽然我国通过公开征求意见来修订法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法治,还需要…… 他们探讨的主题是( )A.完善法律,规范人们行为B.民主监督,共创和谐家园C.公正司法,依法惩恶扬善D.实施法律,建设法治国家4近期,一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包括能源法、学位法、国防教育法、监察法……这些规定的出台和实施( )①能增强所有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②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④表明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年5月,一批新规正式施行。《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加强煤矿灾害治理,要求煤矿企业进行煤矿灾害鉴定并按照灾害程度和类型进行治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加强用户信息保护,明确信息处理、信息保密和信息共享等有关要求……这体现了(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赋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是精神文明的核心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逐步发展完善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爷爷对孙子说:“我国的法律体系像这棵大树,宪法是它的主干,其他法律是树枝。”这表明( )A.我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C.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D.我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突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法治保障。据此可知( )A.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B.只要法律实施,就能依法治国C.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执行D.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法律有效实施8.近期,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纠纷案件。被告因资金周转向原告借款5万元并承诺2个月后归还。到期后被告未归还,原告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从多方面组织调解,最终,由被告返还原告借款及利息,该案得以妥善解决。这说明( )①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②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③只有通过法院依法判决才能解决纠纷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约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这一规定表明法律( )①规范成员行为,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②保护公共利益,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③制裁违法犯罪,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④促进社会发展,是评判行为的唯一准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中学生小丁暑期去某著名景点游览时,在一古碑上刻下了“XX到此一游”几个字,管理人员发现后报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小丁被依法处罚。小丁被依法处罚充分说明(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准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④小丁的行为触犯了刑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下列能体现法律规范作用的是( )A.小明的爸爸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B.小方在法律的保护下顺利完成学业C.小英看到有人抢劫及时拨打110报警D.小凯因违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12.“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民法典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物权到婚姻家庭等都有规定,这说明法律( )A.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B.道德的作用已经被法律取代了C.法律的功能就是解决经济纠纷D.只规定公民的权利14.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下列对法律的认识错误的是( )A.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B.法律维护公共利益,治理国家只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即可C.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D.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15.王某为泄愤,从17楼往楼下扔刀、扔电脑,造成三辆轿车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当地人民法院对该案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被告人王某因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这体现出( )A.法律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C.法律的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D.法律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16.【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以下为《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节选。节选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节选二 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节选一体现了哪些观点。(6分)(2)维护法律权威,青少年责无旁贷。学校准备开展“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份演讲提纲。(8分)(要求:列出要点,恰当运用学科知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书写工整。)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5年“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共享安全”主题,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倡导用诚信之力,筑牢消费之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以下是晚会曝光的两个案例:★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能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但部分企业却用保水剂来“给虾增重”。★在借贷宝平台签了正规的电子签协议,打了电子签的欠条,但实际交易的时候,真正的交易却不在平台上进行。多位在借贷宝、人人信这些电子签平台上签条借款的人告诉记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真实身份信息,根本没办法起诉。(1)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难以想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2)“3·15”晚会曝光后,多地连夜排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此,小马认为,维护社会秩序、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和法律的事情,跟我们青少年没有关系。请你评析小马的观点。(8分)18.阅读下列案例进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进展一:某小区四楼住户陈某听到楼下刘某家装修声音异常,便下楼沟通。陈某发现刘某屋内的承重墙已经折掉,便向物业公司和其他业主告知了这一情况。之后,陈某发现家里的地板开始抖动,还出现了下沉,墙壁也出现了很多裂痕。(1)陈某的行为是否正确?材料体现了什么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分)进展二:200多户居民被迫紧急疏散撤离。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他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无奈之下,业主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对刘某进行立案调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制订墙体恢复方案,并追究刘某法律责任。(2)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2分)(3)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4分)(4)划线部分体现了法律保障生活的哪一方面的作用?(2分)(5)除了材料体现的外,法律还怎样保障生活?(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法律保障生活”的主题班会。【我分析】调查小组在年级围绕“中学生法治意识”展开了问卷调查,下表是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及结果。中学生法治意识问卷调查你了解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吗? 非常了解 不太了解 不了解18人 52人 30人你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吗? 清楚知道 知道一点 不知道8人 14人 78人你清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该如何维权吗? 非常清楚 不太清楚 不清楚32人 47人 21人(1)请你结合上述问卷调查,分析同学们存在的问题。(4分)【我分享】小龙分享了网上看到的案例:2024年11月19日,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受贿案,对被告人朱从玖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2)小龙分享的案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8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同步检测题(原卷版)—统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同步精练.doc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同步检测题(解析版)—统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同步精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