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 3 月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1.某研究小组从野生草本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A 和 B 两种根瘤菌菌株,欲探 究二者的固氮能力,以用于生产根瘤菌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以 NH4 NO3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对根瘤菌进行培养
B.采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皿、涂布器、接种环等进行灭菌
C.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根瘤菌并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
D.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
2.无菌操作是生物实验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下列过程不需要严格无菌操
作的是
A.传统泡菜的制作 B.酵母菌的纯培养
C.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 D.花药离体培养
3.以玄参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外植体的选择及其消毒→②外植体的接种及愈伤组织诱导→③丛芽与不定
根的诱导→④炼苗与移栽
A.所用培养基含植物细胞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和激素等营养物质
B.过程①需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混合液对外植体进行无菌处理
C.过程②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过程③诱导形成丛芽和不定根的效果与激素比例有关与种类无关
4.如图所示,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
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②可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③可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 D.④可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
5.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泡菜、腐乳、豆豉等。随着
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家中制作葡萄酒和工业化生产啤酒都要接种酵母菌
B.泡菜和果酒都是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传统食品
C.传统发酵和发酵工程使用的培养基都要严格灭菌 D.现代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需要严格控制酸性条件
6.清代满族诗人顾太清在《酸菜》一诗中写道“秋登场圃净,白露已为霜,
老韭盐封瓮,时芹碧满筐。刈根仍涤垢,压石更添浆。筑窖深防冻,冬窗一脩
觞。”诗中描述了酸菜的制作过程,十分生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做酸菜的瓮应该密封性良好,没有漏缝
高二生物共 8 页(第1 页)
B.“时芹碧满筐”指出要用新鲜蔬菜制作泡菜
C.制作泡菜时要把蔬菜装满发酵坛后加入盐水
D.若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
7.纤维素是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对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
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从牛粪堆肥中可分离出产纤维素酶的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水解产物 发生这种反应。图中 a~d 表示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四个单菌落及透明圈。下列关于分离、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称取 1g 牛粪堆肥样品,再用蒸馏水进行梯度稀释
B.将一定稀释度的稀释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基上进行培养
C.该实验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计数
D.使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初筛菌株进行检测,d 组细
菌可能产纤维素酶最多
8.下图为幼鼠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已知肾脏上皮细胞属于需要贴
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过程需要用机械的方法或特定的酶处理
B.丙过程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现象
C.丙在 CO2 培养中培养以维持培养液 pH 相对稳定
D.丙→丁过程为传代培养,此过程体现了动物细
胞全能性
9.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经细菌分解后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某生物
兴趣小组开展“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与计数”的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如
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 NH B.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C.取土样时用的铁铲和取样纸袋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D.图中纯化培养得到的微生物均具有分解尿素的能力
10.在某地的农业生产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
易被降解,且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 按下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在
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共 8 页(第2 页)
A.只有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才含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
B.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的培养基中该除草剂是唯一的氮源
C.图中操作Ⅰ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可用于细菌计数
D.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皿中应该只存在有透明圈的菌落
11.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未添加某种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添加了多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 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 表培养基,A、B、C 表示操作步骤,D、E 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为基本培养基,③为完全培养基
B.紫外线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 的正确操作是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
D.经 C 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 D 进行纯化培养
12.如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团队制备 iPS 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
过程示意图:①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培养→②用分别含有 Oct4、Sox2、c-
Myc、Klf4 基因的四种慢病毒载体感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③置于含有饲养
层细胞的胚胎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④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脱分化,形成 iPS 细
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应在含 10%CO2 的恒温培养箱中
进行,CO2 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渗透压
B.步骤②由于慢病毒载体会受到免疫细胞
的攻击,可能导致感染效率的降低
C.步骤③培养基中的饲养层细胞可为成纤维细胞提供所必需的生长因子
D.步骤④形成 iPS 细胞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其功能趋向于专门化
13.萝卜和甘蓝均属于十字花科不同种属的二倍体植物,二者体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均为 18 条现通过两种途径实现萝卜和甘蓝的杂交:①萝卜和甘蓝通过人
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组织培养形成幼苗甲,再用秋水仙素处理甲形成植株
乙;②萝卜体细胞和甘蓝体细胞杂交得到细胞丙,丙经一系列操作得到植株丁。
高二生物共 8 页(第3 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幼苗甲的过程中,需使用纤维素酶、生长素等
B.染色体加倍后,植株乙的细胞中可能含 36 或 72 条染色体
C.通过①②途径培育出植株乙、丁的过程,均打破了生殖隔离
D.乙、丁均可育,若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可应用于大田生产种植
14.如图为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尿素分解菌的过程。酚红在碱性环境中呈红色。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培养基都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B.图中所用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④过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接种工具是涂布器
D.可用酚红染料鉴定,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圈
15.工业污水中含有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仅含 C、H 元素)会造成农田土壤
污染。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的流程从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
解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细菌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培养基中应以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为唯一碳源
B.步骤①接种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C.步骤②中应用涂布器从甲中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乙表面
D.步骤③中应从降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的菌落进行挑选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
16.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强,植物乙分蘖能力强、结实性好。科研人员通过植
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兼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下图所示。叙
述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共 8 页(第4 页)R
A.过程①中酶处理的时间差异,原因可能是两种亲本的细胞壁结构有差异
B.过程②中常采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 PEG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④和⑤的培养基中均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可通过分析植物丙的染色体,来鉴定其是否为杂种植株
17.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黑茶(中国边疆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会产生
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金黄色颗粒“金花”。研究人员对“金花”中的微生物进行
了分离和鉴定,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金花”样品中加入蒸馏水制成样品悬液
B.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统计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偏小
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
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
18.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
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
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液需要定期更换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胞被杂菌污染
B.细胞培养应在 CO2 培养箱中进行,CO2 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C.该淋巴细胞可能会因为细胞密度过大等因素而分裂受阻
D.对该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时,可直接用离心法收集
19.工业上生产青霉素的流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制备该培养基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将 pH 调至碱性
B.过程①、②都属于扩大培养,发酵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中发酵
高二生物共 8 页(第5 页)
C.过程③需要严格的灭菌,否则可能会导致青霉素产量下降
D.过程④可采用过滤、沉淀方法将菌体分离干燥
20.肉苁蓉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产量较低,其
次生代谢物苯乙醇苷是主要的活性成分。某实验小组欲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生产苯乙醇苷,简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苯乙醇苷是肉苁蓉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
B.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C.经射线处理①获得的都是高产苯乙醇苷的细胞
D.也可将悬浮培养的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涨破以提取苯乙醇苷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题,共计 55 分。
21.(9 分)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培养基中以微小
的颗粒状存在,PAHs 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很慢,并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科
研人员欲从被 PAHs 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 PAHs 的菌株,进行如图所
示的实验(培养基乙中 PAHs 被降解后会形成透明圈)。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培养功能角度分析,培养基甲属于 ;培养基通常需要提前在 121℃
下进行 。
(2)将培养基甲中的目的菌接种到培养基乙中的方法是 ,该
方法不仅适用于筛选某种菌株,还可用于 。
(3)筛选 PAHs 降解菌实验时,过程③所需要的实验工具有 (答出两种)。
过程④挑选的单菌落应该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 (填“最小”或
“最大”)的。
(4)在 5 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 103 的菌液样品 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
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48、50、54、56、52,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
为 个。如果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
会比上述方法统计数目偏 (填“大”或“小”),原因是 。
高二生物共 8 页(第6 页)A
22.(9 分)某污水处理厂欲处理一批含 As3+和硝酸盐浓度较高的污水,研究
人员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得到了耐砷的反硝化细菌,它在厌氧条
件下能够将硝酸盐还原为 N2O 和 N2。分离耐砷的反硝化细菌具体步骤如下:
采集健康人体的新鲜粪便样本,取采集的人体新鲜粪便样品 0.3 g,接种至该培
养基上,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
(1)配制培养基以筛选 :该培养基中含有适宜浓度的 ,从而有
利于该菌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此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耐砷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纯化:取 200~300μL 上述培养液,均匀地涂布在
已经添加了 5 mmol/L As3+和 10 mmol/L NO3-的细菌固体培养基上。在涂布接
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
是 ;涂布完成后,将平板置于温度为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h。挑取长势比较良好、形态大小不同的菌落利用平板
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用该种方法进行接种时,接种工具是 ,该接种
工具的灭菌方法是 。操作时,在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
一次划线的 开始划线,目的是 。
23.(14 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
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
接种菌 T,培养一段时间后(清水淋洗时菌 T 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
中接种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 T,培养一段时
间后发现菌 T 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
量分解,其原因是 。
(2)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用
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还需
要加入氮源等营养成分的作用是
(答出 1 点即可)。
(3)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发
酵。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 。但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
松瓶盖,原因是 。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 溶液检测。
(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 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
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
高二生物共 8 页(第7 页)
24.(13 分)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叶片细胞制成的原生质
体和马铃薯块茎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一马铃薯”
杂种植株,如图 1 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 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
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图 2 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的过程②中,所用的化学方法常用的有 、 融合法;
过程③成功的标志是 ;过程④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 过程,
愈伤组织形成 D 需要经过 过程。培养基中 、 的浓度会
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2)图 1 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主要应用的原理是 、 ;图 2 培
育植物体 B 的育种方法Ⅱ称为 。
(3)番茄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共 24 条染色体,马铃薯是四倍体,体细胞中共 48
条染色体。则图 1 的杂种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图 2 中幼
苗 A、幼苗 B、植物体 A、植物体 B、植物体 C 的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
是 24 的是 。图 1 技术在育种方面的意义在于 。
25.(10 分)下图为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容器 A 中放置的一般是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原因是 ,
易于培养。培养时先要剪碎,然后用 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 B 瓶中
的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转入 C 瓶中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 。
(2)目前普遍认为 iPS 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原因是 。
(答出 2 点)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提供 O2 和 CO2 等气体环境,CO2 的作用主要
是 。1-15 DACDB CDDDB ACACC
16-20 ACD BCD C BCD ACD
21.(9分)
(1) 选择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的计数
(3) 微量移液器、涂布器 最大
(4) 5.2×108 大 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
22.(9分)
(1)耐砷的反硝化细菌 As3+和NO3-(或硝酸盐) 选择
(2)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7℃ 接种环 灼烧灭菌 末端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3.(14分)
(1)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
(2)为合成微生物细胞结构提供原料
(3)制造无氧环境 排出二氧化碳 酸性的重铬酸钾
(4)葡萄糖 节约粮食、废物利用、清洁环保、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
24.(13分)
(1) 聚乙二醇(PEG) 高Ca2+-高pH 再生出细胞壁 脱分化  再分化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答案可颠倒)
(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可颠倒) 单倍体育种
(3) 6 幼苗B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25.(10分)
(1)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原代培养 
(2)诱导过程无须破坏胚胎,而且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
(3)维持培养液的pH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