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济南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5.3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 2.B 3.A 4.B 5.A 6.A 7.C 8.B 9.D 10.C11.D 12.C 13.A 14.D 15.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16.(14 分)从分析史籍聚焦对舜形象的塑造角度作答。如舜是上古传说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2 分)从分析战国史籍对舜形象的塑造角度作答。如战国时期对舜形象的塑造是多元化(或:儒家和墨家将舜视为尚贤行仁的明君,法家将其视为为弑君反叛的乱臣)的;(2 分)当时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共 2 分)从分析汉代史籍对舜形象的塑造角度作答。如汉代对舜形象的塑造趋于统一(或:成为四海拥戴的贤德君主);( 2 分)当时统治者面临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共 2 分)从总结性认知的角度作答。如受时代背景、不同政治诉求等因素影响,古人对舜形象的塑造未必真实;(2 分)我们对舜的认知应该秉承历史的、全面的、客观的原则。(2 分)(若考生按“塑造——背景——认识”的结构作答,参照上述对应内容赋分)17.(14 分)(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苏区、列宁小学、共产主义小战士、算术教科书、“红军好”、儿童菜园和肥料所、耕田队、演讲比赛和音乐戏剧表演、“抓特务”“战场冲锋”等体育游戏等。(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结合苏区、列宁小学等信息,从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孕育中国革命的伟大“火种”角度进行阐述。如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军队大规模围剿,面临严峻的斗争形势;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又面临严重危机。(任答一点 2 分,共 4 分)结合“红军好”、算术教科书、“抓特务”“战场冲锋”等体育游戏,及儿童菜园、演讲比赛和音乐戏剧表演等信息,从根据地儿童教育是培植革命精神的宝贵“火种”角度进行阐述。如根据地学校在做好文化知识教学和综合素养培育的同时,(2 分)格外重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渗透、军事技能训练和阶级斗争教育。(2 分)结合共产主义小战士、算术教科书、“耕田队”“战场冲锋”等信息,从根据地教育为根据地斗争和中国革命培育无数革命“火种”角度进行阐述。如苏区儿童教育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又具有一定军事素养的革命者和建设者;(2 分)有助于提升工农群众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增强根据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 分)符合格式规范、表述逻辑清晰的赋 2 分,否则不得分。(信息提取部分不再单独赋分)18.(12 分)从分析说明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剪刀差”整体上升并长期维持高位的合理性角度作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经验,实施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难以复制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通过“剪刀差”体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必要物质基础。(每点 2 分,共 6 分)从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后“剪刀差”逐步下降的合理性角度作答。如“剪刀差”长期存在严重制约农业经济,也不利于工业的持续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农业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每点 2 分,共 4 分)从中国对工农业关系的处理符合后发国家一般规律的角度作答。如中国对工农业关系的处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工业化道路探索的一般规律。(2 分)19.(15 分)(1)法国大陆霸权与英国大陆均势的矛盾(或: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冲突(或: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冲突)。(每点 2 分,共 4 分)(2)观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1 分)理由:从英国角度分析。如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实力和海军实力强大;殖民地众多,海外市场广阔。(每点 2 分,共 4 分)从法国角度分析。如法国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大陆封锁政策带有霸权色彩,损害欧洲人民利益,必然激化法国与欧陆各国的矛盾。(每点 2 分,共 4 分)从评价认识角度分析。如大陆封锁政策本质上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既违背了世界联系日益加强的趋势,又不符合自由贸易的经济潮流。(2 分)若考生回答“能达到预期效果”,并从可一定程度上打击英国的对外贸易,为法国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的角度分析,最高可赋 4 分。2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25年3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朝以前,中原地区礼节中的标准坐姿是“跽坐”(即屈膝跪坐),而山东东夷地区则流行更为舒适的“蹲踞”。随着商王朝的征服,“跽坐”行为逐渐向周边传播,至中商时期已在东夷地区普及。这反映出A.军事征服促进了文化认同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C.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形成D.中原地区的文明程度更高2.表1中唐宋间人口与耕地的数量在官方统计与实际层面的差异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表1人口数量耕地数量唐天宝十四年北宋大观四年唐天宝年间北宋元丰六年官方统计46734784(男丁)529193094.84亿亩4.617亿亩数额8700余万(总人口)学者估算7000-8000万约1亿6.2一6.8亿亩7-7.5亿亩实际数额注:北宋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仅为男丁数量,历史学家据此推算当时总人口为8700余万A.土地政策的调整B.赋税制度的变革C.社会管控的松弛D.疆域面积的盈缩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7页)3.汉唐时期,宗族族长一般由嫡长子继任,而宋朝时多按地位、财力等从族人中选任,其中的仕者往往更受青睐,为此更有人提出“立宗必有夺宗法,如卑幼为大臣,须是其承祭祀”。这一变化体现出A.社会阶层流动更趋频繁B.传统宗法观念日渐式微C.宗族内部凝聚遭到破坏D.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升4.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土地买卖契约中常见“粪土银”“粪礼银”(指土地的租佃者若对承租土地进行某种程度的改良,即可获得这块土地的某些权益)等约定。“粪土银”的出现有利于A.土地买卖程序的规范B.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C.佃农社会地位的提升D.土地租佃关系的普及5.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历史时期境内新建厂、矿企业的核密度分布图,图中阴影深浅表示对应区域内企业集聚程度的大小。其中能反映1860一1894年间企业发展状况的是CD6.1889年,烟台民众捐资兴建了一所“善堂”,下设不同部门分别负责监督全城的天花预防、开设粥棚、设立港口救生船等项事务,同期类似机构也在重庆、汉口等地出现。这表明当时中国A.民众自主管理意识增强B.城市半殖民地色彩加深C.城市管制权力出现下移D,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卷细则(讨论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