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5课课程目标:1.鸦片战争前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2.战争后签订一系列条约的具体内容、性质以及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反思,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局限性。两次鸦片战争对话目录一、两种文明的对峙二、两种文明的对抗三、两种文明的对话两种文明的对峙——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马嘎尔尼访华(1793年)英国使团的礼单: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天文钟、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橱窗玻璃、毛毯、伯明翰五金制品、谢菲尔德钢铁等。清政府的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英]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增进与中国的来往,以便导致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销售祖国及我们的印度领地的产品,除有助于繁荣外,还能从售货中获取供应欧洲的回程投资的资源。——[美]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马嘎尔尼此行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资本积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接见马嘎尔使团的对话固步自封、闭关自守23年后三番两次的外交无果......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中期的世界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整体评价 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清朝统治危机四伏。具体表现 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①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②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③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④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①政治: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②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③科技:落后。④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⑤阶级: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通过早期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通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乾隆、嘉庆时期,英国先后派遣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增开通商口岸,都以失败告终。工业文明农耕文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顽固,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君主立宪制度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军事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坚船利炮对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文化 八股取士、思想僵化、科技落后 思想解放、近代科技发展迅猛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权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的。两种文明的对抗——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成为重要目标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1765-1769 119 2915 219 0619 (+) 99 77041795-1799 537 3015 579 9722 (+) 34 69571830-1833 733 5023 995 0286 (+)261 5263(畅销)(滞销)呢绒、布匹茶叶、生丝、瓷器中国英国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对华输入大量鸦片鸦片战争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正当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贸易顺差)英国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后,中国变为入超(贸易逆差)(一)虎门销烟1、原因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000万两。②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2、过程①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②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3、意义: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虎门销烟(一)虎门销烟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借口: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利益。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4、双方:清政府与英国。5、过程: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二)第一次鸦片战争6、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条约名称 时间 内容 影响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 英美法三国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司法主权、贸易主权等;3.中国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产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7、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人一在中国违法,中国司法部门无权处理,必须交由外国驻中国的领事处理或共同处理。它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司法主权。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指中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与另一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的待遇。片面是指最惠国待遇只是中国给给与外国,外国不必给与中国。这样,只要列强中的一个国家迫使中国增加某一特权,其他列强都能自动享受。它破坏了中国的外交独立主权,危害最大。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性质: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4、经济结构: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5、思想领域: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1、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借口: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发动战争。3、时间:1856——1860年。4、双方:清政府与英、法。5、过程:1856年,英、法两国发动战争,美、俄调停。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进入被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条约名称 时间 内容 影响中与英、法、美、俄 《天津条约》 1858年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1860年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行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收到严重侵犯;2、经济:鸦片贸易合法化,协定关税损害中国关税主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地主阶级开始开眼看世界;4、社会性质: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文化上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 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一个两种文明的对话——开眼看世界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仍然封闭、愚昧与腐朽。人物 主要活动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系统的介绍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地理著作。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在广州开办议馆,汇译《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国事”四字。——林则徐《软尘私议》学习内容:西方的军事、器物(理论)学习主体:封建地主阶级(少数人的觉醒)学习性质: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师夷长技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与中国社会状况(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原因进程结果影响原因进程结果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课堂小结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