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2024九上·广饶期中)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里,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冰水混合物 C.黄泥水 D.澄清石灰水【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解答】A、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C、黄泥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D、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是溶液来解答。2.(2024九上·广饶期中)华泰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造纸技术的提高与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唐朝时,人们就已经知道在造纸过程中加“矾”以改善纸张质量。这种“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Al2(SO4)3],硫酸铝所属的物质类别是。A.混合物 B.酸 C.盐 D.碱【答案】C【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硫酸铝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金属阳离子好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盐来解答。3.(2024九上·广饶期中)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 B.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催化剂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浓硫酸有挥发性【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例如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来解答;B、根据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熟石灰是碱可以中和酸性土壤来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D、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为气体的干燥剂来解答。4.(2024九上·广饶期中)唐代流行服饰石榴裙因其颜色类似石榴花的红色而得名。古法染色工艺记载:“取石榴之花,入臼细杵之,得厚汁,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不可加热,尽赤,可为石榴裙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榴花捣碎出汁后可提取红色染料B.加酸性物质有利于红色素浸染布料C.石榴花中红色染料受热有利于上色D.古法制石榴裙不宜与碱性物质接触【答案】C【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 唐代流行服饰石榴裙因其颜色类似石榴花的红色而得名,石榴花捣碎出汁后可提取红色染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取石榴之花,入白细杵之,得厚汁,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则加酸性物质有利于红色素浸染布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不可加热,尽赤,则石榴花中红色染料受热不有利于上色,故错误,符合题意;D. 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则古法制石榴裙的显酸性,不宜与碱性物质接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古法染色工艺记载:“取石榴之花,入臼细杵之,得厚汁,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不可加热,尽赤,可为石榴裙也。”分析。5.(2024九上·广饶期中)几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表,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最不适宜种植的是农作物 茶树 水稻 小麦 葱pH 4.5~6.0 6.0~7.0 6.3~7.5 7.0~7.4A.茶树 B.水稻 C.小麦 D.葱【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解析】【解答】 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 即pH>7,所给作物中,茶树pH小于7且最小,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种植,则该地区最不适宜种植的是茶树。选答案为:A。【分析】根据pH<7的土壤显酸性,pH=7的土壤显中性,pH>7土壤显碱性,结合各作物适宜土壤pH范围分析。6.(2024九上·广饶期中)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该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C.该过程中用到蒸馏的方法 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答案】B【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海洋中的资源【解析】【解答】A、该装置中,水杯中水是海水蒸发变成的水蒸气再遇冷液化所得,属于淡水,不符合题意;B、该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变化,即水分子间隔的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C、该过程中利用的蒸馏方法,不符合题意;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获得淡水的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蒸馏原理及影响因素、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7.(2024九上·广饶期中)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B.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答案】A【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海洋中的资源【解析】【解答】A、“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后剩下的母液,是析出氯化钠后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海水淡化后的母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用于提取化工原料,不符合题意;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B、根据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C、根据海水的组成及用途分析;D、根据海水中最多的盐是氯化钠分析。8.(2024九上·广饶期中)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是值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石质文物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生成了更为坚固的保护层,该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9.(2024九上·广饶期中)20℃时200g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中,若再加入10g硝酸钠或蒸发掉20g水,都恰好使该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A.10g B.15g C.20g D.50g【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解答】由于200可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再加入10g硝酸钠或蒸发掉20g水,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说明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钠的质量为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为。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某物质到达饱和状态时的溶质的质量就是该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来解答。10.(2024九上·广饶期中)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液体操作,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A。【分析】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11.(2024九上·广饶期中)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物质间的反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图1所示装置向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和稀硫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得电导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已知: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锥形瓶甲、乙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B.锥形瓶乙的电导率曲线可用图2中的曲线①表示C.P~M过程中电导率降低是由于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多D.N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答案】A【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甲中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乙中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甲、乙两锥形瓶中都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锥形瓶乙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电导率会降低到零,继续滴加稀硫酸电导率逐渐增大,而曲线①的电导率没有到0,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P~M过程中电导率降低是由于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至为0,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N点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完全反应之后,继续加入稀硫酸,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1种,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当氢氧化钡和硫酸刚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是硫酸钡沉淀和水的混合物,没有导电性,硫酸具有导电性,溶液具有导电性来解答。12.(2024九上·广饶期中)对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这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溶于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杂质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蒸发结晶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 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酸钙,还需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故不符合题意;B. 硫酸铵和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故不符合题意;C.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符合题意;D.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氢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13.(2024九上·广饶期中)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喝了汽水等碳酸类饮料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有关。(2)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所以在使用洗发剂洗完头后通常使用护发素,由此你推断护发素一般呈 性(填“酸”或“碱”)。(3)野炊活动过程中,小明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下列物品可以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填字母)。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答案】(1)温度(2)酸(3)A【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人体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喝了汽水等碳酸类饮料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人体;(2)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洗发剂一般为碱性,所以洗完头后通常使用酸性的护发素中和以免伤害发质;(3)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酸性物质减轻疼痛;A、食醋为酸性,符合题意;B、食盐水为中性,不符合题意;C、肥皂水为碱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来解答;(2)根据头发是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易受碱性物质伤害,故可以用酸性的护发素来中和来解答;(3)根据酸碱中和的应用,食醋显酸性可以减轻黄蜂的伤害来解答。(1)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人体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喝了汽水等碳酸类饮料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人体;(2)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洗发剂一般为碱性,所以洗完头后通常使用酸性的护发素中和以免伤害发质;(3)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酸性物质减轻疼痛;A、食醋为酸性,符合题意;B、食盐水为中性,不符合题意;C、肥皂水为碱性,不符合题意;故选A;14.(2024九上·广饶期中)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名称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污渍爆炸盐 漂白粉产品样式有效成分或功能 清洗油污 盐酸 氢氧化钠 过碳酸钠 消毒(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2)以下物质可以使用洁厕灵清洗的是 (填字母序号)。a.铁锈 b.油渍 c.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3)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 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 。(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写出此时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乳化(2)红(3)ac;H2O(4)【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乳化的功能,能将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2)a、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铁锈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b、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油渍不反应,故油渍不能使用洁厕灵清洗,不符合题意;c、洁厕灵有效成分是盐酸,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盐酸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水垢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3)由图可知,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H2O;(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2)根据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镁、碳酸镁、碱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来解答;(3)根据清洁剂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来解答;(4)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1)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乳化的功能,能将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2)a、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铁锈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b、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油渍不反应,故油渍不能使用洁厕灵清洗,不符合题意;c、洁厕灵有效成分是盐酸,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盐酸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水垢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故选:ac;(3)由图可知,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H2O;(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5.(2024九上·广饶期中)下图是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及利用蔗糖制作棒糖的流程。(1)图1是蔗糖的溶解度曲线。蔗糖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情况是 。(2)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 g。(3)如图2,将120g蔗糖放入50g水中,烧杯内一定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4)用竹签蘸取B烧杯中的溶液并快速晾干,析出少量晶体。这种结晶方法是 。(5)将B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5℃,能制作每支9g的棒棒糖 支。(6)棒棒糖放嘴里,会慢慢消失,属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如果把相同的棒棒糖放在室温的水中,消失的速度比含在嘴里慢,说明 。【答案】(1)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186(3)AC(4)蒸发结晶(5)3(6)溶解;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随温度的升高,蔗糖的溶解度增大。(2)由图1可知,横坐标为5℃时,纵坐标为186g,即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3)由图1可知,37℃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28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228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114g蔗糖达到饱和,所以,37℃时,将120g蔗糖放入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A为过饱和溶液,由图1可知,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186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93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60℃时B中溶解进去的蔗糖会析出,C为有晶体析出的过饱和溶液,所以,烧杯内一定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C。(4)用竹签蘸取B烧杯中的溶液并快速晾干,属于蒸发结晶。(5)B烧杯中溶有120g蔗糖,降温至5℃时,50g水的烧杯中只能溶解93g蔗糖,析出蔗糖的质量为:120g-93g=27g,而每支棒棒糖9g,能制作支棒棒糖。(6)①根据溶解的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均匀的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可知,棒棒糖放嘴里,会慢慢消失,是因为蔗糖溶解在了水里;②嘴里的温度要比室温高,所以,如果把相同的棒棒糖放在室温的水中,消失的速度比含在嘴里慢,说明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2)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确定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3)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物质质量,由所给物质质量判断是否饱和分析;(4)根据蒸发结晶原理分析;(5)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分析;(6)根据溶解的原理及糖溶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分析。(1)由图1可知,随温度的升高,蔗糖的溶解度增大,故填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由图1可知,横坐标为5℃时,纵坐标为186g,即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故填写:186。(3)由图1可知,37℃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28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228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114g蔗糖达到饱和,所以,37℃时,将120g蔗糖放入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A为过饱和溶液,由图1可知,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186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93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60℃时B中溶解进去的蔗糖会析出,C为有晶体析出的过饱和溶液,所以,烧杯内一定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C,故填写:AC。(4)用竹签蘸取B烧杯中的溶液并快速晾干,属于蒸发结晶,故填写:蒸发结晶。(5)B烧杯中溶有120g蔗糖,降温至5℃时,50g水的烧杯中只能溶解93g蔗糖,析出蔗糖的质量为:120g-93g=27g,而每支棒棒糖9g,能制作支棒棒糖,故填写:3。(6)①根据溶解的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均匀的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可知,棒棒糖放嘴里,会慢慢消失,是因为蔗糖溶解在了水里,故填写:溶解;②嘴里的温度要比室温高,所以,如果把相同的棒棒糖放在室温的水中,消失的速度比含在嘴里慢,说明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故填写: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16.(2024九上·广饶期中)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答案】;HCl、CaCl2;<【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加入熟石灰mg时,由图可知pH<7,盐酸过量,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CaCl2;,列比例式求解得:x=,此时盐酸恰好反应完;改用n 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 ,列比例式求解得:y= ,0.91n<0.99n,故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盐酸会剩余,所以所得溶液的pH<7。【分析】根据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当加入熟石灰mg时,由图可知pH<7,盐酸过量,通过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确定等质量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消耗盐酸的质量,由此确定代替时物质的剩余情况分析。17.(2024九上·广饶期中)海洋是巨大的储水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1)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标号)。A.Na B.Cl C.H D.O(2)在40℃时,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3)图2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①设备A中氯化镁与熟石灰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设备C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③上述流程中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有 (填一种即可)。【答案】(1)D(2)36.6(3);分解反应;使用贝壳作原料制取氧化钙,氯气循环利用【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海洋中的资源【解析】【解答】(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D.(2)由图可知,蒸发水的质量为10g时,开始析出晶体,蒸发水的质量为60g时,溶质完全析出,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3g氯化钠,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6g氯化钠,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3)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设备C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③上述流程中,使用贝壳作原料制取氧化钙,氯气循环利用,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分析】(1)根据海水中主要成分是水,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不是1:8,故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来解答;(2)根据在40℃时 ,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曲线图分析为,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3g氯化钠,溶解度的定义中是100克水中溶解物质到达饱和状态时的质量来解答;(3)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D;(2) 由图可知,蒸发水的质量为10g时,开始析出晶体,蒸发水的质量为60g时,溶质完全析出,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3g氯化钠,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6g氯化钠,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3)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设备C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③上述流程中,使用贝壳作原料制取氧化钙,氯气循环利用,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8.(2024九上·广饶期中)今年6月份举行的广饶县第二届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大赛中,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有些酸和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且通过实验证明它们发生了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方案一: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二: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2)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方案三: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3)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4)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5)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拓展探究:证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请你和小组同学用其他方案继续进行探究:(6)若不加酚酞试液,将向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 (写出你的操作及对应实验现象),则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答案】;溶液的pH逐渐增大,且到44s时,pH=7;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氯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与③做对照,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再向混合后的液体中加入锌粒,无气体产生,证明盐酸没有了【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pH逐渐增大,且到44s时,pH=7,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pH逐渐增大,且到44s时,pH=7或者溶液的pH由小于7逐渐变成等于7或大于7或者溶液的酸碱性由酸性逐渐变成中性或者碱性;(3)通过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由试验③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因此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氯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与③做对照,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4)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5)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6)想要证明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反应,只要证明其中的某种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或量减少即可。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如果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没有气体产生,说明稀盐酸被消耗了,可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故实验操作及对应实验现象为:再向混合后的液体中加入锌粒,无气体产生,证明盐酸没有了。【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是碱,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呈中性,盐酸是酸,二者均不使酚酞变色来解答。19.(2024九上·广饶期中)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强同学向20g鸡蛋壳中分五次加入了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溶液,记录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产生气体的质量/g 2.2 4.4 6.6 7.7 7.7试回答:(1)第 次加入盐酸时碳酸钙完全反应。(2)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0.1%)【答案】(1)四(2)1:4(3)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17.5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7.5%。【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解析】【解答】(1)由表格生成气体的质量可知,第四次加入盐酸后与前三次加入盐酸后并非成比例增加,而且第五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质量不增加,说明第四次时,碳酸钙完全反应。(2)CaCO3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3)=1:4。(3) 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17.5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7.5%。【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每次加入50克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第四次碳酸钙完全反应来解答;(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质量来解答;(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以及鸡蛋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来解答。(1)由表格生成气体的质量可知,第四次加入盐酸后与前三次加入盐酸后并非成比例增加,而且第五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质量不增加,说明第四次时,碳酸钙完全反应,故填写:四;(2)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3)=1:4,故填写:1:4;(3)见答案。1 / 1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2024九上·广饶期中)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里,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冰水混合物 C.黄泥水 D.澄清石灰水2.(2024九上·广饶期中)华泰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造纸技术的提高与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唐朝时,人们就已经知道在造纸过程中加“矾”以改善纸张质量。这种“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Al2(SO4)3],硫酸铝所属的物质类别是。A.混合物 B.酸 C.盐 D.碱3.(2024九上·广饶期中)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 B.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催化剂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浓硫酸有挥发性4.(2024九上·广饶期中)唐代流行服饰石榴裙因其颜色类似石榴花的红色而得名。古法染色工艺记载:“取石榴之花,入臼细杵之,得厚汁,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不可加热,尽赤,可为石榴裙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榴花捣碎出汁后可提取红色染料B.加酸性物质有利于红色素浸染布料C.石榴花中红色染料受热有利于上色D.古法制石榴裙不宜与碱性物质接触5.(2024九上·广饶期中)几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表,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最不适宜种植的是农作物 茶树 水稻 小麦 葱pH 4.5~6.0 6.0~7.0 6.3~7.5 7.0~7.4A.茶树 B.水稻 C.小麦 D.葱6.(2024九上·广饶期中)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该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C.该过程中用到蒸馏的方法 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7.(2024九上·广饶期中)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B.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8.(2024九上·广饶期中)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9.(2024九上·广饶期中)20℃时200g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中,若再加入10g硝酸钠或蒸发掉20g水,都恰好使该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A.10g B.15g C.20g D.50g10.(2024九上·广饶期中)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11.(2024九上·广饶期中)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物质间的反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图1所示装置向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和稀硫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得电导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已知: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锥形瓶甲、乙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B.锥形瓶乙的电导率曲线可用图2中的曲线①表示C.P~M过程中电导率降低是由于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多D.N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12.(2024九上·广饶期中)对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这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溶于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杂质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蒸发结晶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A.A B.B C.C D.D13.(2024九上·广饶期中)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喝了汽水等碳酸类饮料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有关。(2)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所以在使用洗发剂洗完头后通常使用护发素,由此你推断护发素一般呈 性(填“酸”或“碱”)。(3)野炊活动过程中,小明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下列物品可以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填字母)。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14.(2024九上·广饶期中)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名称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污渍爆炸盐 漂白粉产品样式有效成分或功能 清洗油污 盐酸 氢氧化钠 过碳酸钠 消毒(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2)以下物质可以使用洁厕灵清洗的是 (填字母序号)。a.铁锈 b.油渍 c.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3)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 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 。(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写出此时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5.(2024九上·广饶期中)下图是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及利用蔗糖制作棒糖的流程。(1)图1是蔗糖的溶解度曲线。蔗糖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情况是 。(2)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 g。(3)如图2,将120g蔗糖放入50g水中,烧杯内一定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4)用竹签蘸取B烧杯中的溶液并快速晾干,析出少量晶体。这种结晶方法是 。(5)将B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5℃,能制作每支9g的棒棒糖 支。(6)棒棒糖放嘴里,会慢慢消失,属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如果把相同的棒棒糖放在室温的水中,消失的速度比含在嘴里慢,说明 。16.(2024九上·广饶期中)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17.(2024九上·广饶期中)海洋是巨大的储水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1)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标号)。A.Na B.Cl C.H D.O(2)在40℃时,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3)图2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①设备A中氯化镁与熟石灰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设备C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③上述流程中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有 (填一种即可)。18.(2024九上·广饶期中)今年6月份举行的广饶县第二届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大赛中,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有些酸和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且通过实验证明它们发生了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方案一: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二: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2)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方案三: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3)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4)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5)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拓展探究:证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请你和小组同学用其他方案继续进行探究:(6)若不加酚酞试液,将向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 (写出你的操作及对应实验现象),则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19.(2024九上·广饶期中)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强同学向20g鸡蛋壳中分五次加入了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溶液,记录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产生气体的质量/g 2.2 4.4 6.6 7.7 7.7试回答:(1)第 次加入盐酸时碳酸钙完全反应。(2)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0.1%)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解答】A、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C、黄泥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D、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是溶液来解答。2.【答案】C【知识点】酸、碱、盐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硫酸铝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金属阳离子好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盐来解答。3.【答案】B【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例如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来解答;B、根据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熟石灰是碱可以中和酸性土壤来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D、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为气体的干燥剂来解答。4.【答案】C【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 唐代流行服饰石榴裙因其颜色类似石榴花的红色而得名,石榴花捣碎出汁后可提取红色染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取石榴之花,入白细杵之,得厚汁,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则加酸性物质有利于红色素浸染布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不可加热,尽赤,则石榴花中红色染料受热不有利于上色,故错误,符合题意;D. 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则古法制石榴裙的显酸性,不宜与碱性物质接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古法染色工艺记载:“取石榴之花,入臼细杵之,得厚汁,加之以醋或乌梅汁,以之染布,不可加热,尽赤,可为石榴裙也。”分析。5.【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解析】【解答】 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 即pH>7,所给作物中,茶树pH小于7且最小,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种植,则该地区最不适宜种植的是茶树。选答案为:A。【分析】根据pH<7的土壤显酸性,pH=7的土壤显中性,pH>7土壤显碱性,结合各作物适宜土壤pH范围分析。6.【答案】B【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海洋中的资源【解析】【解答】A、该装置中,水杯中水是海水蒸发变成的水蒸气再遇冷液化所得,属于淡水,不符合题意;B、该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变化,即水分子间隔的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C、该过程中利用的蒸馏方法,不符合题意;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获得淡水的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蒸馏原理及影响因素、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7.【答案】A【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海洋中的资源【解析】【解答】A、“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后剩下的母液,是析出氯化钠后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海水淡化后的母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用于提取化工原料,不符合题意;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B、根据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C、根据海水的组成及用途分析;D、根据海水中最多的盐是氯化钠分析。8.【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是值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石质文物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生成了更为坚固的保护层,该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9.【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解答】由于200可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再加入10g硝酸钠或蒸发掉20g水,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说明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钠的质量为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为。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某物质到达饱和状态时的溶质的质量就是该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来解答。10.【答案】A【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液体操作,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A。【分析】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11.【答案】A【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甲中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乙中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甲、乙两锥形瓶中都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锥形瓶乙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电导率会降低到零,继续滴加稀硫酸电导率逐渐增大,而曲线①的电导率没有到0,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P~M过程中电导率降低是由于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至为0,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N点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完全反应之后,继续加入稀硫酸,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1种,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当氢氧化钡和硫酸刚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是硫酸钡沉淀和水的混合物,没有导电性,硫酸具有导电性,溶液具有导电性来解答。12.【答案】C【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 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酸钙,还需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故不符合题意;B. 硫酸铵和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故不符合题意;C.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符合题意;D.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氢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13.【答案】(1)温度(2)酸(3)A【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人体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喝了汽水等碳酸类饮料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人体;(2)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洗发剂一般为碱性,所以洗完头后通常使用酸性的护发素中和以免伤害发质;(3)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酸性物质减轻疼痛;A、食醋为酸性,符合题意;B、食盐水为中性,不符合题意;C、肥皂水为碱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来解答;(2)根据头发是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易受碱性物质伤害,故可以用酸性的护发素来中和来解答;(3)根据酸碱中和的应用,食醋显酸性可以减轻黄蜂的伤害来解答。(1)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人体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喝了汽水等碳酸类饮料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人体;(2)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洗发剂一般为碱性,所以洗完头后通常使用酸性的护发素中和以免伤害发质;(3)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酸性物质减轻疼痛;A、食醋为酸性,符合题意;B、食盐水为中性,不符合题意;C、肥皂水为碱性,不符合题意;故选A;14.【答案】(1)乳化(2)红(3)ac;H2O(4)【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乳化的功能,能将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2)a、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铁锈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b、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油渍不反应,故油渍不能使用洁厕灵清洗,不符合题意;c、洁厕灵有效成分是盐酸,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盐酸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水垢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3)由图可知,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H2O;(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2)根据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镁、碳酸镁、碱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来解答;(3)根据清洁剂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来解答;(4)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1)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乳化的功能,能将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2)a、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铁锈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b、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油渍不反应,故油渍不能使用洁厕灵清洗,不符合题意;c、洁厕灵有效成分是盐酸,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盐酸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水垢能使用洁厕灵清洗,符合题意;故选:ac;(3)由图可知,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H2O;(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5.【答案】(1)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186(3)AC(4)蒸发结晶(5)3(6)溶解;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随温度的升高,蔗糖的溶解度增大。(2)由图1可知,横坐标为5℃时,纵坐标为186g,即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3)由图1可知,37℃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28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228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114g蔗糖达到饱和,所以,37℃时,将120g蔗糖放入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A为过饱和溶液,由图1可知,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186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93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60℃时B中溶解进去的蔗糖会析出,C为有晶体析出的过饱和溶液,所以,烧杯内一定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C。(4)用竹签蘸取B烧杯中的溶液并快速晾干,属于蒸发结晶。(5)B烧杯中溶有120g蔗糖,降温至5℃时,50g水的烧杯中只能溶解93g蔗糖,析出蔗糖的质量为:120g-93g=27g,而每支棒棒糖9g,能制作支棒棒糖。(6)①根据溶解的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均匀的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可知,棒棒糖放嘴里,会慢慢消失,是因为蔗糖溶解在了水里;②嘴里的温度要比室温高,所以,如果把相同的棒棒糖放在室温的水中,消失的速度比含在嘴里慢,说明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2)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确定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3)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物质质量,由所给物质质量判断是否饱和分析;(4)根据蒸发结晶原理分析;(5)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分析;(6)根据溶解的原理及糖溶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分析。(1)由图1可知,随温度的升高,蔗糖的溶解度增大,故填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由图1可知,横坐标为5℃时,纵坐标为186g,即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故填写:186。(3)由图1可知,37℃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28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228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114g蔗糖达到饱和,所以,37℃时,将120g蔗糖放入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A为过饱和溶液,由图1可知,5℃时蔗糖的溶解度是186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186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50g水最多能溶解93g蔗糖达到饱和,因此,60℃时B中溶解进去的蔗糖会析出,C为有晶体析出的过饱和溶液,所以,烧杯内一定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C,故填写:AC。(4)用竹签蘸取B烧杯中的溶液并快速晾干,属于蒸发结晶,故填写:蒸发结晶。(5)B烧杯中溶有120g蔗糖,降温至5℃时,50g水的烧杯中只能溶解93g蔗糖,析出蔗糖的质量为:120g-93g=27g,而每支棒棒糖9g,能制作支棒棒糖,故填写:3。(6)①根据溶解的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均匀的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可知,棒棒糖放嘴里,会慢慢消失,是因为蔗糖溶解在了水里,故填写:溶解;②嘴里的温度要比室温高,所以,如果把相同的棒棒糖放在室温的水中,消失的速度比含在嘴里慢,说明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故填写: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16.【答案】;HCl、CaCl2;<【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加入熟石灰mg时,由图可知pH<7,盐酸过量,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CaCl2;,列比例式求解得:x=,此时盐酸恰好反应完;改用n 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 ,列比例式求解得:y= ,0.91n<0.99n,故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盐酸会剩余,所以所得溶液的pH<7。【分析】根据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当加入熟石灰mg时,由图可知pH<7,盐酸过量,通过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确定等质量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消耗盐酸的质量,由此确定代替时物质的剩余情况分析。17.【答案】(1)D(2)36.6(3);分解反应;使用贝壳作原料制取氧化钙,氯气循环利用【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海洋中的资源【解析】【解答】(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D.(2)由图可知,蒸发水的质量为10g时,开始析出晶体,蒸发水的质量为60g时,溶质完全析出,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3g氯化钠,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6g氯化钠,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3)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设备C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③上述流程中,使用贝壳作原料制取氧化钙,氯气循环利用,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分析】(1)根据海水中主要成分是水,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不是1:8,故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来解答;(2)根据在40℃时 ,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曲线图分析为,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3g氯化钠,溶解度的定义中是100克水中溶解物质到达饱和状态时的质量来解答;(3)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D;(2) 由图可知,蒸发水的质量为10g时,开始析出晶体,蒸发水的质量为60g时,溶质完全析出,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3g氯化钠,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6g氯化钠,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3)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设备C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③上述流程中,使用贝壳作原料制取氧化钙,氯气循环利用,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8.【答案】;溶液的pH逐渐增大,且到44s时,pH=7;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氯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与③做对照,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再向混合后的液体中加入锌粒,无气体产生,证明盐酸没有了【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解答】(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pH逐渐增大,且到44s时,pH=7,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pH逐渐增大,且到44s时,pH=7或者溶液的pH由小于7逐渐变成等于7或大于7或者溶液的酸碱性由酸性逐渐变成中性或者碱性;(3)通过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由试验③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因此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氯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与③做对照,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4)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5)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6)想要证明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反应,只要证明其中的某种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或量减少即可。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如果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没有气体产生,说明稀盐酸被消耗了,可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故实验操作及对应实验现象为:再向混合后的液体中加入锌粒,无气体产生,证明盐酸没有了。【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是碱,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呈中性,盐酸是酸,二者均不使酚酞变色来解答。19.【答案】(1)四(2)1:4(3)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17.5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7.5%。【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解析】【解答】(1)由表格生成气体的质量可知,第四次加入盐酸后与前三次加入盐酸后并非成比例增加,而且第五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质量不增加,说明第四次时,碳酸钙完全反应。(2)CaCO3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3)=1:4。(3) 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17.5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7.5%。【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每次加入50克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第四次碳酸钙完全反应来解答;(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质量来解答;(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以及鸡蛋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来解答。(1)由表格生成气体的质量可知,第四次加入盐酸后与前三次加入盐酸后并非成比例增加,而且第五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质量不增加,说明第四次时,碳酸钙完全反应,故填写:四;(2)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3)=1:4,故填写:1:4;(3)见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