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标解读】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实际案例,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并分析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2.区域认知: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环境安全中的作用。3.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探讨身边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增强环保意识,理解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4.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实施的例子,并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其实施的意义,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升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环境安全中的作用。(重难点)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环境安全中的作用。(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2016 年 12 月,国家公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统治理,出现问题可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2018 年,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查阅资料,说一说河长的主要职责有哪些。【自主学习】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概况项 目 内 容重要性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环境标准和国际公约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涵盖范围 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门类2.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1)地位: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环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2)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3)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思考交流】探究一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016 年 12 月,国家公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统治理,出现问题可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2018 年,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1.查阅资料,说一说河长的主要职责有哪些。(区域认知)提示: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2.我国推行河长制,有哪些优越性?(综合思维)提示:实行了“河长制”,首先革除了环境污染治理只依赖环保部门的弊病,地方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且自任河长,促进了环保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地方、上游与下游,密切配合协调,真正做到凝心聚力,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针对性训练】1.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制定环境保护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B.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包括国际环境保护公约C.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D.涉及环境的刑法、民法等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2.《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是( )①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②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③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④环境保护标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