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备课资料一、作者身世与创作契机 (一)陆游生平轨迹陆游,作为南宋诗坛的杰出代表,字务观,号放翁,出生于越州山阴,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他诞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的动荡年代。幼年时期,陆游便经历了家国离乱,“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对陆游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自幼勤奋好学,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青年时期,陆游满怀报国之志,投身科举。然而,因他力主抗金,触怒了秦桧等主和派,在科举中屡遭排挤。直至秦桧死后,陆游才得以步入仕途。在为官期间,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积极为收复失地建言献策。但无奈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投降派势力强大,陆游的政治抱负屡屡受挫,多次被贬官。(二)《游山西村》创作背景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因支持张浚北伐,被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回到故乡山阴镜湖的三山乡闲居。从官场的风云激荡到乡村的宁静质朴,巨大的生活落差,让陆游的内心五味杂陈。但乡村的生活也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淳朴的民风、秀美的山水,使他从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中逐渐走出。在这里,陆游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亲身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这些都成为他创作《游山西村》的灵感源泉。在一个闲适的日子里,陆游漫步于山间村落,被眼前的美景和质朴的生活所触动,挥笔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佳作。二、文本精读与艺术鉴赏(一)字词详解1. 腊酒腊月酿制的酒,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口感醇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古代,腊月是农闲时节,人们会利用这段时间酿造美酒,以备节日或招待客人之用。“腊酒”不仅点明了诗歌所描绘场景发生的时间,更透露出乡村生活的传统习俗和浓厚的节日氛围。2. 豚指代小猪,在诗中表示猪肉。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古代农村,猪肉是较为珍贵的食物。“足鸡豚”描绘出农家在丰年招待客人时,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体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尊重。3. 山重水复山峦连绵起伏,水道迂回曲折。这一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复杂的地形地貌,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壮丽。“山重”突出了山峰的高耸和重叠,“水复”则描绘了溪流的蜿蜒和交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4.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明艳。“柳暗”形容柳树的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投下浓重的阴影;“花明”则描绘花朵盛开,色彩鲜艳夺目,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一词语形象地描绘出春天乡村景色的明媚与秀丽,营造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氛围。 (二)诗句解读 1. 首联:奠定情感基调“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人开篇便以亲切的口吻,劝诫人们不要嫌弃农家腊酒的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农家毫不吝啬,用丰盛的饭菜热情款待客人。“莫笑”二字,体现出诗人对农家质朴生活的理解和尊重,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对农家的偏见。“足”字则生动地表现出农家的热情好客,他们倾其所有,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农家的生活场景,更奠定了全诗欢快、和谐的情感基调。2. 颔联: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全诗的核心名句,既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的真实经历,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山峦重叠,溪流纵横,仿佛前方已无路可走。然而,当他绕过一片柳林,穿过一片花丛时,一个美丽的村庄突然出现在眼前。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山水的曲折多变和柳暗花明的奇妙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人生哲理的层面来看,它告诉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就可能会迎来新的转机和希望。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的写法,使诗句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启示性。3. 颈联:乡村民俗风情画卷“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此联由自然景色转入对乡村社会生活的描绘。春社是古代乡村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箫鼓追随”描绘了村民们伴随着箫鼓的节奏,载歌载舞,前往祭祀场所的热闹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活力与生机。“衣冠简朴古风存”则通过对村民穿着的描写,体现了他们生活的质朴和对古老风俗习惯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4. 尾联:情感升华与余韵悠长“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在前三联描绘了乡村的美景、民俗和热情好客的村民后,尾联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表示,如果今后有机会趁着明月出游,一定会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拜访。“若许”“无时”等词,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来到乡村的强烈渴望,一个热爱乡村生活、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诗不仅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还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三)艺术特色1. 叙事、写景与抒情的有机融合整首诗以诗人的游村经历为线索,将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开篇叙事,讲述了在丰年受到农家热情款待的经过;中间两联写景,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尾联抒情,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留恋。叙事为抒情奠定了基础,使抒情更加真实自然;写景则为抒情营造了氛围,增强了抒情的感染力。三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 白描手法的运用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乡村生活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只用简单的语言就描绘出农家的热情好客和生活的质朴。“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寥寥数语,便展现出春社日的热闹场景和村民的淳朴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也使诗歌具有了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3. 对仗工整颔联和颈联对仗极为工整,“山重水复”对“柳暗花明”,“疑无路”对“又一村”,“箫鼓追随”对“衣冠简朴”,“春社近”对“古风存”。对仗的运用不仅使诗歌在形式上整齐美观,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仗,诗人将自然景观、乡村生活和人物情感等元素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思想更加丰富。 4. 蕴含深刻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哲理名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它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的未来。这种深刻的哲理,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永恒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三、主题思想与时代价值 (一)主题思想 《游山西村》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与村民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在乡村中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热情的村民和宁静的生活,这些与官场的虚伪和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诗歌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也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乐观豁达的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追求光明的未来。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人生意义。 (二)时代价值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游山西村》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提醒我们要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同时,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对于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学习诗人的精神,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相信一定会迎来新的转机和希望。此外,诗歌中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描绘,也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