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蓝色多瑙河一、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琴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圆舞曲作品。《蓝色多瑙河》取材于奥地利的母亲河多瑙河,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在三拍子的节奏中,模拟出了多瑙河柔和的水波。而乐曲欢快、深情的旋律,也渗透了维也纳人对故乡的深情与热爱。(二)了解学生本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审美体验和探索创造的实践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义务阶段的音乐学习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嗓音保护的知识,帮助孩子们保护好嗓子。(三)教学目标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因此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应分为以下三点: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2. 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3.通过多种形式的体态律动、音乐创编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多段体乐曲的主题感知,提升音乐素养。(四)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境,根据乐曲的情绪走向,具象为多瑙河河水的变化,与两岸风景的变换。 2. 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二、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计划用情境体验法来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进入音乐所描绘的世界;用启发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合作法来丰富学习形式,鼓励学生边唱边做边演,从中收获知识、形成技能。三、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应当遵循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中进行多种形式的体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编创环节,融入美术、自然、语文等多种学科,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全面发展。四、教学过程本课在音乐教室进行,课前准备有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黑板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指导,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个板块 (一)初步体验 聆听感受(约5分钟)复习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歌曲《抓妈荷》,用同样为三拍子的歌曲作为本课的导入内容。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同时让学生自主编创节奏律动,拍一拍、踩一踩三拍子的节奏为乐曲的学习打下基础。用钢琴弹奏《蓝色多瑙河》第一主题的旋律,让学生以自主编创的律动演绎旋律,一方面为欣赏内容铺垫,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三拍子的认识。引入本课的欣赏内容《蓝色多瑙河》,让学生带着思考听音乐。在课上我会在听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可能是在表现什么样的场景?这段旋律是《蓝色多瑙河》引子部分,表现的是春天万物开始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引导学生将音乐具象化,我会在多媒体课件中,以绿意盎然的春景为背景,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思想。第二个板块 (二)分段欣赏 创设情境承接导入部分的内容,对《蓝色多瑙河》的资料背景进行简单的阐述。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刚才我们听得这个音乐片段啊,就是由管弦乐队所要走的一首经典的作品《蓝色多瑙河》。它的作者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被大家称为“圆舞曲之王”,《蓝色多瑙河》就是他最为著名的一首圆舞曲作品。圆舞曲音乐的典型节奏就是三拍子,我们在课前所编创的三拍子舞步,就可以完美的融入圆舞曲之中。2、《蓝色多瑙河》由五只小圆舞曲构成。我将创设音乐情境,带学生坐着小船畅游多瑙河,根据不同段落的变化,欣赏河流两岸变化的风景。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根据学生对这段的解读,我将创设音乐情境为小船在多瑙河平静的波涛中荡漾,大家享受着春天的美丽和喜悦。3、带领学生跟钢琴学唱第一主题曲的主旋律,在整体学唱之前,我会将本段的三个主音组提取出来,帮助学生找准音高位置。为了营造乐曲的多瑙河情境,我在ppt中会将音组放在三朵小波浪之上,带领学生一边做柯尔文手势,一边唱一唱。他们分别是:135/726/1351。之后再完整得跟琴分句学唱第一圆舞曲的主旋律。为了更加深入的渗透乐曲主题情绪,我还会给旋律填上歌词。因为本段的最后一句音高太高,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要保护他们的嗓音,因此由师生合作完成。进入第二圆舞曲的欣赏部分时,我创设的情境是遇到在河边春游载歌载舞的一群人。在初步听赏感受情绪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加入什么样的打击乐器来为舞蹈伴奏。学生根据音乐和ppt中出示的旋律线可以很容易发现可以用响板和铃鼓结合,进行音乐的演绎。第三圆舞曲与第四圆舞曲听赏时,我计划使用对比听赏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旋律线的走向,分辨出两段音乐分别对应哪个乐谱。在课堂上我会继续用情景法,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情境,带着问题听音乐:在课堂上我会这样说:载歌载舞的景象还在眼前,湍急的多瑙河又带着我们继续旅行。但河流在这里遇到了分叉口。你能根据音乐的旋律走向,听出这两个乐谱分别对应的是哪一段吗?在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后,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情绪,可以用什么样的道具来表现这两段音乐。这两段圆舞曲的旋律连贯、温柔,我会为学生准备蓝色像水一样的绸缎,跟着旋律线来舞动绸缎表现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听变动,,自主诠释音乐。第五圆舞曲我设定情境为来到了旅行的终点,一场真正的华尔兹舞会。在学生熟悉主题旋律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圆舞曲的动作后分组表演。结合课前的三拍子律动,和课件中划圈的旋律线展示。学生可以根据音乐设计简单的动作,用体态律动的方式来体验和展示静态的音乐,加深对乐曲的理解。第三个板块 (二)综合演练 拓展延伸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可以随课件提示复习本课所学的不同律动,巩固对音乐的记忆。欣赏童声合唱版本的《蓝色多瑙河》,听一听不同的版本。小结下课,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结束本课。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各位老师辛苦了!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