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之《卜算子·咏梅》同步课件(共44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之《卜算子·咏梅》同步课件(共44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卜算子·咏梅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新课导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新课导入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新课导入
不畏严寒
你眼中的梅花
经霜傲雪
孤芳自赏
新课导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这里的梅,是王安石笔下品格高洁的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里的梅,是林逋隐居山林向往的清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陆游的咏梅,
看看他心中的梅花,如何傲立寒风,却依旧艳压群芳!
新课导入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整体感知
1、体会托物言志、融情入景的抒情方式。
2、理解词中所表达的词人高洁品格。
3、鉴赏本词意境之美,揣摩本词炼字之妙。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高宗时应礼部试;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政治上主张抗金。他一生创作颇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其中《剑南诗稿》收录九千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著名篇目有《示儿》《书愤》等。
整体感知——走近作者
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下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读这首词,联系陆游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梅花是他的缩影。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词)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咏物诗(意象的形象)
1、抓住作者对“物”的描写。
2、体味作者在“物”中寄托的情感和理想。
(注意一些人格化的描写)
3、常见的表现手法:
拟人、反衬、象征、托物言志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yǒnɡ
歌咏


寂寞

niǎn
碾碎
整体感知——生字词语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整体感知——朗读诗词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孤单冷清。
无人过问。
遭受。
上片: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整体感知——理解词意
【译文】梅花本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出缕缕清香。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任凭。
香气像从前一样。
苦苦,极力。
凋谢。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整体感知——理解词意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精读细研
驿外
断桥
黄昏
黄昏
风雨
意象
感受
偏僻 荒凉
寂寞 孤独
凄凉 愁苦
梅花的生存状况
处境悲凉
1.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在课本上画出。
精读细研
2.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精读细研
3、在上片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的恶劣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的生长环境?
梅花生长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桥边(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外),凄风苦雨(寒风冷雨)的黄昏。表现了梅花不畏困境的顽强精神。
精读细研
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生长环境的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了梅花处境的悲凉。
精读细研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4.词的下片表现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傲然于世 孤傲高洁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坚强不屈 坚贞不渝
精读细研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排挤打击)、坚贞自守的傲骨(孤高气节)。
词人笔下的梅花形象,其实是词人自己的化身,这首词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精读细研
6.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碾”字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精读细研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托梅寄志。梅花生在世上,无意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更不与争艳斗宠的百花争夺春色,只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对于“群芳”的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只求灵魂的纯洁与升华。此中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者的无耻行径。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出作者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谄媚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被碾成尘土,但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
精读细研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托物言志
梅花:饱经忧患的词人
7.“梅花”“群芳”各隐喻什么?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8.这首词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精读细研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背景: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抵抗金国。但是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也不信任他,处处遭遇投降派的打击,从此陷入了孤立。通过咏梅这首词来寄托他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思想感情。
精读细研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1)“更着风和雨”:
象征着作者受排挤、遭贬斥的政治处境;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象征着作者不与奸臣同流合污,不与苟且偷安之徒为伍的决心,
与受人排挤、陷入孤立的境遇。
坚贞不渝的报国之志、爱国热情,
以及高洁脱俗、坚持正义的独立人格。
托“梅” 言志
精读细研
梅花的悲凉处境即是作者的政治遭遇和身世缩影,
梅花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孤高自傲、独立不倚、坚持正义。
以梅自喻,托梅寄志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作者身世之感,但借梅抒出之。上半阕写所遇之世,如此堪愁。下半阕写其生平,不慕荣华而品质坚贞,如梅之耐寒,虽“零落成泥”而香不灭也。
精读细研
读懂陆游
这首词上片以象征和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遭遇,环境被渲染得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以拟人手法写梅花的品格。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
精读细研
而这“劲节”得以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精读细研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课堂小结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
课堂小结——概括主题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课堂小结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拓展延伸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拓展延伸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拓展延伸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布置作业
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
2、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4、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花盛开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词句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5、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3、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词中描写梅花
悲惨遭遇的词句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6.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
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
花的虚怀若谷。
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
也是“香如故”,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D. 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
情绪愤懑抑郁。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
人自身的写照。
B
词中并无批评“群芳”的意思,作者只是用“群芳”来衬托梅花。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7.《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卜算子·咏梅》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自守、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表现了其虽遭遇不幸、命途坎坷却坚持正义的品格,虽粉身碎骨却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1.默写本首诗(写作业本上)
2.完成《学练测评》中本诗的习题。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