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练习
一、单选题
1.“磨剪子嘞,戗菜刀……”某社区积极做大志愿服务“朋友圈”,为居民开展健康体检、义务理发、修理工具等志愿活动,还组织了威信高、口碑好的老党员、老干部,建立“凉亭议事会”、“润泉讲堂”等文明实践点,调解邻里纠纷,提升居民修养。该社区的行动( )
①体现了居民自治的管理优势
②丰富了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
③提升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过渡期以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轮持续组织选派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带着先进理念、资金项目、技术服务奋斗在驻村一线,和乡亲们一起奔向致富路。帮在关键处,扶到心坎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 )
①践行了人民民主理念,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
②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③发挥了基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④扩大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某市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多方参与,在县(市、区)组建政协活动联组,在乡镇(街道)组建政协活动联络组,在有条件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设立委员活动小组,实现议题在一线征集、协商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共识在一线形成。这有利于( )
①丰富基层自治形式,提升治理水平
②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凝聚各方共识
③完善人民政协职能,提升决策质量
④创新政协履职方式,巧解民生难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11月,某社区开展了“爱邻20”协商议事坝坝会。街道社区办公室人员、社区两委、物业代表、居民代表、群众等30余人参与并进行了民主协商讨论,大家围绕绿化环境、建设及维护公共设施展开热议,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开展“爱邻20”协商议事坝坝会( )
①扩大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②创新自治组织形式,保障了居民当家作主
③拓展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
④让居民有序参与民主实践、合理表达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由社区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就改造方案、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协商,由“社区监督委员会”对改造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改造工程真正让大多数居民满意。该地的基层民主自治( )
①保障了基层居民的民主权利,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②以社区监督委员会的形式创新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在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真正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通过对社区的全过程监督提高了居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某民族聚居区社区全面拆除行政化柜台,打造“会客式”服务空间,为各族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和协商议事场所;举办“邻居节”,形成“五邻”活动体系;创作《社区民族公约》快板剧,将不同民族技艺融合申报非遗;开发“石榴云”智慧平台,实现民族政策“一键查询”、矛盾纠纷“线上调解”、民俗活动“云端共享”,以小街区撬动民族团结大能量。此举意在( )
①通过凝聚共识促进共同体意识走向自觉
②通过推动行政改革强化社区的自治功能
③通过文化互嵌夯实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
④通过数字赋能推动直接民主的实践深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某市探索建立“公益低偿、优质专业”的市场化运营党群中心模式,募集社区发展治理基金2000余万元,引进健身、托育、食堂等社区服务项目113个,让基层有阵地、有资金、有项目解决群众所急、服务群众所需、满足群众所盼。该模式( )
①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管理形式,提升治理效能
②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解决发展难题
③有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群众基础
④体现党积极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保障改善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山东某地为推行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村民议事群+线下走访”收集意见、建议,组织党政干部、村民代表及专家召开专题座谈会优化方案。项目确定后,在政务大厅公示并设立“意见箱”接受质询。在实施阶段,村民通过“云监督”平台实时查看进度,年终开展满意度测评。由此可见,该地( )
①确保了当地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②生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③既丰富了民主形式又拓展了民主渠道
④推动我国由程序民主向实质民主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4年5月31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通知》,全文公布了《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①将扩大基层民主这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落到实处
②从根本上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③有助于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
④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人民网开展的2025年全国两会调查活动,让用户在10个热词(正风反腐、依法治国……)中任选5个,之后会根据用户选择的热词,自动生成相应的调查问卷。示例如下:
这种调查方式( )
①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
②利用人工智能推进民主建设
③丰富了民主管理的实践方式
④有力推动全国两会凝聚广泛共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通过设立锦绣共富“嘉”油站,围绕文明评创、志愿服务、治安管理等维度,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推出“信用+”积分体系。该体系以家庭为单位,量化积分,1积分相当于1元人民币,村民可随时到兑换点兑换物品。将“信用+”融入基层治理( )
①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②构建了乡村有效治理长效机制
③有利于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④有利于拓宽和延伸村民自治的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建立民主议事会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近年来,某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模式,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活力,随着一个个诉求得到积极回应,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体现了( )
①该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②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进一步巩固
③该社区居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④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优越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重庆市依托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改革,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治理资源,实现治理力量的有效下沉和高效联动,使基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更有温度。关于“双网格”治理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模式拓展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是我国扩大基层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②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确保了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提升治理效能
③线上网格能够打破时空局限、覆盖多样化群体,有利于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④这一模式使居民成为治理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有利于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重庆璧山河边镇围绕“镇一村(社区)—网格”三级议事协商组织体系,搭建了“线下+线上”协商平台。利用微信群、“渝快办”等进行人民建议意见征集与商讨,通过镇级议事厅、村民议事亭、“三级院坝会”等平台,联动人大、政协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等齐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开展协商,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基层治理。该体系( )
①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②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③整合多元力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治理效能
④便于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务管理,与政府有效沟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浙江武义县后陈村自2004年成立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以来,所有村民都可来旁听的每月一次的村务、财务公开“唱账”会议延续至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做法被全国人大写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务监督相关内容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陈经验”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唱账”实现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提升了“众心”满意度
②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做法杜绝了村干部贪腐及滥用职权
③该村用“民主的方法”找到了“民生的解法”
④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推动清廉乡村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M社区建立“开放空间居民议事厅”,在既定的议事规则下,居民对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事务畅所欲言,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形成了“微信议事厅” “网格议事厅” “楼宇议事厅”等细分载体,社区许多公共问题得以解决。这一做法( )
①创新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彰显了社区的自治功能
②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提高了基层政府治理效率
③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④实现民事民定,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某校学生开展“走进温泉看变化”的研学活动,其中搜集到如下资料:“今天召集大家开会,主要讨论我们村种植烟薯地瓜的事……”温泉镇某村实施“阳光”治村,搭建“智慧小庄”服务平台,从“必须公开的”到“群众想知道的”,从“重大事项”到“每日工作”等都“晒”出来,让群众明明白白、干部清清白白,不断提升乡村新气象。
结合材料,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角度,分析该村村务“晒”出来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楼栋建立一个党支部,党员挂牌亮身份,逐步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党员家庭户”四级党组织网络,社区相继成立以“两委”为核心,由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组成的“居民议事会”“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居民事务志愿服务站”“物业事务监委会”,并探索出“社区党委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和居民代表审议、社区公示决议”的“四步议事工作法”。涉及动用物业费、社区建设的大事,就到“居民议事会”上议一议。商定后,志愿服务站出人落实。如今,M社区还吸纳7名驻区单位加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活跃着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家教服务、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各个种类的社区服务队,有效破解社区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不精准难题。经历20多年艰辛探索,M社区涅槃重生,成为全国文明社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概括M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抓好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会形成生产力、凝聚力、战斗力。
云南省云龙县某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蹚出了一条产业集聚、农民受益、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经过换届选举,组建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骨干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坚持把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党员干部身上,根据村情,让党员干部直接帮扶农户发展特色经济烤烟产业,为全村群众增收创富;村委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筑牢群众观念,实现全民参与,议事决策人人共商、民生监督人人共通、选树典型人人共评,回应堵点痛点,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如今的村庄,彰显出生态宜居之美、产业兴旺之美、乡风文明之美。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该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经验启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记载,清康熙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京城做官时,老家桐城的亲人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宅基地发生争讼,张家人便写信给张英求助。张英获悉情况后,当即给家人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诗信后,家人顿悟,主动让出三尺界墙。邻居深受触动,亦退让三尺界墙。于是安徽省桐城市就有了这条六尺巷,有了这一传诵千古的六尺巷佳话。今天的“六尺巷”已不单单只是那条街巷个体,而是由“礼让”牌坊、“懿德流芳”牌坊、诗画照壁、太湖石等一众主体建筑构成的文化景区。
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从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实现了矛盾纠纷总量、万人成讼率大幅下降,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如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B B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A D D
1.B
【详解】①③:材料中社区改善志愿服务、加强文明实践等行为,发挥了居民主体作用,建立起友好邻里环境,体现了居民自治的管理优势,也提升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社区建设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②排除。
④:该社区组织威信高、口碑好的老党员、老干部建立文明实践点,调解邻里纠纷,提升居民修养,说明其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涉及“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A
【详解】①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践行了人民民主理念,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应该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③排除。
④:公民的民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④排除。
故本题选A。
3.C
【详解】①:基层自治形式特指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材料中的行动属于协商民主范畴,并未丰富基层自治形式,①不选。
②:“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通过政协平台将协商民主机制引入基层,群众直接参与议题征集、协商和问题解决,体现了协商民主的优势,有助于破解治理难题,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履职方式的创新,未涉及完善人民政协职能,③不选。
④:人民政协在基层组建政协活动联组、政协活动联络组和委员活动小组,将履职触角延伸至一线,创新履职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④正确。
故本题选C。
4.D
【详解】①:居民民主管理的权利由法律规定,该活动提供了其行使权利的渠道,并未扩大权利本身 ,①排除。
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仍然是居委会和村委会。协商议事属于参与方式的创新,而非组织形式变革 ,②排除。
③:该活动通过多方代表参与协商讨论,为居民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新平台,拓展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③正确。
④:组织街道、社区、物业、居民等多方主体进行民主协商,有助于居民有序参与民主实践、合理表达意见,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B
【详解】①③:该地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协商老旧小区改造事项,并组建“社区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保障了基层居民的民主权利,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在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真正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没有涉及创新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②排除。
④:材料体现出社会监督委员会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监督而非对社区的全过程监督,④排除。
故本题选B。
6.B
【详解】①:社区通过“会客式”服务空间、协商议事场所和“邻居节”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与共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其从自发走向自觉,①正确。
③:创作《社区民族公约》快板剧、融合不同民族技艺申报非遗,体现了文化互嵌,通过文化交流夯实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③正确。
②:社区不是行政机关,拆除行政化柜台并非行政改革,②排除。
④:直接民主的实践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石榴云”智慧平台的建设主要提供便民服务和信息共享,属于社会治理技术手段创新,并未推动直接民主实践深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B。
7.C
【详解】①:该行为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但提高了治理效能,①不选。
②③:某市探索建立“公益低偿、优质专业”的市场化运营党群中心模式,让基层有阵地、有资金、有项目解决群众所急、服务群众所需、满足群众所盼,这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群众基础解决发展难题,②③入选。
④:党没有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建设是政府的职能,④不选。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①:该地通过多种方式保障民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但“确保”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该地从收集意见建议、优化方案、公示接受质询,到实施阶段的实时查看进度以及年终开展满意度测评等,贯穿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民参与民主的各个环节,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②正确。
③:该地运用“村民议事群+线下走访”“云监督”平台等多种形式,还设置了专题座谈会、政务大厅公示、意见箱等不同渠道来保障民众参与民主,既丰富了民主参与的形式,又拓展了民主的渠道,③正确。
④:我国的民主是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的民主,不存在从程序民主向实质民主转变的说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D
【详解】①: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就地方法规的制定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与基层民主无关,①排除。
②:我国制定法规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是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正确。
③:征求意见的主体是江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而不是人大代表,题干不反映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③排除。
④:制定法规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公众参与具有广泛性;公众通过参与制定法规的具体实践,保证了当家作主,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①:题干中的“生成问卷”仅是民主参与的一种技术手段,把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视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夸大了其作用,①排除。
②:题干所述的“自动生成调查问卷”体现了利用人工智能推进民主建设,来提高公民有序参与、表达意见的效率,②正确。
③:材料未体现民主管理,③排除。
④:题干中的调查活动是围绕全国两会展开的,通过收集用户对热词的选择,有助于凝聚广泛共识,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C
【详解】②③:设立锦绣共富“嘉”油站,围绕文明评创、志愿服务、治安管理等维度,量化积分,将“信用+”融入基层治理,这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起乡村有效治理长效机制,②③正确。
①④: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居)委会,材料做法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也没有拓宽村民自治的范围,①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④:近年来,某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模式,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活力,随着一个个诉求得到积极回应,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体现了该社区居民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提高,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优越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指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在城市,则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的人大和政府。这在材料中没有涉及,②排除。
③: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但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3.D
【详解】①:基层民主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①错误。
②: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有利于提升治理效能,但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确保了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说法过于绝对,②不选。
③④:重庆市依托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改革,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治理资源,实现治理力量的有效下沉和高效联动,使基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更有温度,这说明线上网格能够打破时空局限、覆盖多样化群体,有利于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也说明这一模式使居民成为治理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有利于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A
【详解】①:题干中“三级议事协商组织体系”“联动人大、政协”等体现了协商民主,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基层治理,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①正确。
③:通过整合村民代表、党员干部、乡贤等多元力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③正确。
②: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而不是该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②不选。
④:基层治理属于群众自治范畴,而非直接参与政府公共政务管理,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①:“唱账”属于民主监督和公开透明,而“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更强调民主协商,①排除。
②:“杜绝”表述绝对化,监督制度能减少贪腐,但无法完全根除,②排除。
③:后陈村通过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公开村务和财务,有效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民主的方法”与“民生的解法”的结合,③正确。
④: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强化了对村级权力的制约,被写入法律和中央文件,说明其有助于推动清廉乡村建设,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D
【详解】①:居民自治的组织是居委会,题干诸多议事厅是管理形式的创新,而不是居民自治组织的创新,①排除。
②:题干诸多议事厅是基层管理形式,并不是基层政府,题干做法并没有提高基层政府治理效率,②排除。
③④:题干诸多议事厅解决社区许多公共问题,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居民对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事务畅所欲言,并提出解决方案,实现民事民定,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①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基层民主实践。
②有利于村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
【分析】背景素材:温泉镇某村实施“阳光”治村
考点考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分析该村村务“晒”出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关键信息,并调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分析设问的意义。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该村通过搭建“智慧小庄”服务平台,让村民积极参与。→可联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②:该村通过搭建“智慧小庄”服务平台,村里的“重大事项”和“每日工作”通过“晒”出来,使群众明明白白、干部清清白白。→联系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18.①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基层治理核心体系。
②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③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④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分析】背景素材:M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
考点考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群众自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概括M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每个楼栋建立一个党支部,党员挂牌亮身份,逐步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党员家庭户”四级党组织网络→可从坚持党的领导的角度分析:基层治理要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②:社区相继成立以“两委”为核心,由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组成的“居民议事会”“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居民事务志愿服务站”“物业事务监委会”,并探索出“社区党委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和居民代表审议、社区公示决议”的“四步议事工作法”→可从基层群众自治的角度分析:基层社区治理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③:M社区还吸纳7名驻区单位加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活跃着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家教服务、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各个种类的社区服务队,有效破解社区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不精准难题→可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分析社区治理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9.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战斗力,为乡村振兴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②强化责任担当,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生产力基础。③坚持治理主体多元,创新治理模式,强化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④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执政为民,形成强大合力,助力乡村振兴实现。
【分析】背景素材:云南省云龙县基层治理
考点考查:坚持党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从坚持党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经过换届选举,组建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骨干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可从坚持党的领导角度阐述为乡村振兴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关键词②:实现全民参与,议事决策人人共商、民生监督人人共通、选树典型人人共评→可联系基层群众自治知识分析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
关键词③:坚持把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党员干部身上,根据村情,让党员干部直接帮扶农户发展特色经济烤烟产业,为全村群众增收创富→可从强化责任担当阐述坚持求真务实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生产力基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①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统筹协调基层治理,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②传承“礼让和谐”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邻里和谐,减少矛盾纠纷。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群众说事”“网格管事”,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实现多元共治。通过“礼让和事、多元解事”,整合多种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分析】背景素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考点考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如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传统故事六尺巷传递的邻里和睦相处的思想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中得到了传承→可联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重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有效信息②:“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可联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领导核心的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行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创新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率。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