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语文(含答题卡+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语文(含答题卡+答案)

资源简介

(
2 0 2 5
-


)


线





)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 十 五 )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


线







)
名校调研系列卷 ·七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人教版)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生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从惊蛰到春分,草木萌发,原本销声 匿迹的昆虫又重新活跃起来。人们过去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最早可以追溯到 周代。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春日里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成为过去, 盛夏便天衣无缝地到来,那将是一场更加别致的体验。生活也是如此,纵使时光流 shi, 人们总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1 ) 追 溯 ( ) (2)流 shì( )
2.语 段 中 画 横 线 的 成 语 使 用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 ) ( 2 分 )
A. 销声匿迹 B. 花香鸟语 C. 草长莺飞 D. 天衣无缝
3.语段中“草木”“活跃”的词性分别是 。 (2分)
4.请你再写出两个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语段中出现的除外)(2分)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3)《木兰诗》中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边疆战事惨烈的 诗句是:
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诗是:
(
二、阅读(45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材料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材料二:
初,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于濡须①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 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②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 ”权 曰:"善!"遂作濡须坞。春,曹操率四十万进军濡须。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 其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乃撤军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濡须:水名。②立坞:建立营寨。坞,防卫用的营寨。③蹙:急迫,紧迫。
6.材料一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分)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权,掌权) B.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C. 见往事耳(看见) D.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8.请用"/"给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上 岸 击 贼 洗 足 入 船 何 用 坞 为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
10.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材料一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结友而别”,略写吕蒙好学,详略得当。
B.材料一中,鲁肃情不自禁发出赞叹,侧面表现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C.材料二中,吕蒙建议在濡须建立营寨,他的建议得到了孙权的赞赏。
D.两则材料在刻画人物时都以语言描写为主,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1.孙权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母 亲 的 戏 曲 人 生
① 母亲一生痴迷戏曲,而中国戏曲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滋养了她一生。
②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式收音机,银灰色,方方正正的。从早到晚,它都热热闹闹 地播放着戏曲。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干活,做饭、洗碗、喂猪、织毛衣……甚至下田干活, 她也用小布袋把收音机背在身上,农活干得行云流水,戏词也唱得欢天喜地。
③ 母亲常常边听戏边给我讲:“戏如人生,戏里讲的都是我们这辈子的大道理,知识 多着呢。"母亲虽然只上了几年学,但戏曲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了她为人处 世、教育子女的最生动的教材。
④ 母亲听的戏曲中,有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也有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穆 桂英,还有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阿庆嫂、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这一个个生动鲜 活的人物形象,如春风雨露,没润着母亲的心田,丰富着她的精神世界。
⑤ 母亲不仅喜爱听戏,也喜爱看戏。我们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农村, 但哪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子唱戏,方圃十几里的人都赶去捧场。 考 生
到了农闲季节赶庙会,也有戏班子搭台唱大戏。每逢此时,母亲就会早L 座 位 序 号
语 文 试 卷 第 2 页 ( 共 8 页 )
七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十 五 )
早地把家务活做完,家禽家高安置好,打扮得清清爽臾带我们去看戏。
⑥ 别人去看戏,都是看个热闹,母亲却能看出门道。回来的路上,她总会眉飞色舞地 给我们讲解今天的戏,从演员妆容、造型到唱词韵律、节奏,俨然成了戏剧评论家。
⑦ 父亲有时候调侃道:"人家专业演员唱得不好,你能唱得好 "母亲则神采飞扬地应 对:“当然,如果我上台,照样唱得好!”父亲笑而不语,我却深信不疑。因为,有好几次,我 从梦中醒来,看到母亲 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唱戏。那时,夜凉如水,月色擦人,母亲姿态 优美,声音轻曼悠扬。那是 一 个和平日里完全不 一 样的母亲,月色在她周身镀上 一 层银 白,闪闪发光。
⑧ 有 一 次,戏班子到我们村来唱戏,就住在我家。第二天下起了小雨,戏班子休息半 天。班主是父亲的老相识,知晓母亲酷爱唱戏,就趁机帮母亲圆梦。化妆师开始给母亲 装扮。扑粉、搽胭脂、画眉眼、涂口红、贴片子、束发、戴头面、插花,每一道工序都细致入 微,最后凤冠霞帔,穿戴整齐。
⑨ 开场锣鼓 一 响,巾惘女英雄移桂英闪亮登场了。母亲手中花枪 一 耍,雉翎 一 甩,飒 爽英姿地晃云手,开唱:“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我保国臣 … … ”母亲唱腔 圃润悦耳,眼波流转。无论是台步、云手、水袖、眼神,招招式式都散发出巾帼豪气。
⑩ 这是属于母亲 一 个人的舞台。此时的她,不再是普通的农家妇女,而是保家卫国 的女将军,痴爱戏曲半生的母亲,终于圆梦了!
① 台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站在雨中默默无言,注视着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母亲。我 看到 一 旁的父亲激动得流下两行热泪。虽然没有相机,不能记录下那 一 刻,但是,那天的
一 幕幕却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相册里,熠熠生辉。
母亲在56岁时因病早逝。她下葬的前 一 天,父亲特意请了戏班子到我家,热热闹 闹唱了 一 天 一 夜, 一 生痴爱戏曲的母亲可以含笑九泉了。
B 母亲的 一 生都在追寻、守护她的戏曲梦想,戏曲丰盈了她的精神世界,又滋养、陪 伴了地 一 生,而她的 一 生又何尝不是 一 出精彩的戏曲
12. 文章围绕“戏曲”讲述了 一 个温情的故事,请你根据下面的表格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及父亲的情感态度变化。(3分)
母亲的戏曲人生 父亲的情感态度
痴迷戏曲,干活听戏 /
① /
独自练习,梦想登台 调侃与怀疑
② 激动与骄做
戏曲陪伴,一生精彩 ③
13. 赏 析 下 面 句 子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表 达 效 果 。 ( 3 分 )
回来的路上,她总会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今天的戏,从演员妆容、造型到唱词 韵律、节奏,俨然成了戏剧评论家。
14. 文 中 的 母 亲 给 你 留 下 了 怎 样 的 印 象 请 结 合 文 章 内 容 分 析 。 ( 4 分 )
语 文 试 卷 第 3 页 ( 共 8 页 )
15.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 - 19题。(11分)
山里栗花开
李 月 玲
①我的家乡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盛植栗树。 栗 花 一 旦 绽 放 , 便 霸 气 十 足 地 遍 布 整 个 县城的山坡、平地,遮住山绣球、山茉莉以及其他 一 切零星的野花。山里风大,栗花在苍 翠间随风舞动,像翻滚的海浪,像没天的繁星。
② 栗子花香味独特,浓郁醇厚。这香气随风飘过山林,飘过田野, 一 直飘进农户家的 院子里。“重醉了,吃饱了,灌了一肚子香。”农人满面喜气地说。这个季节,他们要蹲在 栗树下拔草,把树根周围的草清理干净,秋天好捡栗子。守着村里栗树林干活的农人,不 少已是做爷爷的人了。
③ 我爷爷在世时,除去种地,每年都要打理进了城的儿女们的栗树。春天,儿子们匆 匆回来,给栗树剪完枝,又匆匆地回市里。爷爷捡拾掉落 一 地的枝条,在栗树周围挖沟, 撒上肥,期待着栗树茂盛地长起来。夏天,栗树开花前,再给采树来 一 次夏剪。待花落 了,再施 一 次肥。秋天,成熟的栗子掉落,爷爷就拿起口袋,钻进栗子坡去捡掉落满地的 采实。
④ 爷爷用栗果喂饱 一 个个口袋后,儿女们也差不多要回家处理现成的果实了。大部 分栗子换成钱,少部分栗子带回市里,炒着吃。其实,我们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种 柔子,如今,家乡的生活里,栗子无处不在,就连新人结婚,也要在新娘的被角里缝几颗饱 满的大栗子和甜枣,祝福新人"早立子"。
⑤ 一 年秋天,从老家回来的姑姑告诉我,爷爷给我攒了一 大袋栗子,让她给我捎来, 临走时地给忘了。我连说没事没事,也没放在心上。 一 个 月 后 的 某 天 , 我 回 老 家 看 爷 爷 , 他 像 以往那样看着我嘿嘿地笑,然后转身回屋,从柜子上拎起个塑料袋,里面居然是黄澄 澄的采仁!栗仁有十几斤。我知道,生栗子去皮很难,栗子表皮坚硬不说,栗仁外面还包 裹 一层茸毛软皮,极其难剥。这么多生栗仁,爷爷得用多少时间剥完呢 我眼眶酸胀,不 敢再看爷爷热切的眼晴,只得抬头看向窗外的院子。耳边是爷爷絮尔的话。他说给我留 的柔子,他怕放坏了,天天睡觉前剥点 … … 我抓住爷爷的手,他粗糙的手掌令人心疼。
⑥ 而今,虽然栗树仍像往年一样,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但却没人拿着口袋等待栗 子成熟落地、等着我们回家去拿了。父亲带领我们钻进栗子坡捡拾掉落 一 地的栗果,我 才体会到爷爷每年秋天捡柔子的辛苦。我们猫着腰,循着栗果的踪迹, 一颗 一颗拾起,时 间 一 长,腰酸得像缀上了秤砣。九十岁的爷爷每年要捡满好几袋,他的腰要疼多久呢 可我从没听过他抱怨。也许,当爷爷看到满地油亮可爱的栗采,想到儿女们回家来拿走 满满几袋栗子,内心更多的是兴奋和欣喜吧。
⑦ 看看 一 地栗果我又想起爷爷总爱让我们猜谜语:刺猬猬,套红袍,红袍裹着毛绒 袄,袄里睡个小胖小。这个谜语太简单了,我们都懒得应,但爷爷觉得他把我们难住了, 得意地笑着。栗花再开时,没人再给我们说这个避底显而易见的谜语了。但萦绕在每 一 处空气中的栗花香,总让我想起爷爷那袋如珍宝 一般的栗仁,心头顿时涌起无尽的思念。
⑧我站在栗树林里,那被栗花香味填得严严实实的树下,却空空荡荡。
语 文 试 卷 第 4 页 ( 共 8 页 )
(


线


要 答

)
七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十 五 )








16.【那事】本文由香味独特,浓郁醇厚的“栗花”串联起记忆中的人与事。请参考示例, 梳理文章内容。(2分)
农人在栗树下拔草——(1) ——儿女回乡处理栗果—一
(2) ——父亲领我们捡栗子——爷爷让我们猜谜语
17.【那景】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
柔花一旦绽放,便霜气十足地遍布整个县城的山坡、平地,遮住山绣球、山茉莉以 及其他一切零星的野花。山里风大,栗花在苍翠间随风舞动,像翻滚的海浪,像没天 的繁星。
18.【那人】这篇散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请从重音、语调两个角度为文中第
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3分)
一个月后的某天,我回老家看爷爷,他像以往那样看着我嘿嘿地笑,然后转身回 屋,从柜子上拎起个塑料袋,里面居然是黄澄澄的栗仁!
19.【那情】文章读来笼罩着淡淡的忧伤,请重点阅读下列语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忧伤
体现在何处。(3分)
守着村里栗树林干活的农人,不少已是做爷爷的人了。
我爷爷在世时,除去种地,每年都要打理进了城的儿女们的栗树。
我站在栗树林里,那被柔花香味填得严严实实的树下,却空空荡荡。
(四)名著阅读(5分)
20.下列选项中对《骆驼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祥子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拼了全力才赚出了一辆车。
B.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八岁的时候就跑到城里来。
C.《骆驼祥子》里还描写了很多祥子周围的人物,刘四、虎妞、小福子、孙侦探等,展示 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骆驼祥子》这本书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 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京味儿”。
21.祥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塑造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在祥子跌宕起伏的悲惨 命运中,曹先生、小福子等对样子的命运都有不同的影响。请结合小说内容,从这两 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分析其对祥子的影响。(3分)
语 文 试 卷 第 5 页 ( 共 8 页 )
(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2.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学校开展“我的 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招牌猜一猜】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很多招牌富有深厚的文化意味。请你 给下面两个招牌写出相应的店铺类型。(2分)
①杏花村 — — ( ) ② 悬壶阁——( )
(2)【对联选一选】中考即将来临,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副合适的对联来表达对 初三学长学姐们美好的祝福( )(2分)
A.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B.白雪抚人片片醉 红梅舒枝点点春
C.身份老健如南山劲松 丰衣足食享幸福晚年
D.书山比豪气登顶折桂 学海竞风流劈浪夺魁
(3)【吆喝品一品】市场上,两个商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卖萝卜的吆喝道:“快来买, 梨样甜!"卖梨的也吆喝道:“不买白不买,萝卜样的价!"人们听了捧腹大笑。(2分)
①卖萝卜小贩吆喝的意思是:
②卖梨小商贩吆喝的意思是: 。
(4)【观点说一说】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 语,如“YYDS"(意为:永远的神);“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等。另一方面,中考不提倡 用网络语言作文,你认为中考作文是否可以用网络语言呢 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 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4分)
(二)写作(50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生活中让人温暖的时刻有很多:你拎着大包小包回家,走在你身前的人会为 你打开小区大门;你在外赶路,突然下起了雨,身后有人为你撑起一把个;你上了公交 车,却发现口袋里没有零钱,有乘客主动替你解了围……这些让人温暖的小事,常在 不经意发生,看上去微不足道,却令人难以忘怀。
请以“难以忘怀的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蹒珊学步的孩子碰撞到桌角,撞出的是一阵眼泪汪汪的哭泣,下次路过桌角会绕 道;清泉和石头的碰撞,撞出的是一曲泠泠作响的自然之歌,自然之美;姜汁和牛奶的 碰撞,撞出的是一杯香醇央滑的特色美食“姜撞奶”……
碰撞是挫折,也是锤炼,带来进步;碰撞是摩擦,是冲突,也有收获;碰撞产生新的 事物,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语文试卷第6 页 ( 共 8 页 )
七年下·语文(省命题) (十五)
19×23=437
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二 S S
19×23=437
语文试卷 第8页(共8 页)
(
请 勿 污 染
!
)■
名校调研系列卷 ·七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人教版) 答题卡
姓 名 ,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准 考 证 号 .
(



)1.请考生答题前将自己的性名,音考任号码填写济楚。
(
缺考标记考生禁
填!由监考故师
) (









) (
2.请格准考泛条思司盐照在[条形码黏贴处]
的方板内,
)|注3.选狮民必余使用2B相笔羽全,作改时谓用橡皮锯干净再镇作:年
用四色的签字笔|意选择压必瓶用0.5毫米国色的签字笔作答,不准用涂改液、修正您、 填 涂 。 事刮纸刀作改:字进工坚。
(


)项4.请按屋国号项序在各巨的答国区域内作答,后出答屈区域的答案
□ 无效,在早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听会、不宴破、不界氧。
一 、 积 累 与 运 用 ( 请 用 0 . 5 m m 黑 色 签 字 笔 作 答 )
1. (1)_ (2)_
2-
3..
4..
5(1)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阅读(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 ) 7._ 8 . 上 岸 击 贼 洗 足 入 船 何 用 坞 为 ! 9. (1) (2)_ 10. 11. (二) 12.① ② ③ 13._ 14、 5.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相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十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 16. (1) (2)
17._
18.
19.
(四) 20.
21.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综合性学习 22. (1)①_ ② (2)_ (3)①_ ②_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3. (二)写作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00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十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非答题区域
△ an唑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白 色
·
请 勿


)
+
名校调研系列卷 · 七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人教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 . (1)sù (2) 逝 2. D 3. 名词 动词 4.示例:清明、立夏。 5. (1)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深林人不
知 明月来相照(第1-4题每题2分,第5题每句1分,写错诗句、多写、漏写不得分)
二、(一)6.北宋(宋代)(1分)
7.C(2 分 )
8.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共2分,每处1分)
9. (1)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地阿蒙了!(2)孙权率领 七万军队抵御曹操,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共4分,每小题2分)
10.A(2 分 )
11.示例:材料一中,孙权关心部下,为吕蒙着想,劝说吕蒙学习;孙权善劝,现身说法, 成功劝说吕蒙学习;孙权好学,经常读书。(答出两点即可)材料二中,孙权知人善用, 他听取吕蒙的建议,建立了濡须营寨,成功抵抗曹军;孙权治理有方,他带领的军队 “军伍整肃”。孙权的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共4分,每则材料2分)
(二)12.①积极看戏,讲解戏曲;②登台唱戏,圆梦舞台;③怀念与尊重。(共3分,每 空 1 分 )
13.“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此处生动地写出母亲讲解戏曲时兴奋、愉悦的心情, 展现了她对戏曲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能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母亲对戏曲的痴迷和投 入。(3分)
14.①热爱戏曲。从早到晚听戏,干活时也背着收音机听戏,还独自练习唱戏,渴望登 台表演,体现出她对戏曲的痴迷;②勤劳能干且做事麻利。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做饭、洗 碗、喂猪、织毛衣等,农活也干得行云流水;③有追求。尽管生活在偏远农村,但她一直 怀揣着登台唱戏的梦想,并努力练习,最终圆梦,展现出她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答出 两点即可)(共4分,每点2分)
15.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强调戏曲对母亲一生的重要意义,赞美母亲如戏曲般 精彩的人生;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母亲的戏曲人生”这一主题得到 升华。(共4分,内容和结构各2分)
(三)16. (1)爷爷打理儿女们的栗树 (2)爷爷为“我”攒栗仁、剥栗仁(共2分,每空1 分)
17.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栗花盛开时遍布山野、极具气势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对栗花的喜爱之情。(共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18.朗读设计:“居然”应重读,语调上扬,“嘿嘿地笑”“转身”“拎起”等词也可适当重 读,语调平稳且稍慢,“黄澄澄”语调可稍轻快。理由:这样的朗读设计能够通过重音 和语调的变化,将爷爷对“我”的疼爱以及“我”看到栗仁时的惊讶与感动之情充分展 现出来,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共3分,朗读设计1分,理由2分)
19.乡村劳动力流失、逐渐走向衰落的忧伤;乡村老人孤独劳作,儿女无法陪伴在侧的 无奈与忧伤;作者对爷爷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的孤寂与忧伤。(3分,每点1分)
- ( 十 五 ) -
(四)20.B(2 分 )
21. 示例一:曹先生是祥子遇到困难时最想投奔和依靠的人。曹先生同情祥子,给予祥 子帮助、关心和信任,他让祥子感受到了温暖、安慰和做人的尊严,使祥子燃起对生活 的希望。示例二:小福子是祥子真正喜欢的人。与祥子共同的悲惨命运拉近了他们之 间的距离。虎妞死后,小福子让祥子对生活又有了希望。但小福子的死,让祥子的美 好愿望再次破灭,最终堕落为行尸走肉。(3分)
三、(一)22. (1)①酒坊(酒馆/酒铺) ②药铺(共2分,每小题1分) (2) D(2 分 )
(3)①我的萝卜和梨一样甜 ②我的梨和萝卜一样便宜(共2分,每小题1分) (4) 示例一:我赞成中考能使用网络语言。网络用语来自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 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 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 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 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因此我不赞成中考能使用网络语言。(4分)
(二)23.写作略
评分标准:(1)满分50分。(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表达真情 实感、书写美观、标点使用正确、行款格式规范)
(2)一等:47-49分,基准分48分。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 富有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3)二等:38-46分,基准分42分。主旨明确,表达流畅。
(4)三等:30-37分,基准分34分。主旨基本明确,文从字顺。
(5)四等:30分以下,基准分2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行款格式不 规范。
- ( 十 五 ) -七年下·语史(省命烟)(十五)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下第一次月者试卷
语文(人敖版)
材料
初,吕荣闻曹操欲东兵,武孙权于需须即立坞”。济将皆可:“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
0

总分
坞为!"蒙目:“兵有利纯,战无百胜,如有避运,救步特人,不跟及水,其符入船乎?“权
题号
曰:“善!”遂作濡须坞。春,曹操率四十万进军濡须。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


得分
其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乃撒军还。
得分评卷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别改】
积累与运用(15分)
【注释】①濡须:水名。②立坞:建立营寨。坞,防卫用的营寨。③蹙:急迫,紧迫。
6.材料一选自《资治通整》,作者是
(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生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徐。从惊费到春分,草木萌发,原苯销声
A.卿今当涂挚事(当权,学权)
B.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匿运的昆虫又重新活跃起来。人们过去讲究春分奈日,秋分祭月,此俗最平可以追溯到
C.见往事耳(君见)
周代。容而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两之后,东日里的花香乌语、苹长鸷飞都成为过去,
D.及鲁谢过寻阳(经过)

线
盛厦便天衣无邂地到来,那将是一场更加别致的休验。生活也是如此,纵使时光流Sl,
8请用“/”给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人们总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上岸击贱流足入船何用坞为!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追湖(
(2)流shl(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荣!
2.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销声匿迹
B.花香鸟语
C.草长酱飞
D.天衣无缝
(2)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

3.语段中“草木”“活跃”的词性分别是
。(2分)
4,请你再写出两个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语段中出现的除外)(2分)

10.下列对两侧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结友而别”,略写吕获好学,详略得当。
5.在下面田字格中筑写古诗名句。(7分)
B.材料一中,鲁肃情不自禁发出赞叹,侧面表现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坠明堂。
C.材料二中,吕蒙建议在濡须建立营寨,他的建议得到了孙权的费赏。
D.两则材料在刻画人物时都以语言描写为主,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木兰诗》)
11.孙权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两则材料简罢分析。(4分)
2
上十十口何人不起做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木兰诗》中使用互文的悠辞手法写边疆战李 烈的诗句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母亲的戏曲人生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诗是:
①母亲一生痴递戏曲,而中国戏曲所兹含的传玩文化,也滋养了地一生。

②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式收普机,纸灰色,方方正正的。从平到院,它都热热闭闹
地播放肴戏曲。毋亲一边听戏,一边干活,做饭、洗碗、喂精、织毛衣…甚至下同千活,
她也用小布袋把收音机背在身上,农活干得行云流水,戏词也唱得欢天喜地。
得分评卷人

二、阅澳〔45分]
③母亲常常边听戏边给我讲:“戏如人生,戏里讲的都是我们这裴子的大道双,知识
多者呢。”母亲虽然只上了儿年学,但规曲里蓝含着丰高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了地为人处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世、教宵子女的最生动的教材。
材料一:
④母亲听的戏曲中,有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也有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移
初,权谓吕蒙日:“年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蓝岂欲卿治
桂芙,还有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何庆淀、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这一个个生动裤

经为博士邪!但当莎指,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款若张?贰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活的人物形象,如春风雨瑶,没润着母亲的心田,丰密着地的精神世界。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钟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萦曰:“士
⑤母亲不仅喜爱听戏,也喜爱看戏。我们虽然生活在偏运的农村,「
别三日,即更刮目招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递拜蒙母,结友而别。
但哪索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子唱戏,方司十几里的人都赶去拆场。
考生
(速自司马光《孙权功学》】
到了农闲季节妊庙会,也有戏班子搭台唱大戏。每违此时,母亲就会平座位序号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