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二) 酸、碱、盐考向一 溶液的酸碱性(一)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 用分光光度计测不同颜色的溶液,其可见光吸收峰波长范围不同。现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紫甘蓝汁和第1题茶花汁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吸收峰波长,其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紫甘蓝汁滴入白醋中,溶液显蓝色B. 茶花汁可用于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C. 在pH为0~14范围内,可见光吸收峰波长变化越大的汁液越适合作酸碱指示剂D. 往滴有紫甘蓝汁的盐酸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由红紫色变为绿色(二)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2. 下列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血液(7.35~7.45) B. 胃液(0.9~1.5) C. 唾液(6.6~7.1) D. 胆汁(6.8~7.4)3. 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B. 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C.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 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三) 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 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胃液呈较强的酸性,空腹大量饮水会使胃液的pH短时间内下降B. 血液呈弱碱性,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CO2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会上升C. 用蘸过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定其pH,结果一定会偏大或偏小D. 头发应该在弱酸性环境中养护,普通洗发水的pH的范围是7.5~9.0,护发素的pH的范围是6~7,所以洗发时应该先用洗发水,后用护发素考向二 常见的酸和碱(一) 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的腐蚀性、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5. 用硫酸进行下列实验,存在错误做法的是 ( )A. 干燥:用浓硫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B. 稀释:将1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加入90 g水C. 制备: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D. 除锈: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6. 钴(Co)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及相关性质如表。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 )物 质 CoO Co(OH)2 CoCl2 CoCO3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固体 难溶,粉红色固体 易溶,溶液呈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固体A. Co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 B. CoO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C. 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 D. Co(OH)2可由Co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二) 复分解反应7. (2023·苏州市振华中学校一模)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2CO+O22CO2 B. H2CO3H2O+CO2↑C. NaOH+HClNaCl+H2O D. 2Al+6HCl2AlCl3+3H2↑(三) 中和反应8.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选 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C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D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钠过量考向三 几种重要的盐(一) 盐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9. (2023·镇江)金属R与Hg(NO3)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Hg(NO3)2R(NO3)2+H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R可能是铝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 R的金属活动性比Hg强 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R不一定排在氢前10. (2023·宿迁)将一定质量的Fe粉加入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质量与加入的Fe粉质量可能相等B. 滤液中一定有Mg(NO3)2、Fe(NO3)2,可能有Cu(NO3)2C. 若加入的Fe粉过量,则得到的滤液呈无色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Cu、Fe、Mg1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 CuSO4、NaOH、NaCl B. Na2CO3、Ca(OH)2、HClC. FeCl3、FeSO4、NaNO3 D. Ba(NO3)2、NaCl、H2SO4(二) 离子的检验12. 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一定有S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溶解,一定有Ba2+(三) 几种常见的盐13. 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 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食品C. 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D. 碳酸钙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四) 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铵态氮肥的鉴别14. NH4NO3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下列有关NH4NO3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组成: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B. 性质:与碱溶液反应会生成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C. 用途:可用作氮肥,但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D. 储存:不能受潮或者暴晒,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15. 在反应Al(OH)3+3HClAlCl3+3H2O中,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 ( )A. 酸 B. 碱 C. 单质 D. 氧化物16. (2024·苏州二模)探究浓硫酸稀释操作中浓硫酸和水的注入顺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甲,两个实验分别测得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沿漏斗缓慢加入等量液体后,观察到实验2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比实验1有更多红色斑点。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25 s内,实验1比实验2放热缓慢 B. 实验2可能更易造成酸液飞溅C. 实验1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注入水中 D. 石蕊纸条变为红色说明硫酸易挥发17. 下表为氢气制备对比实验的数据(薄锌片由锌粒压成)。下列不能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编 号 20 mL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 g锌的形状 0~3 min产生氢气的体积① 20% 锌粒 31.7 mL② 20% 薄锌片 50.9 mL③ 30% 锌粒 61.7 mL④ 30% 薄锌片 79.9 mLA. Zn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 B. 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总是比薄锌片少C. 增大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 D. 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18. (2024·深圳)小扬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第18题如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KOH来源:Ca(OH)2+K2CO3CaCO3↓+KOHB. 小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需要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C. 由图像可知,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D. 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419.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A 鉴别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 水B 鉴别NH4Cl、KCl、KNO3三种化学肥料 熟石灰C 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后过滤D 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20. (2024·常州)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SSO3 B. NH4HCO3CO2C. H2O2O2 D. NaOHCu(OH)221. 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21题A. 应用①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B. 生产①中将海水经过蒸发结晶可获得粗盐C. 应用②制得的NaHCO3在生活中俗称小苏打D. 生产②中粗盐提纯时,可用过量KOH溶液除去MgCl222. 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1) 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 (2) 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 23.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组实验。(1) 分别取少量氧化铁粉末和一根生锈铁钉于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并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到两试管中溶液均变为黄色,B试管中还有大量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试管中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利用图Ⅰ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推入针筒内试剂,当U形管液面稳定且出现 的现象则可得出结论。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也可反应后,通过向左瓶内加入足量 (填物质名称),证明有新物质的生成,从而说明反应的发生。 (3) 利用图 Ⅱ 装置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快慢。气球中的粉末应同时 (填“快速”或“慢速”)全部倒入。可根据 (填“反应至5 s”或“反应结束”)时气球大小不同的现象得出反应速率大小:碳酸钠 (填“>”“<”或“=”)碳酸氢钠。写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 (2024·连云港改编)兴趣小组对“CaSO4与NaOH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如表探究。实验操作 序 号 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饱和CaSO4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Ⅰ 1% 5 mL 无明显现象Ⅱ 5% 5 mL 少量沉淀Ⅲ 10% 5 mL 较多沉淀【查阅资料】 20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 质 CaSO4 NaOH Ca(OH)2 Na2SO4 BaSO4溶解度/g 0.26 108 0.17 19.5 0.000 2【分析交流】(1) 实验Ⅱ、Ⅲ中生成的沉淀为Ca(OH)2。实验表明,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 有关。 【微观解释】 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a(OH)2沉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24题(2) 图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填离子符号)。 (3)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Ca2++2OH-Ca(OH)2↓。当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反思拓展】(4) 结合以上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其他条件不变,将实验Ⅲ中的NaOH溶液换成KOH溶液,也有沉淀产生b. 复分解反应中,溶解度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难溶物转化c. 向Ca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为Ca(OH)2专题(二) 酸、碱、盐1. D 2. B 3. C 4. D 5. B 6. B 7. C 8. B 9. A 10. B 11. D 12. C 13. B 14. B15. C 16. D 17. B 18. D 19. A 20. A 21. D22. (1) 酸的种类不同 (2) Cu+2AgNO3Cu(NO3)2+2Ag (3) CD 23. (1) Fe+2HClFeCl2+H2↑ Fe2O3+6HCl2FeCl3+3H2O (2) 左高右低 CO2+2NaOHNa2CO3+H2O 稀盐酸(或氯化钙等合理答案均可) (3) 快速 反应至5 s < NaHCO3+HClNaCl+H2O+CO2↑ 24. (1)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Na+、S (3) Ca2++CCaCO3↓ (4) 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