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宁明县2025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6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D B B A A B A A C C A C A A A B A
二、非选择题(39分)
19.(14分)
(1)标题: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或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2分)
(2)彭德怀(2分);中国人民志愿军。(2分)
(3)黄继光或邱少云等(2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分)
(4)这种论调是错误的。(1分)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牺牲巨大,但取得了重大胜利,意义重大。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3分)
20.(15分)
(1)计划:一五计划。(2分)最主要的任务:重工业。(2分)
(2)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3分)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
(3)时间:1954年。(2分)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3分)
21.(10分)
(1)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任答其一即可,2分);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分)
(2)(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6分) 示例一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史实。
示例二、三,主要是从八年级下册1-2单元中提炼观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防、经济角度来论述,史实来自1-2单元。
【示例一】
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分)
论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我国开启社会主义建设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诸多成就。在工业方面,新兴工业从无到有,如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等逐步兴起,为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和国防安全奠定基础。在科技领域,1965 年成功合成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领先世界,彰显了我国科研实力。然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足等原因,我们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失误,使得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纠错,通过一系列调整措施,使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4分)
结论:总之,社会主义建设虽历经曲折,但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的努力,不断前进,为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1分)
【示例二】
观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化与国防现代化相互促进(1分)
论述:1956年后,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通过工业化与国防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为国家自立自强奠定了基础。工业化对国防的支撑:“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点工程,形成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体系。这些工业不仅为国防工业提供原材料和设备,还培养了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于国防现代化需求。国防需求推动新兴工业发展:为打破西方封锁,我国优先发展原子能、航天等新兴工业。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氢弹试验成功,这些成就依托于核工业体系的建立。同时,航天工业的起步为后续导弹技术发展奠定基础,直接提升了国防能力。科技与国防的融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不仅是生物领域的突破,也体现了科研体系服务国家战略的特点。当时的科研力量多集中于国防相关领域,如核武器、航天技术等,形成了“科技强则国防强”的良性循环。(4分)
结论: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通过工业化积累物质基础,以国防需求牵引新兴工业发展,两者相互促进,既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也为后续的国防现代化和科技自立提供了重要支撑。(1分)
【示例三】
观点: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分)
论述:1956年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探索经济结构的合理性,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工业化与农业、轻工业的协调发展。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优先: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体系(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这种布局虽短期内快速奠定工业化基础,但也导致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大跃进”的失衡与调整:1958年“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业高指标,全民大炼钢铁造成资源浪费,农业生产因劳动力转移而受损。1961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压缩重工业规模,加强农业和轻工业,使经济结构逐步恢复平衡。农业合作化的双重影响: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集体生产为工业提供粮食和原料(如1957年粮食产量较1952年增长19%),但后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因脱离生产力水平导致农业减产。60年代初推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策,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恢复。(4分)
结论:总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工业化,但也因经验不足导致经济结构失衡。通过“八字方针”等调整措施,逐步优化产业布局,为后续经济协调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战略的能力。(1分)宁明县2025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考试时间 :75分钟 满分:75分)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2025年是建国多少周年
A.70 B.74 C.75 D.76
3 1951年。西藏代表团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意味着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第一个自治区成立了 D.西藏摆脱了殖民统治
4.下面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最可爱的人 B.军民鱼水情 C.工业化起步 D.建设社会主义
5.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 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他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他”是
A.黄维光 B.邱少云 C.刘青山 D.雷锋
6.1950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政治战争 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土地改革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 D.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7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 年 (%) 1954年 (%)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上地占有比重
贫农 中衣 35.5 45.2 92.1 91 4
富衣、地主 14.5 54.8 7 9 8..6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第1年 1 1 月 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把第一种、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分别是
A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的完成 B.港澳回归、抗美援朝战争
C.中国共产党成立、西藏和平解放 D.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的完成
10.根据我国宪法的明确规定 国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政协 B.国务院 C.全国人人 D:中央军委
17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1952年 天津大学进行院系调整。下设机械、电力、电信、土木、化工、纺织、水利7个工程系。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一举措意在
A.配合国家发展战略 B.均衡高等教育类别
(助推科研队伍建设 D.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名资本家私下这样说:“唯嗜曜曜 夸张哦,工厂在工人和国家手里居然效率这么高吗 在我手里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哦。”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入民公社化运动
14.我国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
A.由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由国家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15.下面年代尺是李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该教训针对的史实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计划经济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他们定息(利息),这一创造性举措被称为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自然过渡
18.从1957年到1978年,尽管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增长。但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全国农业人口平均全年收入只有70多元 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元。这是因为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压制 B.人口快速增长阻碍了农业发展
C.农业生产力量倒退之势 D.土地公有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9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欧词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等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原江》
材料三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 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一用不着烦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材料一的照片注写标题。(2分)
(2)材料二中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哪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 (2分)写出中国援朝军队的名称 (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位战斗英雄。(2分)志愿军战士赴朝期间表现出了哪些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分)
(4)“抗美援朝战争牺牲过大。得不偿失”。请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论调。(4分)
20.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杂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脆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乎工业者总数的 91 7%。
材料三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一 (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八年级 历史 第3通业4页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什么计划 (2分)这一计划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有何历史影响 (3分)
(3)材料三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何时开始的 (2分)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3分)
2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穹路。人世间没有一饥风顺的事业,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行。
请回答:
(1)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新兴的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请任意列举一例新兴工业。(2分)我国首先完成了一项生物领域的成就,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请写出这项生物领域的成就。(2分)
(2)综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