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25年3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Y县,是山东省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该县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明显。下表示意该县2018~2023年人口数量及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1~3题。时间/年 人口数量/万人 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0-17岁 18-60岁 >60岁2018 118.88 100.62 20.88 57.31 21.812019 119.44 100.83 22.09 56.68 21.232020 119.44 96.76 22.29 56.29 21.422021 119.67 22.14 55.22 22.642022 118.46 94.98 22.19 55.19 22.622023 118.56 94.00 21.69 54.11 24.201.2018~2023年,该县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口政策 B.医疗水平 C.生育观念 D.人口迁移2.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该县A.城镇化水平提升 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C.就业压力增大 D.环境人口容量提高3.基于人口和经济状况,该县宜引导发展①康养产业 ②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③文旅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 ⑤纺织服装产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阿尔卑斯山区某冰川谷冰砾阜阶地发育。冰砾阜阶地是由冰川两侧的冰面河沉积物在冰川完全融化后所形成的阶地。下图示意冰砾阜阶地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4~5题。4.能正确表示该冰砾阜阶地形成过程的是A.岩壁风化—流水沉积—冰川搬运—重力滑塌B.岩壁风化—流水搬运—流水沉积—重力滑塌C.冰川沉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岩壁崩塌D.冰川沉积—流水沉积—冰川消融—岩壁崩塌5.该冰砾阜阶地的形态主要受控于A.冰川融水量及其变化 B.冰川底部基岩的性质C.冰川前缘冰碛物数量 D.冰面裂隙宽度和深度云南抚仙湖区域农田的土壤氮含量高,集中降雨和地下水位波动使土壤氮淋失,加大了地下水氮污染风险。休耕可显著降低土壤氮含量,对降低地下水氮污染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示意该地休耕前后土壤剖面氮含量变化。据此完成6~7题。6.休耕对当地土壤总氮含量影响最大的土层在A.耕作层 B.犁底层 C.淋失层 D.母质层7.休耕降低了地下水氮污染风险,主要是因为其减少了①肥料使用 ②土壤扰动 ③地膜覆盖 ④农田灌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是表征植被绿度的遥感指数,反映植被覆盖与生长状况。NDVI数值越高表示植被覆盖越密集。毛乌素沙地(图3)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图4为毛乌素沙地2000~2022年生长季平均NDVI数据。据此完成8~9题。图3 图48.形成该地NDVI变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温降低 B.降水增多 C.光照增强 D.风力减弱9.在图示NDVI变化趋势下,数十年后毛乌素沙地可能出现A.降水量减少 B.生物多样性剧增C.局地草地退化 D.地下水位上升陆源污染物随河流入海后在一定的温度、盐度、光照和较弱的海水运动等条件下,容易引发赤潮。2008~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沿海赤潮灾害频发。下图示意泉州沿海及主要入海河流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10.推测泉州市沿海赤潮的暴发期多在每年A.3月 B.5月 C.8月 D.9月11.2008~2017年,泉州市沿海赤潮均发生在泉州湾湾口及以外海域,而泉州湾内没有赤潮发生的记录。泉州湾内不易发生赤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 B.径流 C.大气环流 D.海域封闭程度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的机器装置,具有极高的灵活度、精确度和安全性,可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但其购买、维护与更新费用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工业机器人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估和权衡。据此完成12~13题。12.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早期阶段可以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满足定制需求 ③提高产品质量 ④提升生产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目前,最适宜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地区是A.川渝 B.江浙沪 C.云贵 D.黑吉辽赤道式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测算时间的一种仪器,其晷盘平行于赤道,分南北两面(图6)。图7为某学生在校园(36°N,120°E)自南向北拍摄的日晷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4~15题。图6 图714.该照片的拍摄时间可能是A.6月7日10∶10 B.6月7日13∶50C.11月7日10∶10 D.11月7日13∶5015.以下节气中,正午时刻晷盘在地面的投影面积最小的是A.清明 B.夏至 C.立秋 D.冬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海陆风环流中的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上比较热的空气层形成的锋面,被称为海风锋,其垂直尺度在1.5km左右,伸展到内陆的最远距离可达120km。2023年7月9日,山东半岛东部出现两条“平行”且相向移动的海风锋,16∶00两支海风锋发生碰撞,引发了短时强降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下图示意该日15∶30山东半岛东部大气运动和北支海风锋分布形势。(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南支海风锋。(3分)(2)从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山东半岛东部出现两支“平行”海风锋并发生碰撞的原因。(6分)(3)简述该日山东半岛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过程。(6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温跃层是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显著差异的水层。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表层海水温度发生明显变化,温跃层的厚度和深度也随之改变。下图示意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垂直分布。(1)正常年份,与赤道西太平洋相比,赤道东太平洋温跃层深度较_________(深/浅)。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2)简析2023年5月赤道东太平洋温跃层的变化。(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耕地非粮化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经营者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的农业生产行为。地处低山丘陵的L市某村,2023年户籍人口1570人,农业用地2486亩(按质量分为五等),其中优质的低洼地800亩左右,其余为丘陵坡地,各等级土地按人口均分。近年来,该村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L市类似现象普遍。为保障粮食安全,当地政府拟定了“一户一块田”的政策,以期守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下表为2000年和2023年该村农业用地类型和面积统计。年份 农业用地类型及面积(单位:亩)粮食 菜地 鱼塘 果园 姜地 艾蒿地 河边沙地和林地 其他2000 1955 26 15 0 0 0 180 3102023 1835 35 16 39 74 62 210 215(1)简述该村2000~2023年农业用地类型的变化特点。(4分)(2)从耕地资源角度,分析该村耕地非粮化现象突出的原因。(6分)(3)说明“一户一块田”政策对缓解耕地非粮化的积极作用。(4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跃升至全国第二位。合肥市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都市圈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都市圈内汇聚了多家整车企业和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受自身发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合肥市对其都市圈内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相对有限。图10示意合肥都市圈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位置。(1)说明合肥市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合肥都市圈发挥辐射带动功能的具体表现。(6分)(2)分析合肥市对其都市圈内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相对有限的原因。(6分)2025年3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5分)1.D 2.B 3.C 4.B 5.A 6.A 7.B 8.B 9.C 10.B 11.B 12.D 13.B 14.C 15.A二、非选择题(55分)16.(15分)(1)锋面位置1分,锋面符号和方向2分。(3分)(2)山东半岛东部南北两侧海岸线近乎平行(或均呈东西走向),生成的海风锋多为东西向结构;(2分)南北两条海岸线的距离相对较近,南北两支海风锋易碰撞;(2分)山东半岛东部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对海风锋阻挡作用弱,利于两支海风锋向内陆推进并发生碰撞。(2分)(3)南北两支海风锋向陆地推进,相向运动,发生碰撞;(2分)碰撞后暖气团强烈抬升;(2分)(7月份,山东半岛东部水汽含量高)暖气团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水汽迅速凝结,释放潜热加剧抬升,形成强对流天气。(2分)17.(14分)(1)浅;(2分)信风(偏东风)吹动表层暖海水向西运动,赤道东太平洋受来自较高纬度海区寒流的影响;(2分)且有下层冷海水上泛(上升流);(2分)表层水温低,温跃层深度较浅。(2分)(2)2023年5月,赤道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表层水温升高,与低层海水温差变大;(2分)温跃层厚度加大(2分),深度变深(2分)。18.(14分)(1)粮食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非粮食用地面积增大);(2分)非粮食用地类型增多(新增果园、姜地、艾蒿地等用地类型)。(2分)(2)人均耕地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2分)优质耕地面积小(质量一般的耕地面积较大),粮食单产低;(2分)地块分散,管理不便,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2分)(3)“一户一块田”政策,使土地集中,降低了农户耕作和管理成本,增加种粮收益(2分);方便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利于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2分)19.(12分)(1)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转移到都市圈内其他城市;(2分)并通过输出资金(投资)、技术及输送人才,促进其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2分)促进分工协作,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动合肥都市圈整体发展。(2分)19.(2)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他核心城市相比,合肥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服务范围有限、服务等级较低,竞争力较弱;(2分)与南京相比,合肥距离都市圈内部分城市较远,辐射能力会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分)与上海、南京等沿江发展带核心城市相比,合肥与位于长江沿岸(沿江发展带)都市圈内城市的联系不密切(交通不便),合肥对其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2分)2025年3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D 2.B 3.C【解析】1.2018~2023年期间,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老龄化问题突出。2018~2023年间,常住人口均少于户籍人口。可知该地属于人口迁出区,迁出人口中青壮年占比大。因此该县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迁移。2.该区域户籍人口变化不大,常住人口减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致使该县劳动力流失,在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会影响区域经济活力和经济发展速度,无法反映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外迁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小,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变化不大。3.该区域人口外流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因此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吸引劳动力回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能够较好的达到这一目标。该县为农业大县,可以以农产品为原材料发展特色食品加工工业,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可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易投资建设,可以较大程度的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提高经济收益。4.B 5.A【解析】4.材料中冰砾阜阶地的解释,关键词:冰川两侧、冰面河沉积物、冰川融化。再结合图示形成过程,可知其形成过程是冰川两侧,岩壁上的岩石易风化并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碎屑物,由于岩壁吸热较多,附近冰体融化较快,冰融水汇集形成冰面河流,并可能将碎屑物搬运、沉积在冰体边缘与谷壁之间,当冰川全部融化后,沉积物的边部随着冰的融化而向下游滑动塌落,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阜阶地。5.冰砾阜阶地的形态取决于冰面河沉积物的多少,与冰面河水量(冰川融水量)及其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冰川底部基岩、前缘冰碛物、冰川表面的裂隙均不是冰砾阜阶地形成的位置,与其形态无关。6.A 7.B【解析】6.读图可知,休耕前后总氮含量变化最大的在深度30CM左右,而且耕作主要在耕作层,因使用化肥等增加了土壤氮含量,因此休耕对土壤总氮含量影响最大的土层是耕作层,选A。7.农田的土壤氮含量高,在集中降雨和地下水位波动时,土壤氮淋失加大地下水氮污染风险,体现了土壤和水的关系,即土壤污染后因为下渗会造成水污染。耕作相对休耕,可能要使用肥料并灌溉,该区域因为耕作时使用化肥等肥料使土壤氮含量升高,然后又因为灌溉加大下渗将淋溶的氮带入地下水,造成水污染,休耕减少了肥料使用,也无需灌溉,所以减少了土壤氮含量进而也降低了地下水氮污染的风险。8.B 9.C【解析】8.图4中NDVI整体变化趋势为数据升高,反映出植被覆盖度提高,该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水分,所以水分(降水)条件的增多可以导致植被覆盖度提高且生长状况整体向好。9.图示NDVI变化趋势为上升,所反映的植被变化情况是植被覆盖度提高,会导致蒸散加剧,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导致据地草地退化,有重新荒漠化的风险,因此选项D错误,C正确;植被覆盖度提高,对降水的影响不大,短时可能蒸腾作用增强,水汽增加,有可能降水增加,选项A错误;该地主要是植被覆盖度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可能会因为优势物种的出现而减少,也有可能有新物种的出现而增加,但不会剧增,B错误。因此选C。10.B 11.B【解析】10.5月为当地雨季初期,陆源污染物随河流入海数量多,再加上升温明显且正处于季风转换期,海水运动较弱,故在泉州沿海地区多形成赤潮暴发期。11.泉州湾内径流大量入海,盐度低于湾外,且河流中的泥沙影响到湾内水体的透明度,光照条件较差,难以形成赤潮。12.D 13.B【解析】12.据材料可知,工业机器人购买费用高,在早期阶段生产成本提高,①错误;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的机器装置,适合大规模重复性加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不适合个性化定制,②错误④正确;工业机器人具有极高的灵活度、精确度,可以提高产品质量,③正确。D选项正确。13.考查产业区位因素。工业机器人的推广需考虑区域产业特点、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工业机器人可有限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适宜布局在劳动力需求量多且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川渝地区劳动力丰富,价格低,A错误;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的机器装置,适宜在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轻工业区,C、D地区产业不满足此特点;工业机器人购买、维护与更新费用高,适宜在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地区推广,江浙地区满足推广的条件,B正确。14.C 15.A【解析】14.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此时为自南向北拍摄,晷针投影于南盘面,应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晷针在南盘面顺时针转动,正下方为12:00,每一大格为1小时,一小格为15分钟,晷针位置大约为10:10,C正确。15.考查不同节气节气的太阳视运动轨道面(下图),当太阳视运动轨迹面与晷盘面在一个平面上时(春秋分),正午晷盘在地面的投影面积最小,因此距离春秋分越近,晷盘的投影面积越小,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四个选项中清明距离春分的时间最短,A选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15分)(1)锋面位置1分,锋面符号和方向2分。(3分)(2)山东半岛东部南北两侧海岸线近乎平行(或均呈东西走向),生成的海风锋多为东西向结构;(2分)南北两条海岸线的距离相对较近,南北两支海风锋易碰撞;(2分)山东半岛东部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对海风锋阻挡作用弱,利于两支海风锋向内陆推进并发生碰撞。(2分)(3)南北两支海风锋向陆地推进,相向运动,发生碰撞;(2分)碰撞后暖气团强烈抬升;(2分)(7月份,山东半岛东部水汽含量高)暖气团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水汽迅速凝结,释放潜热加剧抬升,形成强对流天气。(2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锋面系统。(1)根据材料中“16:00两支海风锋发生碰撞”和风向切变的位置,可以判断15:30南支海风锋的位置;该支海风锋北侧气团为陆地气团,南侧气团为海洋气团,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7月份海洋气团为冷湿气团,冷湿气团向北推进形成南支海风锋,因此该锋面为冷锋。(2)由海风锋的概念“海陆风环流中的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上比较热的空气层形成的锋面”可知,海风锋锋面一般与海岸线平行;山东半岛东部从地理位置角度看三面临海,南北海岸线行,为南北两岸海风锋平行奠定了基础;海风锋伸展到内陆的最远距离可达120km,该地南北距离近(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比例尺可计算出南北距离约100km),为两支海风锋相撞提供了可能;海风锋垂直尺度在1.5km左右,由图可知,该地为丘陵地形(200—500m),地形阻挡作用弱。(3)该题可用逆向思维作答,强对流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强烈垂直运动,该地空气强烈抬升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现南北两支海风锋。南北两支海风锋向陆地推进,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产生的动力使暖气团强烈抬升;7月份,山东半岛东部水汽含量高,暖气团在强烈的抬升过程中,水汽迅速凝结,释放潜热加剧抬升,形成强对流天气。17.(14分)(1)浅;(2分)信风(偏东风)吹动表层暖海水向西运动,赤道东太平洋受来自较高纬度海区寒流的影响;(2分)且有下层冷海水上泛(上升流);(2分)表层水温低,温跃层深度较浅。(2分)(2)2023年5月,赤道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表层水温升高,与低层海水温差变大;(2分)温跃层厚度加大(2分),深度变深(2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和海—气相互作用。(1)温跃层是海水的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显著差异的水层,读图可知,赤道东太平洋温跃层深度较浅,说明该地区海水表层温度低,与下层温差小;赤道东太平洋位于信风控制区,盛行偏东风,吹动表层暖海水向西运动,赤道东太平洋受来自高纬度海区水平补偿流—寒流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升流影响,冷海水上泛,表层水温低,温跃层深度较浅。(2)厄尔尼诺发生时,信风减弱,来自高纬度和海洋低层的补偿流减弱,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与低层温差变大,温跃层厚度加大。冷海水埋藏深度变大,温跃层深度同步变大。18.(14分)(1)粮食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非粮食用地面积增大);(2分)非粮食用地类型增多(新增果园、姜地、艾蒿地等用地类型)。(2分)(2)人均耕地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2分)优质耕地面积小(质量一般的耕地面积较大),粮食单产低;(2分)地块分散,管理不便,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2分)(3)通过“一户一块田”政策,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土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分)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种粮积极性。(2分)【解析】本题组考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1)通过表2统计数据和信息,粮食用地的面积减少了120亩,减少的数量较多;菜地增加了9亩,鱼塘增加了1亩,基本稳定;果园、姜地、艾蒿地从无到有,共增加了175亩,增加数量较多;河边沙地和林地增加了30亩,其他用地减少了95亩。从而可以得出:粮食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或者非粮食用地面积增大;非粮食用地类型增多或者新增果园、姜地、艾蒿地等用地类型。(2)通过材料中的信息,户籍人口数为1570人,农业用地2486亩,按人口均分,每人分得仅约1.6亩的土地,人均占有量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位于低山丘陵地区,优质耕地面积小,农作物单产较低;低洼地和丘陵坡地分五个等级,各等级土地按人口均分,每人分得5块仅约1.6亩的耕地,地块分散、面积较小,不能有效的进行田间管理,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3)由于耕地分散,农户种粮成本高、收入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且也不利于土地流转,最终导致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提出了“一户一块田”的政策,使地块集中,改善种植条件,便于农户更好的进行田间管理和耕作,降低了耕作和管理成本,增加种粮收益;同时也方便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利于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增加粮食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19.(12分)(1)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转移到都市圈内其他城市;(2分)并通过输出资金(投资)、技术及输送人才,促进其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2分)促进分工协作,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动合肥都市圈整体发展。(2分)(2)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他核心城市相比,合肥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服务范围有限、服务等级较低,竞争力较弱;(2分)与南京相比,合肥距离都市圈内部分城市较远,辐射能力会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分)与上海、南京等沿江发展带核心城市相比,合肥与位于长江沿岸(沿江发展带)都市圈内城市的联系不密切(交通不便),合肥对其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2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一方面要考虑大都市辐射功能的内容,即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等,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辐射的载体,即交通、通信、人等,同时,本题要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以还要考虑到产业协作的问题。(2)合肥市对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可从辐射源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辐射能力的距离衰减、辐射载体(交通流、信息流)三个角度作答即可。大都市的辐射带动首先要考虑中心城市(辐射源)的服务等级、服务规模和服务范围,合肥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相比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尤其与上海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再加上合肥都市圈东部的城市距离南京的距离比与合肥的距离更近,整个上海大都市圈交通联系也比较密切,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