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江西高考模拟卷(六)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光伏板转换太阳能为电能,其材料主要是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维C和补铁药同服,主要是维C抑制Fe2+水解C.霓虹灯的发光原理是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D.工业上通过电解NaCl溶液生产金属钠2.一些化学物质在其包装上应贴上相应的安全使用标识,下列物质对应的标识不正确的是物质 A.浓 B.安全使用标识 腐蚀类物质 毒性物质物质 C. D.安全使用标识 爆炸类物质 易燃类物质3.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向d的硝酸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实现d→g的转化B.在空气中加热c,可实现c→b的转化C.高温下a与水蒸气反应可得到eD.在水中g易水解,在水处理过程中常加入g的硫酸盐杀菌消毒4.五味子丙素对急慢性肝损伤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五味子丙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五味子丙素能发生取代、氧化、还原、加成反应B.分子中所有氧原子不一定共面C.1mol五味子丙素分子中含有2mol手性碳原子D.五味子丙素的一溴代物有6种5.某物质结构如图所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Z>Y>X>W B.单质熔点最高的是XC.共价键极性:X-Z>X-Y D.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Z>Y6.某学习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铜丝连接固定吸囊A、B、C,并在吸囊B下方戳穿若干个细孔,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到固体粉末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囊A中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签先变红后褪色B.与反应,只体现了硫酸的酸性C.吸囊C中有黄色沉淀生成,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蘸有溶液的棉签和品红溶液均褪色,二者都体现了的漂白性7.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下列方案设计和产生的现象,判断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A 在过硫化钠()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发生歧化反应:B 已知呈红棕色,将气体通入溶液中 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 与络合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C 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有纯净的集气瓶中。冷却后,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 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 镁能在中燃烧:D 取少量久置的固体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已氧化变质8.利用氧化尿素制备水合肼,同时可制备,制备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有强还原性,能与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溶液的约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反应时,若产物中,则B.步骤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步骤Ⅱ中须将尿素缓慢加入碱性溶液中D.步骤Ⅳ中反应过程中控制溶液为碱性,有利于吸收9.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防止锅炉被腐蚀,其中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N2H4可处理水中1.5 mol O2B.[Cu(NH3)4]2+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极性共价键C.氨水中NH3与H2O间存在氢键D.含铜的氧化物中,Cu2+比Cu+更稳定10.过渡金属氧化物离子(以表示)在烃类的选择性氧化等方面应用广泛。与反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步骤Ⅰ步骤ⅡB.分子中,键角:C.若与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3种D. 11.在保持、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存在如下反应:。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与、的分压关系为:,(、分别是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表示B.当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D.、时,的平衡转化率为12.四甲基氢氧化铵是一元强碱。常温下,向20mL、浓度均为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氨水中分别滴加盐酸,溶液导电性如图所示(已知: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b、c、d、e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cB.曲线1中c与e之间某点溶液呈中性C.c点溶液中:D.a点溶液13.配离子在水溶液中配位解离平衡及其平衡常数如下表:配离子 配位解离平衡 平衡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向含有的溶液中加入能生成C.中心原子及配体均相同时,中心原子所带电荷数越大,配离子越稳定D.已知有2种结构,则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14.Li2CN2是一种高活性的人工固氮产物,其合成反应为2LiH+C+N2Li2CN2+H2,晶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反应中,氧化剂是N2B.与CO2结构相似,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直线形C.每个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Li+构成一个六面体D.晶胞中含Li+个数为8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4分)以V2O5为原料制备氧钒(Ⅳ)碱式碳酸铵(NH4)5[(VO)6(CO3)4(OH)9]·10H2O。过程:V2O5VOCl2溶液氧钒(IV)碱式碳酸铵粗产品。已知:VO2+能被O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的反应装置如图(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下同)。①仪器c的名称为 ,仪器c除冷凝回流外,另一作用为 。②步骤Ⅰ生成VOCl2的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Ⅱ可在如图装置中进行。①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②实验开始时,先关闭K2,打开K1,当 时(写实验现象),再关闭K1,打开K2,充分反应,静置,得到固体。(3)测定产品纯度称取m g样品用稀硫酸溶解后,加入过量的0.02mol/L KMnO4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过量的NaNO2溶液,再加适量尿素除去NaNO2,用cmol/L (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消耗体积为V mL。(已知:VO+Fe2++2H+=VO2++Fe3++H2O)①样品中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摩尔质量为M g/mol)的质量分数为 。②下列情况会导致产品纯度偏大的是 (填标号)。A.未加尿素,直接进行滴定B.配制标准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C.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液体从上口倒出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16.(14分)镍废料中主要含有,还含有、、、等的化合物及少量难溶性杂质,以镍废料为原料回收及制备硫酸镍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酸浸液中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②常温下,部分物质溶度积如下: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镍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酸浸”过程中镍的浸出率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酸浸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2)“沉渣3”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3)常温时,加入碳酸钙调节的目的是 ,此时当溶液中,是否会沉淀? (通过计算说明)。(4)向“沉渣4”中加入硫酸溶液,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向盐酸“酸溶”后的溶液中加入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采用EDTA法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EDTA法测定金属阳离子含量的方程式为。步骤一:标定EDTA.取的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用EDTA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为。步骤二:称取晶体,配制250mL溶液,取25.00mL进行滴定,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为。① (用含m、、和的表达式表示)。②若步骤一中盛装EDTA溶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对n数值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7.(15分)化学工业在碳中和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有多种途径。途径一: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原理如下:反应i 途径二: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原理如下:反应ii 反应iii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为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2)结合反应i和以下信息,写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 ; 。(3)反应ii的 0(选填“>、<或=”),在 (选填“较高”、“较低”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4)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iii,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___________。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反应容器受到的压强不变C.、、、的分子个数比为D.断裂键的同时断裂的键(5)一定条件下研究途径一,相同时间内测得甲烷产率与催化剂、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反应i最适宜的催化剂和反应温度是 。(6)在某密闭容器中通入与各,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化学反应速率 (填“<”“=”或“>”,下同), 。(7)科学家设计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多碳产物(如乙烯、乙醇、丙烷等),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碳循环,装置如图所示。①M极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②写出生成乙烯的电极反应式: 。③经质子交换膜由 (填“左侧向右侧”,或“右侧向左侧”)移。18.(15分)地氯雷他定属于第三代受体阻断药,具有抗过敏,抗炎,抗组胺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病。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已知:i.代表ii.(1)①中试剂的系统命名为 。(2)②中试剂的分子式为,的反应方程式为 。(3)该合成路线中设计①和③的目的是 。(4)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结构特征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催化剂,加热 a.b. c.(5)的同系物比少3个碳原子,则符合下列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i.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其中一个是 ii.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五组峰的结构简式为 (任写一个)。(6)由A到B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中间体K的结构简式为 。参考答案1.A【详解】A.太阳能光伏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属于半导体,归类为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维生素C的作用是抗氧化,防止被氧化为,而非抑制水解,B错误;C.霓虹灯发光是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发光),而非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过程需吸收能量),C错误;D.工业制钠通过电解熔融NaCl,而非NaCl溶液(电解溶液会生成Cl2、H2和NaOH),D错误;故选A。2.D【详解】A.浓具有腐蚀性,是腐蚀类物质,A正确;B.氯气有毒,属于毒性物质,B正确;C.遇到撞击等容易爆炸,属于爆炸类物质,C正确;D.不可燃、不属于易燃易爆物,D错误;故选D。3.A【分析】根据图中信息,,,,,,为亚铁盐,为铁盐,为高铁酸盐。A.的硝酸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硝酸根在酸性情况下具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A正确;B.在空气中加热,会被O2氧化为,氢氧化铁热分解最终生成,不能得到,B错误;C.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方程式为:,C错误;D.水解,方程式为:,生成胶粒可吸附杂质净水,不能杀菌消毒,D错误;故选A。4.B【详解】A.五味子丙素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能被取代能发生取代,五味子丙素能发生燃烧,其属于氧化反应,五味子丙素中苯环能与氢气反应,其既属于还原反应又属于加成反应,A正确;B.已知苯环是平面结构,与苯环上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与苯环共平面,则分子中所有氧原子一定共面,B错误;C. 手性碳原子是指碳原子周围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如图中*标示的2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C正确;D.五味子丙素有6种等效氢,则其一溴代物有6种,D正确;故答案为B。5.D【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可知Z为Cl;W的阳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可知W为Na;X能形成4个共价键,可知X为Si;Y能形成2个共价键但原子团带一个负电荷,则Y为P,综上W为Na,X为Si,Y为P,Z为Cl。A.W为Na,X为Si,Y为P,Z为Cl,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电离能大小关系为Z>Y>X>W,A项正确;B.四种单质中,熔点最高的是单质Si,即熔点最高的单质为X,B项正确;C.X与Z形成键,X与Y形成键,Cl的电负性大于P,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因而键的极性更强,即共价键极性X-Z>X-Y ,C项正确;D.Y的简单氢化物为,Z的氢化物为,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故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Z答案选D。6.B【详解】A.当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吸囊A中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签时,由于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因此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签会变红,但二氧化硫不能使变红的石蕊试液褪色,A错误;B.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在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仅体现了硫酸的酸性,B正确;C.当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吸囊C时,发生反应,该反应中还原剂(硫化钠)与氧化剂(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错误;D.二氧化硫与溶液发生反应,使之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D错误;故选B。7.D【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气体,会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A正确;B.铁离子会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说明Fe3+与SO2络合生成红棕色的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的速率快,最终显浅绿色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B正确;C.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说明生成硫单质;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说明没有生成硫化铜沉淀,而是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C正确;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会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生成的铁离子和KSCN溶液变红色,干扰硝酸亚铁变质的检验,D错误;故选D。8.C【分析】由流程可知,步骤中发生,温度过高时易发生,步骤中发生,且将NaClO溶液逐滴滴加到尿素中,可防止过量的NaClO溶液将氧化,步骤中分离出碳酸钠、水合肼;步骤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SO2,反应过程中控制溶液为碱性有利于吸收SO2,将碳酸钠转化为亚硫酸钠;A.步骤反应时,若产物中,假设产物中,,由方程式可知,则,A正确;B.由分析可知,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C.由分析可知,有强还原性,能与反应生成,则步骤中须将缓慢加入到尿素中,可防止过量的NaClO溶液将氧化,C错误;D.由分析可知,步骤中反应过程中控制溶液为碱性,有利于吸收SO2,D正确;故选C。9.C【详解】A.1 mol N2H4失去电子生成氮气,转移4 mol电子,而1 mol O2得到4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1 mol N2H4可处理水中1 mol O2,故A错误;B.[Cu(NH3)4]2+ 中铜离子与氨分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氨分子中N与H形成极性共价键,但是不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C.N、O元素电负性都较大,O—H键或N—H键是强极性键,则N、O能和另一分子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氨水中NH3与H2O间存在氢键,故C正确;D.Cu+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3d轨道全充满稳定,Cu2+的价电子排布为3d9,Cu+比Cu2+稳定,故D错误;答案选C。10.C【详解】A.步骤Ⅰ的活化能大于步骤Ⅱ,反应速率步骤Ⅰ更小,A正确;B.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均为sp3杂化,C原子没有孤电子对,O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大,键角,B正确;C.根据反应机理可知,若MO+与CH2D2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可能为CH2DOD或CHD2OH,共两种,C错误;D.根据反应历程能量变化图所示,总反应的反应热==E1-E2+E3-E4,D正确;故选C;11.D【分析】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与、的分压关系为:,,即,,则直线的斜率较大,由图可知,直线m的斜率较大,所以直线表示关系,直线n表示的关系,据此解答。A.由分析可知,直线表示的关系,A错误;B.当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当时,,即,同理可得,达到化学平衡时,,即,则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C错误;D.在保持、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设的平衡转化率为x,列出三段式:,则有,可得x=0.8,即的平衡转化率为80%,D正确;故选D。12.B【详解】A.由图象知,曲线1导电性较弱,说明曲线1对应的溶液为弱电解质溶液,即曲线1代表氨水,曲线2代表四甲基氢氧化铵,c点表示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水解程度最大,故此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A正确;B.在氨水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碱性变中性,再变成酸性,滴定前氨水呈碱性,而c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说明中性点在c点向b点间的某点,c点到e点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强,故B错误;C.c点表示溶质是氯化铵,质子守恒式为,故C正确;D.依题意,四甲基强氧化铵是一元强碱,c(OH-)=0.1mol L-1,c(H+)=1×10-13 mol L-1,pH=13,故D错误;答案选B。13.D【详解】A.氧电负性大于氮,氨分子中氮较水分子中氧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和铜离子形成配位键,则,A正确;B., ,则向含有的溶液中加入能生成,B正确;C.比较Co2+、Co3+和Fe2+、Fe3+形成的配离子的平衡常数可知,中心原子及配体均相同时,中心原子所带电荷数越大,配离子越稳定,C正确; D.已知有2种结构,则的空间结构不为正四面体形,若为正四面体结构则只有一种结构,D错误;故选D。14.D【详解】A.合成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0价下降到-3价,氧化剂是N2,A正确;B.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2,且不含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直线形,与CO2结构相似,B正确;C.观察位于体心的可知,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Li+有8个,形成1个正方体(六面体),C正确;D.根据均摊法可知,Li+位于晶胞中的面上,则含有Li+的个数为=4,D错误;故选D。15.(1)球形冷凝管(2分)平衡气压(2分)(2分)(2) d→e→f→g→b→c (2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3) (2分)AC(2分)【分析】步骤Ⅱ:首先通过装置A制取CO2,利用装置C除去CO2中的HCl后,将CO2通入装置D中,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产物被氧化,待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确保空气被排尽后,再打开D中K2,开始实验。(1)①由仪器构造可知,仪器c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仪器c除冷凝回流外,另一作用为平衡气压;②步骤Ⅰ生成VOCl2的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首先通过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利用装置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后,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D中,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产物被氧化,待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确保空气被排尽后,再打开D中K2开始实验,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e→f→g→b→c;②实验开始时,先关闭K2,打开K1,当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确保空气被排尽后,再关闭K1,打开K2,充分反应,静置,得到固体;(3)①由元素守恒及反应方程式可知: 6 6Fe2+,样品中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摩尔质量为Mg mol-1)的质量分数为=;②A.未加尿素,则溶液中残留的亚硝酸钠消耗标准溶液,导致标准液用量偏高,所测纯度偏大,故选;B.配制标准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标准溶液浓度偏高,滴定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所测纯度偏低,故不选;C.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液体从上口倒出,该操作没有润洗滴定管尖嘴部分,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所测纯度偏高,故选;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导致最终读数偏小,标准液体积偏小,所测纯度偏低,故不选;故选AC。16.(1) (1分)70℃和120min(1分)(2)、(2分)(3)使完全转化为(1分),故不会沉淀(答案合理均可)(2分)(4) (2分)(5) (2分)(6) (2分)偏大(1分)【分析】镍废料中含有、、、、等的化合物及难溶性杂质,用硫酸酸浸后得到含有、、、、、的溶液,加入将氧化为,然后加入碳酸钙调pH,使变为沉淀而除去,加入后产生沉淀,加入,溶液中的与、反应生成、沉淀,达到除钙,镁的目的,加入碳酸钠沉镍,得到,煅烧得到,溶于盐酸后用氧化得到,高温还原生成;溶于硫酸后得到溶液,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镍晶体,据此分析;(1)镍是第28号元素,基态镍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由图示可知120min时,70℃和90℃时镍浸出率相差不大,为节约能源温度选择70℃,故酸浸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70℃和120min;(2)由分析可知,“沉渣3”的主要成分是、;(3)常温时,加入碳酸钙调的目的是使完全转化为,此时溶液中,故不会沉淀;(4)向“沉渣4”中加入硫酸溶液,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向盐酸“酸溶”后的溶液中加入和,被氧化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6)①根据EDTA可知EDTA溶液的浓度为,根据EDTA可知的物质的量是,因此,解得;②若步骤一中盛装EDTA溶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偏大,由①可知,对n数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偏大。17.(1)非极性分子(1分)直线形(1分)(2)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2分)(3)<(1分)较低(1分)(4)D(2分)(5)80%NiO/CeO2,350℃(1分)(6)<(1分)>(1分)(7)正(1分)(2分)由左侧向右(1分)【详解】(1)CO2分子的中心原子为C,采用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为非极性分子;(2)反应Ⅳ: ;,反应Ⅴ: ,CH4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可以由反应Ⅴ×2-反应ⅰ-反应Ⅳ×2得到,ΔH=(-571.6kJ/mol)×2+164.9kJ/mol+44kJ/mol×2=-890.3kJ/mol;(3)反应ⅱ ,反应ⅱ的ΔS<0,ΔH<0,当ΔG=ΔH-TΔS<0时能自发进行,应当为较低温度条件;(4)A.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质量均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个不变的量,不能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故A不选;B.反应ⅲ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的压强一直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不选;C. 、、、的分子个数比为,但是不能判断其是否会发生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C不选;D.断裂1mol H—H键的同时断裂 2mol的O—H键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选;故答案为:D;(5)甲烷的产率较高的条件下,条件较为适宜,此时催化剂和温温度分别是80%NiO/CeO2,350℃;(6)对于反应来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H4的转化率降低,则有P1<P2,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化学反应速率v(a)<v(b);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升高温度,CH4的转化率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则K(a)>K(c),故答案为:<;>;(7)由图可知,N极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故N极为阴极,M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连接电源的正极;①由上述分析可知,M接电源的正极;②N为阴极,CO2得到电子生成乙烯,反应方程式为;③N极消耗的氢离子,M极电极反应式为,产生H+,经质子交换膜由左侧向右侧移动。18.(1)2-甲基-2-丙醇(2分)(2)++HCl(2分)(3)保护氰基(2分)(4)加成反应(1分)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1分)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1分)(5) 12(2分)、等(2分)(6) (2分)【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酸性条件下与(CH3)3COH先发生加成反应,后发生互变异构的转化生成,催化剂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POCl3反应转化为,与反应转化为,酸化得到,与ClCOOEt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由结构简式可知,(CH3)3COH分子中最长碳链含有3个碳原子,第二个碳上含有1个甲基和1个羟基,名称为2-甲基-2-丙醇;(2)由分析可知,的反应方程式为:++HCl;(3)由结构简式可知,和分子中都含有氰基,则设计反应①③的目的是保护氰基;(4)由结构简式可知,催化剂作用下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的酯基能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OONa和乙醇;(5)为,同系物比少3个碳原子,由条件可知,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一个为氨基,另一个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可知可以发生水解的官能团只能是肽键,结构可以为-CONHCH3、-NHCOCH3、- CH2CONH2、-CH2NHCHO4种,又因为在苯环上和氨基存在邻间对的位置关系,即为:4×3=1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五组峰的结构简式,苯环上两个取代基处于对位,为、等;(6)酸性条件下与(CH3)3COH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K,后发生互变异构的转化生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