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答案一.选择题1.D【详解】A.N 能层包括 4s、4p、4d、4f 能级,A 不选;B.M 能层包括 3s、3p、3d 能级,B 不选;C.L 能层包括 2s、2p 能级,C 不选;D.K 能层只包括 1s 能级,不包括 p 能级,D 选;2.D【详解】A.据分析,X、Y、Z 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 X>Y>Z,故 A 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 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 B 正确;C.据分析,非金属性 X>Y>Z,故 C 正确;D.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X<Y<Z,故 D 错误;3.A【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原子的 2p 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乙醇减小,则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 F>N>O>S,故 A 错误;B.中子数为 8 的基态氮原子的质量数为 15,原子符号为 ,故 B 正确;C.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故 C 正确;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6,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故 D 正确;4.【答案】C【详解】A.Ni 是 28 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属于 d 区元素,A 错误;B.1 个[Ni(NH3)6]2+中 含有 6 个 N→Ni 配位键,配位键属于σ 键,1 个配位体 NH3 中含有3 个 N-H 共价键,共价键属于σ 键,则 1 个[Ni(NH3)6]2+中含有σ 键为 3×6+6=24 个,所以 1mol [Ni(NH3)6]2+中 σ 键的数目为 24 mol,B 错误;C.NH3 中 N 原子上含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而[Ni(NH3)6]2+中 N 原子与 Ni2+形成了配位键,所以[Ni(NH3)6]2+中 H-N-H 的键1角大于 NH3 中的键角,C 正确;D.在 N2 中有 1 个σ键和 2 个π键,D 错误;5.D【详解】A、SO2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sp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平面三角形,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V 型结构,选项 A 错误;B、HCHO 分子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sp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没有孤电子对,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选项 B 错误;C、NF3 分子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sp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形,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选项 C 错误;D、NH4+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sp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正四面体形,没有孤电子对,离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选项 D 正确;6.C【详解】A.HF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HF 的熔、沸点比同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B.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不能, 的沸点高于 ;C. 氧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O-H 键能大于 S-H 键能,水分子比硫化氢分子稳定;D.邻羟基苯甲酸可形成分子内氢键熔沸点偏低,对羟基苯甲酸可形成分子间氢键,熔沸点偏高,故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故选 C7. 【答案】A【详解】A.冰晶体中,每个 H2O 和周围 4 个 H2O 形成 4 条氢键,所以每个 H2O 分子与周围 4 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故 A 正确;B.晶态 CO2 为分子晶体,SiO2 为共价晶体,所以晶态 CO2 和 SiO2 融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前者为分子间作用力、后者为共价键,故 B 错误;C.硫酸中只含共价键,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晶体类型:前者为分子晶体、后者为离子晶体,故 C 错误;D.金刚石中,1 个 C 原子与另外 4 个 C 原子形成 4 个 键,这个 C 原子对每个单键的贡献只有 ,所以 原子形成的 键为 故 D 错误;8.B【详解】A.18-冠-6 中 C 均为饱和碳原子,C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O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2故 C 和 O 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均为 sp3 杂化,A 正确;B.由图可知 18-冠-6 中 O 原子与相邻的 2 个 C 形成极性共价键,O 带部分负电荷,与钾离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但是冠醚分子不是离子,而且 O 原子也不是离子,故 O 原子与 K+间不存在离子键,B 错误;C.由题意超分子均有“分子识别”的特征,如冠醚中与钾离子作用,但不与 Li+或 Na+作用的为 18-冠-6,与 Li+作用而不与 Na+、K+作用的为 12-冠-4,C 正确;D.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其不易溶于大多数有机物中,利用该原理可以用冠醚将高锰酸钾带入有机物中,可以增大其与有机物的接触机会,故更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D 正确;9.A【详解】A. 名称是 2-甲基丙烷,与 2-甲基丁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 1 个 CH2 原子团,因此二者互为同系物,A 符合题意;B. 名称是 2-甲基丁烷,就是 2-甲基丁烷本身,B 不符合题意;C. 分子式是 C5H12,与 2-甲基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不符合题意;D. 分子式是 C5H12,与 2-甲基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 不符合题意;10.C【详解】A. 和 的分子式都为 CH4N2O,二者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 A 不选;B. 和 的分子式都为 C2H6O,二者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 B不选;C. 的分子式为 C3H6O2, 的分子式为 C3H4O2,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C 选;D. 和 的分子式都为 C7H8O,二者结构不同,属于同3分异构体,故 D 不选;11.A【详解】A.乙醚为液态有机溶剂,中药为固体,乙醚从中药中提取青蒿素利用了固液萃取原理,A 正确;B.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所含氢原子的种类,质谱法常用于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B 错误;C.利用红外光谱能确定青蒿素所含的化学键,C 错误;D.利用质谱能确定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D 错误;12.B【详解】烷烃最长链含有 5 个碳,编号时从左到右编号,如图: ,所以命名为: 甲基戊烷。答案选 B。13.C【详解】在常温和光照的条件下,乙烷可以与 Cl2 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氯代乙烷及 HCl,而乙烷与题干中其它选项的物质都不能发生反应,故合理选项是 C。14.B【详解】由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种物质互溶,由于三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将三者的混合物置于同一蒸馏烧瓶中蒸馏出来,从而得到纯净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故答案选 B。二.非选择题15.【答案】(1) 1s22s22p1 3(2) 平面三角形 sp3(3) 4 4【详解】(1)基态硼原子核外有 5 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基态 B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1 ;基态 B 原子核外有几个轨道,其核外电子就有几个空间运动状态,基态 B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个数=1+1+1=3;(2)BF3 中 B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 (3 3×1)=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HBF4 中 B 原子与 F 原子形成 4 个σ键,为 sp3 杂化;(3)①根据均摊法,晶胞中的 B 原子个数为 8× +6× =4;N 原子位于晶胞中体对角线上,距离硼原子最近的氮原子有 4 个;4②根据均摊法,晶胞中的 B 原子个数为 8× +6× =4;N 原子为 4 个,设晶胞边长为 xcm,根据 ,解得 x= 。16.【答案】(1) 第四周期第Ⅷ族(2) < < > (3) C (4) 3 哑铃【详解】(1)是 26 号元素,其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是为 3d64s2,因此 Fe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VIII 族,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3d64s2;故答案为: 第四周期第Ⅷ族 ;3d64s2;(2)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离子半径:Li+<H-;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 IIA 族大于第 IIIA 族,第 VA 族大于第 VIA 族,因此第一电离能:Li<Be;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O>P;故答案为:<;<;>;(3)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D 是基态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A、B、C 都是激发态,但 C 中 1s 上的两个电子都跃迁到 2px、2py 轨道上,能量最高,因此能量最高的分别为 C;(4)基态 P 价电子排布式为 3s23p3,未成对的电子数 3,其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 3p 能级,其电子云轮廓为哑铃形;故答案为:3;哑铃形;17.【答案】(1) B(2) 直形冷凝管 b(3) 吸收浓缩液中的水分 单宁酸(4)升华 (5) 羟基、醚键【详解】(1)由分析知,第①步泡浸茶叶所用的溶剂 A 最好为乙醇,使用该溶剂的提取咖啡因的原因是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于水、石油醚;(2)如图可知,图 1 虚线框中仪器的名称直形冷凝管,其中进水口是 b 口;(3)浓缩液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浓缩液中的水分和中和单宁酸;(4)由于纯咖啡因是无色针状晶体,在 时失去结晶水并升华,故该分离提纯方法为升华;(5)儿茶素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和醚键。18. (1)CH4+Cl2 CH3Cl+HCl (2) 取代反应 (3) B (4)平衡压强 (5)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6) D (7) C【详解】(1)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其中发生一氯取代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4Cl2 CCl4+ 4HCl;(2)甲烷在光照条件下被氯气逐步取代为 ,所以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3)经过几小时反应后,消耗氯气,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减少,且生成的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压强减少,U 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降低,故答案为:B(4)左端是封闭体系,有气体存在,故右端玻璃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5)因为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有氯化氢,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若水中含有硅酸钠, ,所以在 U 形管左端会看到有白色胶5状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是有机反应,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即使是甲烷和氯气 1:1 混合,也会所有反应都进行,所以产物中有 、 、 、 和 ,所以答案选 D;(8)①氯气是黄绿色气体,生成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都是无色气体,随反应进行,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消失,所以此项正确;②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液态有机物,氯气是黄绿色,易溶于有机物,所以试管壁上会有黄色油珠,所以此项正确;③反应产物中有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水进入试管,水位上升,但生成的一氯甲烷为气体,难溶于水,溶液不会充满试管,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所以此项正确;④生成物氯化氢易溶于水,使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有氯化钠固体析出,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所以此项正确;⑤生成物中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遇水蒸气会出现白雾,所以此项正确;综上,①②③④⑤均正确,故答案为:C。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濮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docx 濮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图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