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上课时间到啦
都给我精神点
别磨磨蹭蹭的,赶紧学起来!
蛇年春晚——一曲《栋梁》韵,千载文化情
歌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以中国古建筑为线索,将醉翁亭、陋室、凤凰台、祈年殿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古建巧妙地串联起来,传达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从“大道至简”的哲学理念,到“挺直脊梁”“生而无憾”的个人成长追求,再到“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歌词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4 部编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道法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春节的习俗分析,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议学活动的探讨,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自学导航(P59-61)
01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02
中华人文精神的体现?(四方面)
2025年蛇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也是中国农历60年一遇的“乙巳年”,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首届“非遗版”春节
1.中华人文精神地位、主要体现
(1)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2)主要体现: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议一议:分析冬奥会“雪花理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怎样的处事方法?
冬奥会——“雪花理念”
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完全不同的雪花,最终汇聚成人类一朵共同的雪花”。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就如同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这些不同的“雪花”却要汇聚在一起,构建成一朵共同的雪花,这象征着人类虽然存在差异,但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环节一 —— 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华传统文化
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乐俑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
现了唐朝宫女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开放 包容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书法艺术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
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思考:上述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记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不仅
雅慰
在教化思想这一内涵方面,我则通过展示两部哪吒电影中的经典语录,例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台词,让学生通过经典台词感受其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深刻理解何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内涵:
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意义: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舞蹈《喜上枝头》
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画,勾勒出“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传递“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
江苏无锡分会场
当《无锡景》的旋律首次从清名桥畔的乌篷船上飘出,《惠山茶会图》投射于运河水面,船行画中,人在景里,形成了一幅"景中景、画中画"的复合空间。
议学任务三:我是美学鉴赏官
①蛇年春晚舞台上还有哪些中华美学令你印象深刻?
②发挥你的美学鉴赏基因,说说下图它表达了什么美学追求?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内涵: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意义: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议学延伸
道法
中学生,应如何做到俭约自守
内涵: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意义: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笔记整理
道法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课堂总结
道法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1.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价值)?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课堂练习
1.重温经典,我们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
“高山流水”的深厚友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道理……这体现了(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文精神的体现。 这些诗句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2.《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作品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②该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③该作品体现了画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④该作品体现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文精神的体现。作品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也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热爱。A对;②④,重民本思想没体现出来;
课堂练习
3.古诗文内涵丰富、韵味悠长,体现了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下列古语对应的人文精神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B
序号 古诗文 感悟
①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了重要启示
③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国家平衡好自身就一定能万世太平
④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国与国的交往要求同存异
【解析】本题考查对③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认识,国家平衡好自身就一定能万世太平,说法太绝对,排除;所以选B。
课堂练习
4.《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启迪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体现了(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文精神的体现。这首诗表达了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启迪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育人感化人,明白做人做事道理,所以B符合要求;故选B。
课堂练习
5.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季羡林先生曾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敦煌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作为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牛王救太子”“九色鹿”等敦煌壁画不仅向世人展现了独具神韵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
【答案】(1)①敦煌文化因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而形成,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敦煌壁画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反映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③敦煌壁画记录的故事承载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课堂练习
材料二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我国,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俯拾即是,有的咏其色,有的赞其姿,更有的借菊言志,抒发感情。可见,赏花品草不仅是闲情逸致,而且可以使人们熔铸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
(2)请你写出一首描写菊花的诗词歌赋,并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答案】(2)示例: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诗通过菊花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高洁孤傲的品质。


聆听


*


NICE TO
MEET YOU
2024 部编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