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七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七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2025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C 2.A 3.A 4.D 5.C 6.B 7.A 8.A
9.B 10.D 11.B 12.C 13.A 14.B 15.B
综合题
16.(6+6+6=18分)
(1)外壁坚实而不易被破坏,易于保存;孢粉能反映古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条件;孢粉数量多,种类多,地域分布广,易获取。(每点2分,共6分)
(2)本地植被的孢粉沉积;坡地和外围山地孢粉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输入;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导致临近区域孢粉通过大气运动沉降输入;孢粉通过野生动物活动搬运作用输入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间冰期,多年冻土退缩使活动层厚度增大,为植被根系生长扩大了生长空间;冻土解冻,有利于土壤肥力释放,促进了植被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冻土解冻,地下水增多,土壤过湿,利于沼泽的形成和扩大,沼泽有机质积累增加了土壤肥力;沼泽的发育促进了地表径流和水汽循环,增加了区域降水,利于植被生长。(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7.(5+8+6=19分)
(1)缅甸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1分);北部和东部地区主要为山地,海拔高,坡度大,不适合耕作(2分);河流中下游河谷、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适合作为耕地(2分)。
(2)耕地减少,林地增多(2分);大量耕地转变为林地(2分)。原因:缅甸粮食生产水平低下,经济收入低;受旱涝灾害影响,产量不稳定,收入不稳定;耕地转变为经济林地,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原因任答两点得4分)
(3)提供资金支持(2分);提供技术指导(2分);提供经济作物的消费市场(2分)。
18.(4+10+4=18分)
(1)上游水库及拦河坝截留,造成夹河入海水沙量持续减少(2分);入海河水量减少,潮水海浪作用增强,加剧侵蚀,带走泥沙(2分)。
(2)变化:东侧向海推进,西侧向陆推进(2分)。
原因:突堤东侧,由于海潮被突堤阻挡,侵蚀作用减少(2分),同时突堤阻挡了来自河流的泥沙,导致其在突堤东侧淤积(2分),淤积量>侵蚀量,海滩向海推进。
突堤西侧,由于潮流被突堤阻挡,过水断面减小,流速加快,潮流侵蚀作用加剧(2分),同时由于突堤阻挡了来自河流的泥沙,导致泥沙来源减少(2分),淤积量<侵蚀量,海滩向陆推进。
(3)西侧形成新的堆积地貌(海岸线向海凸/推进)(2分),东侧形成新的侵蚀地貌(海岸线向岸凹/推进)(2分)。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2025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2025.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底数据中心(UDC)是将服务器等IT设备安装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充分利用海底的冷凉环境,通过海底铺设的复合光缆实现供电与数据传输。我国的“海算”布局是继2022年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数据中心从东部引导到西部)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图1为海底数据中心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1
1.我国数据信息“海算”布局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A.能源资源 B.数据资源 C.空间资源 D.海水资源
2.与“东数西算”工程相比,“海算”工程
A.市场变化响应较快 B.运营能耗相对较高
C.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D.数据等级要求较高
德国中部罗恩山降雪丰富,坡地分布有冻融作用形成的巨大砾石堆积体。该堆积体10m深度范围内孔隙度高,当地冬季与夏季平均气温分别是-0.7℃和16.2℃。夏季该堆积体前缘表面存在温度明显较低的“冷点”现象。图2示意该堆积体表面不同观测点冬夏平均温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图2
3.冬季该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的原因是
A.积雪保温作用强 B.砾石导热率低
C.阳坡太阳辐射强 D.地面吸热量高
4.“冷点”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冷点处地表坡度较小 B.堆积体植被覆盖度高
C.冷点处堆积体厚度大 D.堆积体内冷空气下沉
5.在路基建设和保护中,“冷点”现象可应用于我国
A.东北沼泽区桥梁 B.西北沙漠区公路
C.青藏高寒区铁路 D.东南丘陵区隧道
乌干达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乌干达共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1°N,34°E),乌干达政府针对入驻企业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税等政策。2023年,中国某企业依托当地棉花资源,在此投资建设服装厂。图3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区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图3
6.该企业在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建厂有利于
①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 ②延长我国服装产业链
③促进我国原材料出口 ④助推当地工业化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若该照片拍摄于6月22日上午,则根据影子推断拍摄照片时的镜头朝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归农归村作为韩国政府面向城市居民实施的人口回流诱导政策,也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措施。2013—2018年,归农和归村人口分别由10312人、405452人增至12055人、472474人,2018年,韩国的归农归村类型分为U型(生于农村,工作于城市,后返回出生地)、J型(生于农村,工作于城市,后回到其他地区的农村)和Ⅰ型(出生并工作于城市,后迁往农村),其中U型占比最高(归农53%、归村37.4%)。从年龄分层来看,最常见的归农年龄为50—59岁(37.3%),最常见的归村年龄为30岁及以下(50%)。完成下面小题。
8.韩国出现规模化归农归村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Ⅰ型退休老人有归农情结
B.城市就业岗位不足
C.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吸引
D.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9.韩国的规模化归农归村现象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使韩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B.降低了农村房屋闲置率
C.解决了韩国深度老龄化问题
D.提升了韩国城市化水平
海钓指利用专业钓鱼设备在远海或近海开展的垂钓活动。海钓产业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休闲渔业,集渔业、休闲游钓、旅游观光为一体,在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家已成熟发展,而在我国一直未成为主流。近年来,随着传统渔业的结构转型,海钓产业逐渐成为我国沿海城市重要的经济驱动力,而海南省在海钓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海钓在我国一直未成为主流的原因最可能是
A.需求少 B.岸线短 C.风险大 D.开销大
11.与上海市相比,海南省发展海钓产业的优势在于
A.四面环海 B.四季皆宜 C.海钓历史悠久 D.距客源市场近
12.近年来,海钓产业成为我国沿海城市重要的经济驱动力是因其
①渔获量大 ②参与人数多 ③产业链长 ④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慕士塔格峰发育有冰川128条,被誉为“冰山之父”。该山临近喀什和塔县,中巴公路(国道314)从山麓穿过。近年来,国内登山运动发展迅猛,慕士塔格峰成为吸引众多登山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位于慕士塔格峰附近的慕士塔格天文观测站海拔4526米。图4为慕士塔格峰攀登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4
13.慕士塔格峰被誉为“冰山之父”,主要原因有( )
①海拔高,气温低 ②山体宽大,雪线较低
③固体降水积累多 ④西风影响,降雪量大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慕士塔格峰深受登山爱好者追捧的原因是( )
A.全程缓坡,攀登难度小 B.交通便利,抵达较容易
C.海拔不高,登顶时间短 D.全程积雪,登山体验好
15.在慕士塔格峰建立天文观测站的主要优势有( )
①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洁净 ②深居内陆,空气干燥
③海拔较高,距观测对象更近 ④人烟稀少,光污染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兴安岭北部的漠河盆地地处欧亚多年冻土带南缘,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通过在漠河盆地岩芯取样并做孢粉(孢粉是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内含该物种的遗传物质,孢粉外壁性质稳定能保存为化石)分析,共鉴定出40多个孢粉种属,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演变及气候与冻土、植被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图5为漠河盆地位置示意图。图6示意漠河盆地多年冻土变化及对植被演替的影响。
图5 图6
(1)说出孢粉被选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变重要研究对象的优势。(6分)
(2)推测漠河盆地岩芯中孢粉的来源。(6分)
(3)和冰期对比,说明漠河盆地间冰期多年冻土层退缩对植被生长环境的影响。(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缅甸是东南亚典型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水平低下。2000-2010十年间受地形、经济等多要素影响,缅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缅甸农民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收入提升,积极性高。中国通过多种措施积极推动缅甸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图7为2010年缅甸耕地分布图,图8为2000-2010年耕地和林地变化图。
图7 图8
(1)说明缅甸耕地分布和地形的关系。(5分)
归纳2000-2010年缅甸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特点,分析缅甸农民在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中收入提升的原因。(8分)
(3)推测中国积极推动缅甸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主要措施。(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夹河是胶东半岛地区注入北黄海的最大河流,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34万吨。本海区强浪和常浪方向均为偏北方向。
20世纪90年代初前,夹河口呈堆积状态,口门发育沙嘴。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流域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在夹河上游建成了两个水库,后来在河流下游陆续建设多条拦河坝。此后,河口地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口门逐渐变大,沙嘴逐渐萎缩,部分解体(如图9所示)。21世纪初,某村居民在夹河口西侧海滩上修建了突堤。突堤的修建,改变了海潮的运动规律,使突堤东西两侧海岸地貌发生了变化。该地地貌的变化均是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图9
说明沙嘴部分解体的原因。(4分)
根据图文信息,指出突堤修建后东西两侧海滩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0分)
(3)推测养殖场东西两侧海岸地貌的变化趋势。(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