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7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美)与雁有关的古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飞花令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奠基者。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沙乡”是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耕种者遗弃的荒芜农场,是利奥波德考察与研究自然生态的一个场所。《沙乡年鉴》是一部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是一部关怀人类在自然家园的命运和万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的博爱之书。作者介绍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的沙乡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尝试重新恢复生态上的平衡,并以此为素材撰写了大量随笔,与他的其他文章汇编成著名的《沙乡年鉴》一书。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威斯康星沙乡农场和谐生活的追忆,也记录了为追求科学的生态观而经历的教训和痛苦,并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葆有的爱与尊重。全书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对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写作背景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内容具有科学性,文笔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雾霭 缄默 迁徙 赌注 沼泽 瞄准狩猎 盘旋 喧嚷 邀请 凋零 枯燥稀疏 弥漫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wù ǎijiānxǐdǔzhǎo zémiáoshòuxuánrǎngyāodiāozàoxīmíkōngmō字音字词字音字词【缄默】闭口不说话。【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落。【窥探】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盘旋】环绕着飞或走;徘徊,逗留。【目空一切】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坚强不动摇、不改变。解题大雁归来一是大雁返回二是呼唤大雁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流露出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任务导航任务一:识雁 了解习性任务二:析雁 分析文章任务三:悟雁 体含情感任务四:读雁 明确主题识雁·了解习性识雁·了解习性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飞来的季节是3月春天;(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5)常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6)4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析雁·分析文章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 (1-5)描写大雁归来的情景第二部分 (6-10)写大雁归来后的日常生活第三部分 (11-13)写大雁的联合迁徙析雁·分析文章2.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时间词、空间词、事物发展变化的语句来理清结构,判断说明顺序。文章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记录的是大雁归来整个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所以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11月南飞3月北归4月夜间集会5月来到之时悟雁·体会情感1.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指,在文中出现了十多次,其中多是做定语,比如:“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农场”、“我们的沼泽” 如果去掉这里的“我们”,意思是没有任何变化的,语言反而更简洁,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特殊意味?悟雁·体会情感“土地伦理只是扩大了这个共同体的界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把他们概括起来:土地。……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着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节选自《土地伦理》“我们”还可以包括像大雁这样的动物朋友以及其他一些动植物,甚至还包括没有生命的沼泽等等。因此“我们”反映出作者把自己当作土地大家庭中的一员,体现出平等尊重的意识。悟雁·体会情感文中第 _段 (原文)这一句了,运用了 (修辞、写法),通过 (内容分析),突出了(表现了)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 (情感)。2.找出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悟雁·体会情感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拐来拐去”“低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雁机敏、活泼、警觉和在休战期的自在快乐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悟雁·体会情感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邀请”是指热情地召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聪慧,同时我们从大雁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美好的友情。悟雁·体会情感3.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情态描绘得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悟雁·体会情感4.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大雁在熟悉了环境之后的欢快情形,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悟雁·体会情感5.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3月,他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对比,将人类各国之间联合的不可预期与大雁的联合观念做对比,说明了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钦佩之情。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埃及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主要商讨了联合对日本作战的计划以及一些战后问题,签署了《开罗宣言》。读雁·明确主题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二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种所看到和所做到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乡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沙乡年鉴》反思:人类失去了什么?读雁·明确主题再读课文,参考上面的材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一哪些“正在失去的东西”?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读雁·明确主题联系课文和材料,作者呼唤的仅仅是大雁吗?“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猎枪。”“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他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作者呼唤的不仅仅是大雁归来,还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归来。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意识的归来。课堂小结本文主要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启迪人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并倡导人们学习大雁之间的大联合观念。拓展延伸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古人还认为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五常,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拓展延伸大雁在古诗文中的象征寓意:1.代表书信,鱼雁传书,或称雁足传书。2.作为游子漂泊羁旅、思念家乡的象征。3.孤雁,是一种孤苦无依的象征。4.大雁于秋季迁徙,万物萧瑟,成为一种哀伤、肃杀、凄苦的象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