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振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东市振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邵东市振华中学2025年上学期高一地理阶段检测卷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邵东市振华中学命题小组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选题(2*25=50′)
下表示意我国某山区根据当地资源状况测算的人口规模数据,目前该地人口数量为13.5万。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 水源 林地 矿产
人口合理容量/万人 10.5 9.2 7.7 16.5
最大人口规模/万人 14.9 14.1 12.2 22.4
1. 该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 )
A. 7.7万人 B. 16.5万人 C. 12.2万人 D. 22.4万人
2. 为使该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口规模相协调,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 毁林开荒,保证粮食生产 B. 修建水库,保障生产生活用水
C.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 D. 发展工业,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每年春运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机票昂贵,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的比例逐渐提升。“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厦门已是“反向春运”热门目的地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主要从乡村地区流向城市 ②人口流动主要受婚姻因素的影响
③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密切相关 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 “反向春运”对厦门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优化当地的人口结构 ②增加管理难度
③促进产业升级 ④带动春节期间城市消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某地级市位于珠江东岸,处在广州和深圳之间。改革开放后,该市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大量人口和投资,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城”。下图为该市近30年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2000年前,促进该市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养老环境优 B. 就业机会多 C. 教育水平高 D. 矿产储量大
6. 近十年,该市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得益于( )
①生育政策调整②医疗条件改善③产业结构优化④国家财政补贴⑤落户政策放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国家统计局以户籍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差值占户籍人口的比例,测算城乡人口流动水平,该比例越大表示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水平越高。下图示意2022年安徽省流动人口水平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缓慢 B. 皖北地区的人口密度最高
C. 皖中地区人口流动水平最高 D. 人口流动水平整体:皖中>皖北>皖南
8. 影响安徽省人口流动水平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布局 B. 自然环境 C. 国家政策 D. 经济发展
9. 缓解安徽省人口流动不均的合理措施是( )
A.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 B. 鼓励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
C. 实施移民搬迁,分散城市职能 D. 完善交通网络,便于人口流动
“候鸟人口”常指进行季节性往返流动的人群。根据迁入地与迁出地相对的冷热状况,将向较高纬度地区迁移的“候鸟人口”称为“太阳鸟”,向较低纬度地区迁移的“候鸟人口”称为“雪鸟”。三亚市是重要的“雪鸟”迁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我国,“太阳鸟”和“雪鸟”的主体最可能为( )
A. 农村外出务工人口 B. 农村老年人口 C. 城市外出务工人口 D. 城市老年人口
11. “雪鸟”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是( )
①人口合理容量增加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③加快房屋价格上涨④缓解劳动力的短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a、b、c、d四点中对应的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3. 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 人口数量减少 B. 科技进步 C. 劳动力增加 D. 政策改变
14. 甲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生活质量提高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生态环境恶化 D. 环境质量提高
下图示意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城市就业次中心对地价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 城市就业多中心可以( )
A. 提高主中心高地价 B. 降低城市的整体平均地价
C. 降低次中心的高地价 D. 提高城市边缘区的地价
16. 城市地价次中心最可能发展为( )
A. 居住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旅游区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读我国东部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B. N、F地房价可能相等
C. F地可能为高级住宅区 D. 房价由市中心向外逐渐递减
18. 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意义有( )
①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可以有效抑制房价
④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⑤ D. ①④⑤
均衡度可用来研究城市用地的多样性特征,其数值越大,表示用地类型越多且各用地类型面积占比相差越小。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全长 22 公里(下图),各站点周边用地均衡度差异较大,整体呈现中央商务区高于中区高于东北区的区域特征;从站点用地圈层分布看, 站点内部圈层 (离站点200米范围内) 用地均衡度低于外部圈层 (离站点200-600米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 新加坡东北区内站点周边用地均衡度较低, 主要是因为( )
A. 交通用地占比低 B. 商业用地占比高
C. 生态用地占比低 D. 居住用地占比高
20. 站点内部圈层用地均衡度低于外部圈层的主要原因是( )
A 主导功能用地优势明显 B. 用地功能类型比较多样
C. 用地规划的约束力失效 D. 高大建筑物多且密度大
21. 受东北线开通运行影响, 下列站点周边用地均衡度变化最小的是( )
A. 港湾 B. 兀里 C. 牛车水 D. 榜鹅海岸
图左是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甲、乙两个公交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如图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左图所示区域最可能是( )
A. 公交枢纽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23. 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符合的是( )
A. N方向近物流园 B. N方向近住宅区 C. M方向近风景区 D. M方向近行政区
秦巴山区是指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附近地区。读“秦巴山区人口密度与地形分布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24. 影响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因素较多,图中关联性最小的是( )
A. 海拔高度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地形起伏
25. 人口的分布与地形区的土地生产力水平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地中土地生产力水平从高到低的排列依次是( )
A. ②③①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二、综合题(50′)
26. 下图分别是“京沪沪昆高铁沿线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属____模式( )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田园模式
(2)拟在图中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填字母),其理由是____。
(3)拟在图中规划建设高新工业城市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填字母)。
(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该城市经济发展的在人口方面的优势是____;但30年后该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合理的解决措施有____。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重要支流,无定河流域在历史上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过渡区。目前,无定河中下游的生产、生活空间向干流河谷地带过度集中,而从干流分支出的二级沟道(即“次沟”)因与城市或县城中心具有紧密的空间关系,成为应对黄土高原城乡发展空间限制的重要突破口。无定河“河谷次沟”正逐步接受产业及生活设施的扩散。左图示意无定河流域位置,右图示意目前无定河中下游“河谷次沟”土地利用类型。
(1)从河流角度说明人类活动集中在无定河中下游河谷地带的原因。
(2)从土地利用现状角度,评价无定河“河谷次沟”承接人类活动空间转移的条件。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黄河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下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省17地市人口密度。
(1)根据材料,描述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
(3)与菏泽相比,东营人口密度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是什么?
邵东市振华中学2025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阶段检测 参考答案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邵东市振华中学命题小组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选题(2*25=50′)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C
【5~6题答案】
【答案】5. B 6. D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D 9. A
【10~11题答案】
【答案】10. D 11. B
【12~14题答案】
【答案】12. C 13. B 14. C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B
【17~18题答案】
【答案】17. B 18. C
【19~21题答案】
【答案】19. D 20. A 21. C
【22~23题答案】
【答案】22. B 23. B
【24~25题答案】
【答案】24. C 25. A
二、综合题(50′)
【26题答案】
【答案】(1)B (2) ① A ②. 位于河流上游,附近有景点,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周围有文化教育区
(3)D (4) ①. 劳动力丰富 ②. 人口老龄化 ③. 鼓励生育,加强社会养老和保障体系建设
【27题答案】
【答案】(1)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
(2)优势条件:草地和耕地规模较大,利于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未利用土地较多,为承接人类活动提供土地资源;建设用地规模较小,发展潜力大。不利条件:水域较少,人类活动增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林地较少,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增加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28题答案】
【答案】(1)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3)位于黄河入海口,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势低洼,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或土壤肥力低);开发历史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