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李凭箜篌引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作为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于弹奏箜篌,蜚声朝野。今天,我们虽然无法亲耳聆听这动听的乐声,但李贺却用出神入化的文字将这曼妙的声音延续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凭箜篌引》。1.了解李贺的生平、诗风和诗歌的创作背景。2.把握诗歌正侧面描写声音的特点。3.鉴赏诗歌诡谲的想象和多种感官融合的手法。4.陶冶音乐情感,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文化常识走近作者李贺(约791-约817年),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18岁到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人妒忌,因其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参试。此后他一直痛苦抑郁,加上生来体弱多病,后经人推荐只做过3年奉礼郎,地位卑微,任期未满便告病辞官归昌谷,卒时仅27岁。走近作者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诗歌风格“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 , 太夫人使婢女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李商隐《李贺小传》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呕心沥血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甚至超过了盛唐著名乐工李龟年。李凭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写作背景初步感知解读题目箜篌:一种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民间也广泛流传,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诵读诗歌李凭箜篌引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像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理解诗意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理解诗意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划分层次先声夺人,李凭出场。正面描写音乐,各具特色。描写音乐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深入探究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思考问题吴丝、蜀铜、高秋、空山、云、江娥、素女、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紫皇、女娲石、天、秋雨、神妪、老鱼、瘦蛟、吴刚、桂树、月兔等,营造了奇幻神秘的意境。箜篌图速读全诗,找出这场演奏会的演奏者、乐器、时间、地点。演奏者 李凭乐器 箜篌时间 深秋九月地点 国都长安城这场演奏会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他们的身份,并描绘其听李凭演奏时的反应。思考问题即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天裂地塌,灾凶四起时,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使得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即神仙婆婆,好音乐。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即吴刚,月宫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十二门前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侧面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音乐的感染力。作用:诗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找出直接描写李凭音乐的句子,并分析特点及作用 特点:“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风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思考问题找出直接描写李凭音乐的句子,并分析特点及作用 作用: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声音转化,唤起了形象感。思考问题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清冷乐声致使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且打动皇帝的场景,表现出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运用典故和夸张等手法,描绘了女娲所补石头为箜篌声破裂、天界为之震惊的场景,表现出箜篌声音之高亢和乐声的和缓忧伤。赏析诗歌: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鱼和瘦蛟被音乐感染的场景,表现箜篌声音之感染力。运用想象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在音乐声中吴质忘眠、玉兔不离的场景,表现箜篌声音之感染力。赏析诗歌: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全诗描写音乐的巧妙之处在于将眼前所见实景与耳中所闻箜篌演奏之声,心中所感之情以及由音乐所唤起的种种联想、想象乃至幻觉融成浑然一体的意境。总结全诗同时,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事物描摹声音,这既使诗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而带神奇色彩,也使诗所描的声音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①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意象感情化。②对物象色彩和情态的描绘和渲染:“红”:“冷红”、“老红”、“愁红”、“笑红”“绿”:“凝绿”、“寒绿”、“颓绿”、“静绿”③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李贺诗歌风格:凄艳诡谲阅读《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音乐描写的异同,并分析其各自的艺术风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低沉而冷涩——突发而激烈——清脆而尖锐——刚劲而激越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繁密的声势——轻幽的音韵——清脆而和谐——悠扬而明快对比阅读①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②都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弹奏者高超技艺。阅读《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音乐描写的异同,并分析其各自的艺术风格。对比阅读对比阅读①手法方面,《李》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侧重侧面描写;《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侧重正面描写。②内容方面,《李》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琵》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③风格方面,《李》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属于浪漫主义; 《琵》风格平易感伤,属于现实主义。1.《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分别交代李凭弹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凄伤是该曲的主色调,从总体描写音乐效果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读出。4.《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通感修辞描写乐音清脆和缓惨淡清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江娥啼竹素女愁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空山凝云颓不流情景默写5.凄清美妙的箜篌曲让唐都长安的秋天多了一份寒意,也打动了大唐皇帝有关语句是: , 。6.在李贺的笔下,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有关语句是: , 。7.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有关句子是: ,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舞幽壑之潜蛟”, 《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效果: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情景默写9.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想象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刚起就使得“ ”,甚至让“ ”,可见其感染力。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通过比喻直接描写乐声变幻多端的诗句是: , 。11.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所弹奏的箜篌声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的诗句是: , 。12.李凭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 ”,水中也出现“ ”的景象。空山凝云颓不流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江娥啼竹素女愁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情景默写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