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上海新纪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上海新纪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海新纪元2025年3月云贵统一考试试题
地理(高二)
本卷共4页,2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仅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城市通常表现为吸收周边城市资源以及向周边城市辐射两个阶段。图示意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吸收过程和辐射过程,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周边城市受中心城市辐射强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数量 B. 市内交通通达度
C. 与中心城市距离 D. 城市基础设施
2. 中心城市向外辐射的过程中能够直接( )
A. 提升C1城市等级 B. 加快C2工业化进程
C. 促使C3矿产开发 D. 减轻C4环境污染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的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双核结构城市广泛存在于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如广州—深圳、北京—天津,其产业之间具有相互补偿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下图为双核结构简易图和杭州—宁波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杭州一宁波双核结构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主要是因为( )
A. 自然条件优越 B. 科技发达 C. 交通便利 D. 经济实力强
4. 杭州一宁波双核结构城市的形成有利于( )
A. 杭州人口大幅增长 B. 城市辐射功能增强
C. 产业结构稳定不变 D. 双核城市产业趋同
5. 推动双核结构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
A.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B. 构建同质化产业竞争机制
C.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 促进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
跨境投资是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积极对外投资。东盟与我国山水相邻、文化相近,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下图为2010-2020年我国对东盟跨境投资部分统计数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新加坡一直是我国资金流入最多的东盟国家,我国企业投资新加坡的主要目的应为( )
A. 降低企业工资成本 B. 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C. 进入该国庞大市场 D. 学习技术管理经验
7. “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强了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联系,这有利于( )
①各国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②增进相互沟通,促进文化交流
③突破发展瓶颈,统一发展水平④形成区域联动,共同保护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转移出现新的变化。下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制造业转移指数图,纵坐标表示2022年转移指数(正值为转出,负值为转入),横坐标表示2022年与2015年转移指数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影响我国制造业向境外转移主要因素是( )
A. 成本 B. 原料 C. 交通 D. 设备
9. 与2015年相比,2022年向国内转移且趋势加快是( )
A. 信息制造业 B. 金属制造业 C. 食品制造业 D. 电子设备制造业
10. 我国制造业转移出现的变化,有利于( )
A.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 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C.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D. 增加行业就业岗位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图甲所示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甲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
A. 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 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泥沙会冲毁铁路
C. 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12. 图中河流( )
A. 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 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 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 D. 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
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综合作用下分离、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赣州(图)过去治理崩岗效果不佳,近年来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烂山地貌变绿水青山,并助推当地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赣州崩岗区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 )
A. 土地沙化 B. 土壤侵蚀 C. 石质荒漠化 D. 土壤盐碱化
14. 赣州崩岗区百姓靠“生态饭”鼓了腰包,当地农业适宜发展( )
A 水稻种植业 B. 高山畜牧业 C. 水产养殖业 D. 特色林果业
1950年,台湾岛架设最早的电力调配工程——“东电西送”,将中央山脉东侧的水电通过高压线翻越古道输送到西部。1998年,台湾岛建成另一条翻越中央山脉的“西电东送”线路。21世纪又建成自高雄到台北的“南电北送”线路。图示意台湾岛“东电西送”路线,据此完成问题。
15. 推测台湾岛“东电西送”架设的高压电线主要通过的地形为( )
①鞍部②山谷③山脊④山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从“东电西送”到多方向输电,主要是为了( )
A. 增大发电产能 B. 调整能源结构 C. 推动基建进程 D. 保障电网稳定
二、非选择题(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单纯的承接国到枢纽国的身份转变。在新产业、新竞争力形成的同时,我国原有的部分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布局海外。
2013年,中越两国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2年,包含中越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越南日益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转移部分产业链到东南亚的首选之地。下图为越南示意图。
(1)简述越南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转移企业一般选择越南的产业园区入驻,说明其理由。
(3)面对产业转出现状,从产业角度简述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区域,工程实施以后,流域内水土流失情况显著改善。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通过减少土壤侵蚀量来提高土壤保持功能,随着植被恢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度的土壤保持功能增强。研究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大的是林地。下图为渭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分析林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大的原因。
(2)相对于秦岭,分析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较小的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焦作市煤炭、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的传统工业体系。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焦作市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从20世纪末开始,焦作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材料二 焦作市北依太行山,山川秀美,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打造国际康养名城。焦作市是郑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焦作市依托郑州都市圈,以康养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多个接替产业发展。下图为焦作市位置及周边交通图。
(1)说明20世纪末焦作市经济转型面临的困境。
(2)分析焦作市依托郑州都市圈发展有利条件。
(3)简述焦作市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等接替产业的积极意义。
上海新纪元2025年3月云贵统一考试试题
地理(高二) 参考答案
本卷共4页,2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仅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5题答案】
【答案】3. D 4. B 5. A
【6~7题答案】
【答案】6. D 7. B
【8~10题答案】
【答案】8. A 9. D 10. C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C
【13~14题答案】
【答案】13. B 14. D
【15~16题答案】
【答案】15. A 16. D
二、非选择题(3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为中国邻国,便于就近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工业区众多,具备一定产业基础;海岸线长,海运便利;文化相近,有利于承接中国产业转移;两国政府深化合作,政策优势明显。
(2)利用已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入驻有生产联系的产业园,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3)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引导产业国内转移;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向上优化产业链地位;发挥和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8题答案】
【答案】(1)林地植被覆盖度高,树木的枝叶、林下的草本植物等减缓了雨滴下落速度与冲击力;林下植被和落叶堆积层,能进一步削减地表径流流速与流量;林地植被根系发达、种类多且分布空间广,根系固土效应好;林地丰富的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够粘结土壤颗粒,形成稳固的团粒结构,提升土壤抗冲性。
(2)黄土高原土质结构疏松,黏聚力差,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长期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森林和草原植被稀少,地表径流速度快,冲刷作用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雨会迅速汇聚成强劲的地表径流,冲刷力强。
(3)增加下渗,涵养水源,稳定下游径流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污染物的过滤与吸收转化能力,改善下游水质;保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为黄河下游地区提供更好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下游地上悬河状况改善,堤坝决口、洪水漫灌的潜在风险降低,减轻自然灾害的威胁。
【19题答案】
【答案】(1)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衰退,资金缺乏;劳动力流失;人才外流,创新能力不足。
(2)位置相邻,空间距离近;交通运输便利,联系紧密;便于引进资金、技术;便于参与产业分工协作;利于承接扩散转移的产业;郑州都市圈经济增长快,辐射带动作用强。
(3)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流失;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