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基础知识点复习+典型例题解析】课件(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基础知识点复习+典型例题解析】课件(共2课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位于_____内,左右各一个,
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钟大约呼吸___次。
2.呼吸肌:肋骨间的肌肉和胸腔底部的_____。
3.模拟实验。
右侧的装置模拟了_____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
反映了在呼吸运动过程中,胸廓_____径的变化。
胸腔
16
膈肌
膈肌
上下
知识点二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的结构特点:气管分支形成_______,支气管逐渐发生分支,越分越细,在最细的分支
末端形成_____。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支气管
肺泡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图示。
(2)原理:气体扩散。
(3)过程。
①氧气进入血液:肺泡中的氧气透过_______和___________进入血液。
②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进入肺泡,随着呼
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
毛细血管壁
肺泡壁
【辨一辨】
辨析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胸廓有规律地扩大或者缩小,引起气体入肺或者出肺,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
【经典母题】如图中①~④表示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
B.②过程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
C.氧气和二氧化碳在③过程中靠血液来运输
D.经过④过程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增加
D
【解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作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如题图: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①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使得肺内的气体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A正确。②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会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从而实现气体的交换,B正确。③过程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靠血液来运输,C正确。④过程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会进入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血液。因此,经过④过程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减少,而不是增加,D错误。
【点迷津】
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图中①~④表示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图中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在④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会进入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血液。因此,经过④过程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减少,而不是增加。
3.本题所思:掌握呼吸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明确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478呼吸睡眠法”可帮助身体放松,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缓解焦虑。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慢慢用鼻子吸气4秒;步骤二憋气7秒;步骤三嘴唇微开吐气8秒,下列对此过程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行步骤一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入肺
B.进行步骤二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导致膈顶处于上升状态
C.进行步骤三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出肺
D.进行步骤三时:气体依次经肺、气管、支气管、喉、咽、鼻
A
【解析】步骤一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A正确。步骤二表示既不吸气也不呼气,膈顶所处状态不变,B错误。步骤三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C错误。步骤三表示呼气,气体依次经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排到外界,D错误。
2.2024年4月,深圳市罗湖区举办了国际网球公开赛。如图是运动员在休息和比赛两
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比赛时的呼吸情况 B.曲线B表示休息时的呼吸情况
C.B状态的呼吸频率比A状态的快 D.相同时间内A状态的耗氧量大于B状态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休息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错误。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比赛时的呼吸状况,B错误。曲线A在20秒内完成6次呼吸;曲线B在20秒内完成9次呼吸,所以B状态呼吸频率较快,C正确。曲线A状态耗氧量小,曲线B状态耗氧量大,相同时间内B状态的耗氧量大于A状态,D错误。
1.天气炎热,假期来临之际,学校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
溺水时主要影响到呼吸各环节中的(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A
【解析】人体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2.小明即将参加演讲比赛,老师让他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吸气时,如图膈肌
的位置变化和所处状态分别是( )
A.甲→乙 舒张 B.甲→乙 收缩
C.乙→甲 舒张 D.乙→甲 收缩
B
【解析】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因此体内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即甲→乙。
3.对患肺炎病逝者的肺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
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糨糊,阻碍了(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B
【解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作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可见患肺炎病逝者肺泡内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膜,就像在肺泡内表面刷了一层糨糊,阻碍了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肺泡数目极多 B.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
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B
【解析】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与气体交换没有直接的关系。
课后提升 
1.某司机在交警要求下正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下列对他呼气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肺处于扩张状态 B.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
C.胸廓的容积增大 D.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B
【解析】呼气状态时,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A、C错误;呼气状态时,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舒张,B正确;呼气状态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D错误。
2.(2024·东莞质检)如图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模拟气管、肺、胸廓、膈
B.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肋骨间的肌肉舒张
D.该装置说明是胸廓扩大才导致吸气
C
【解析】观图可知,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④模拟膈肌,A正确;图甲膈的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模拟吸气过程,B正确;图乙膈的顶部上升,模拟呼气过程,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都舒张,C错误;该装置膈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胸廓扩大才导致吸气,D正确。
3.深圳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如图1和图2分别为测量肺活量时肺部
不同状态以及肺内外气压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可表示曲线AB段
B.曲线BC段,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C点时,处于呼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D.A点到B点过程中,肺泡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解析】当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表示吸气,吸气时肺内气压下降,可表示曲线AB段,A正确;曲线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B正确;C点时,处于呼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正确;A点到B点的过程表示吸气过程,肺泡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小,D错误。
4.(2024·广州质检)人体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吸入的氧气的最终去向是( )
A.到肺泡里交换二氧化碳 B.在红细胞里
C.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 D.到血液里溶解到血浆中
【解析】外界氧气→肺泡→血液→组织细胞→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呼吸时吸入的氧的最终去向是到组织细胞处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5.如下表是某同学测量肺活量时获取的数据,请分析该同学的肺活量应是( )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肺活量/mL 2 900 2 800 3 400 3 100
A.2 900 mL B.3 400 mL C.2 800 mL D.3 050 mL
B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由表格可知3 400 mL值最大,是该同学的肺活量,因此B正确。
6.(2024·揭阳质检)雾霾已成为城市标志性难题,许多城市的PM2.5含量都严重超标,危
害人类健康。PM2.5颗粒由肺泡进入血液至少要穿过几层细胞 ( )
A.一层 B.两层 C.三层 D.四层
B
【解析】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可见,PM2.5颗粒由肺泡进入血液至少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
7.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解析】吸气时用手捏紧C处,防止乙瓶内的石灰水吸入人体,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是为了使呼出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呼气过程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结果乙瓶变浑浊,甲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
8.(读图理解)图一表示某同学做的模拟实验,图二表示肺泡与肺部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1模拟的结构是___,3模拟的结构是___。
(2)图一中的乙表示_____(填“吸气”或“呼气”),此时3处于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图二中气体Y指的是_____,该气体进入血液后,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细
胞中的_______被利用。


呼气
舒张
氧气
线粒体
【解析】(1)图一中1模拟的结构是肺,2模拟的结构是胸廓,3模拟的结构是膈。(2)甲表示吸气状态,膈收缩,膈顶部下降;乙表示呼气状态,膈舒张,膈顶部回升。(3)气体X指二氧化碳,Y指的是氧气。氧气进入血液后,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9.(资料分析)现代社会呼吁大家提高自己的急救意识,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可以提供一定帮助,请阅读下列资料:
资料一 气管是连接喉与支气管的通道(如图1所示)。正常情况下食物不会进入气管内,如果食物不小心进入气管,有可能出现窒息情况,甚至危害生命。
资料二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如图2所示)。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给患者上腹部施压,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顶,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请分析回答:
(1)当异物经过图1中[①]___时,若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异物进入气管,将会影响
外界空气与 ___(器官)进行气体交换。
(2)资料二中,急救者向患者腹部施压,此刻患者的胸腔容积_____(填“增大”或“缩小”),
肺内气压 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3)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在平时饮食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


缩小
大于
不要大声说笑
【解析】(1)图1中①咽既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当异物经过图中①咽时,若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异物进入气管,将会影响外界空气与肺进行气体交换。
(2)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所以,如图2所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时,施救者通过挤压使患者的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产生较强的气流将异物排出,挽救生命。
(3)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这样可能会导致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所以在平时饮食时应注意不要大声说笑。(共33张PPT)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二 呼吸道的作用
1.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呼吸道都有_________作为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 病因 症状表现
哮喘 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主要是由于吸入的空气不清洁,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物质进入呼吸道 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呼吸困难,患者会出现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骨或软骨
温暖、湿润、清洁
疾病 病因 症状表现
肺炎 细菌、病毒等感染肺部 严重影响人体的呼吸功能,患者表现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
尘肺 是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①___;②_________;③_____;④_____。
(2)吞咽与呼吸的过程。
①呼吸时,_____开放,空气畅通无阻;
②吞咽时,_________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5.发声:声音是由喉部的_____发出的。

会厌软骨
食管
气管
喉口
会厌软骨
声带
【辨一辨】
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与口腔相比,鼻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而口腔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
【经典母题】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吃饭时若大声说笑,会厌软骨将来不及盖住喉口,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C.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确保呼吸道畅通
D.人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造成人体呼吸不畅的原因是气管分泌过多黏液堵塞呼吸道
D
【解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有器官。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会误入气管,所以吞咽和呼吸不能同时进行,A正确。打喷嚏是完整的呼气动作,气体由肺排出体外。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B正确。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确保呼吸道畅通,C正确。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重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使人呼吸不畅,D错误。
【点迷津】
1.分析选项,突破解题:当人体患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使人呼吸不畅,故D不正确。
2.本题所思: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口腔不属于呼吸道,鼻是呼吸道的开始部位。虽然通过口腔也可以吸入空气,但口腔不属于呼吸道,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
(2024 东莞月考)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
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①②③④⑤能保证管道畅通是因为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
C.③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以防食物误入④
D.北欧人的①较高、长,能温暖空气
C
【解析】图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⑥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呼吸道包括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呼吸道畅通,B正确。②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喉的入口,以防食物误入④气管,C错误。北欧人的①鼻较高、长,能够预热寒冷的空气,D正确。
1.(2024·惠州质检)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②③ B.③④ C.⑤⑥ D.①⑦
【解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①口腔属于消化器官,不属于呼吸器官;⑦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不属于呼吸道。
D
2.我国春季受冷空气影响,北方多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应做好防范措施。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沙尘会通过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B.鼻毛和黏膜能将空气中的沙尘全部清除
C.沙尘和空气中的细菌到达咽时会形成痰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
【解析】沙尘进入肺的通道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鼻毛和黏膜能够清洁、湿润空气,但是并不能将沙尘全部清除,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B错误;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处形成的,不是在咽部,C错误;呼吸道能够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温暖,但是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3.(2024·佛山期中)以下关于呼吸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
C.为了确保气体顺畅通过,呼吸道由骨或软骨做支撑
D.能够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A正确。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错误。呼吸道由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C正确。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D正确。
B
4.夏天,一些城市的街边出现了许多露天烧烤,部分店家使用的煤炭在燃烧时会产生
大量的有毒颗粒物,并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强烈刺激。关于此类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毒的颗粒会依次经过鼻、喉、咽、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部
B.鼻腔中的毛细血管会对空气进行处理,使得气体变得清洁
C.气管能分泌黏液包裹住有毒颗粒,以痰的形式将其排出体外
D.呼吸道会对空气进行处理,所以吸入的气体是完全无害的
C
【解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因此有毒颗粒会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部,A错误;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B错误;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黏液包裹住有毒颗粒,以痰的形式将其排出体外,C正确;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吸入的气体并不是完全无害的,D错误。
课后提升 
1.吸烟有害健康,香烟在燃烧时可释放多达38种有毒化学物质。青少年吸烟会损伤
肺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肺活量下降,肺部患上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吸烟时,烟雾从口
腔进入,到达肺部的途径依次是( )
A.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口腔→喉→咽→支气管→气管→肺 D.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A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时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可见烟雾从口腔进入,到达肺部的途径依次是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如果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可能会误入气管,原因是( )
A.声门裂开未来得及关闭 B.会厌软骨盖住了食管入口
C.软腭未阻住鼻腔的内口 D.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D
【解析】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管,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腭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口覆盖,食物进入食管。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腭、喉口、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随意谈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可能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3.尘肺是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人体呼吸道中能阻
止粉尘进入肺部的结构有( )
①鼻毛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 ③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④气管壁和支气管壁上的纤毛 ⑤会厌软骨 ⑥骨或软骨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A
【解析】人体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①符合题意;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湿润,②符合题意;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④符合题意;会厌软骨的作用是在吞咽时盖住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⑤不符合题意;骨或软骨起支撑作用,使呼吸道畅通,⑥不符合题意。可见,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4.下列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湿润作用的是( )
A.鼻腔前部的鼻毛 B.气管内的黏液
C.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D.气管的“C”形软骨
B
【解析】鼻腔前部的鼻毛有阻挡灰尘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气管内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B符合题意;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C不符合题意;气管的“C”形软骨保证了气体的畅通,D不符合题意。
5. (读图理解)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所指的结构名称:①___、②___、③___、④_____、⑤_______、
⑥___。⑦是_______,是外界气体进入⑥的通道,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2)图中的[___]___不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3)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吃饭时说笑,容易呛着,引起咳嗽,这是因为[___]___是食物和气体
的共同通道。
(5)痰是由_____和_______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液
黏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气管
支气管

呼吸道





气管
支气管
【解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⑥是肺。
(2)③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②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器官,因此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④气管,引起猛烈咳嗽。
(5)痰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液黏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6.某兴趣小组利用模拟装置(如图)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他们将碳粉放在塑
料瓶口处,用吹风机向瓶口吹风,观察瓶底部纱布上碳粉的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中的黏液
B.浸湿毛刷的水模拟的是鼻毛和纤毛
C.若换成干燥毛刷,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
D.该实验验证呼吸道具有完成气体交换的作用
C
【解析】毛刷模拟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A错误。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具有湿润空气的作用,B错误。若换成干燥毛刷,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C正确。该实验验证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有害物质,D错误。
7.(2024·深圳期末)科研人员在肺部疾病患者痰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粒径小于500微米
的塑料微粒),且部分微塑料已经进入了肺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进入肺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痰的形成部位是喉咙,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C.呼吸道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会吸附部分微塑料
D.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所以微粒进入肺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正确。痰的形成部位是气管、支气管,通过咳嗽排出体外,B错误。呼吸道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会吸附部分微塑料,对吸入气体具有清洁作用,C正确。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8.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B.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
C.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D.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D
【解析】当人体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会堵塞空气进出的通道,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所以会感到呼吸困难、闻不到食物的香味。
9.(资料分析)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
  雾霾天气不仅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还会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威胁人类健康。雾霾中有多种成分,其中入肺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成分,它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排放过程的残留物。专家建议:市民在雾霾天气应减少出门,家中门窗紧闭时可用空气净化机净化空气,出门时尽量戴有特殊功能的口罩等。
(1)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因为人的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灰尘;黏膜可分泌
黏液,黏液能吸附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下密布的毛细血管,可以使空气变得_____。
(2)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雾霾中的这些颗粒物在经过呼吸道时,呼吸道
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将部分颗粒物和病菌黏住,再经纤毛的摆动送至_____形成痰。
(3)雾霾到达肺部的“旅程”是:鼻→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过程)
→肺。
(4)分析资料,为了减少雾霾对身体的伤害,请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暖
咽部
咽→喉→气管→支气管
低碳生活,多走
路少乘车;外出戴口罩等
【解析】(1)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黏膜下密布的毛细血管,可以使空气变得温暖。
(2)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3)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因此,雾霾到达肺部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4)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雾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所以避免该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PM2.5的吸入,低碳生活,多走路少乘车,尽量少出门,外出戴口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