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期中真题汇编11 语段阅读一、语段阅读1.(2024七下·石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各题。俯瞰(kàn)神州,有一个地方,它坐拥雪山雨林、花海草甸、溶洞奇观,大自然____的力量令人惊叹。____过去还是现在,它的风情总能让未曾涉足的人____,让游历过的人____。这,就是大美云南!云南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澄江古生物化石,隐藏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禄丰恐龙化石标本,让人瞥(piē)见远古动物的活动轨迹;元谋猿人遗址,填补了中国南方早期人类演化历史的空白。云南文化底蕴深厚。一套西汉滇王编钟,彰显了古滇王国的恢宏气度;一轴《张胜温画卷》,绘就了边疆与内地文化融合的璀璨历程;一部《滇南本草》,成为了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名幅其实的至宝。云南人杰地灵。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的奇迹;聂耳谱写战歌,奏响了抗日救亡最强音;一代药王曲焕章,锲(qì)而不舍研制良方,倾尽所有支援抗战。云南人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亘(gèn)古不变。云南各民族因地制宜,和谐发展。布朗族栽种出万亩茶园,哈尼族开垦出通往云端的阶梯,纳西族孕育了古老的东巴文字……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彩云之南,三迤大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实干兴滇新篇章。(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瞰(kàn) B.瞥(piē) C.锲(qì) D.亘(gèn)(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彰显 B.名幅其实 C.因地制宜 D.开垦(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 尽管 心驰神往 耿耿于怀B.巧夺天工 无论 刻骨铭心 耿耿于怀C.鬼斧神工 尽管 刻骨铭心 念念不忘D.鬼斧神工 无论 心驰神往 念念不忘(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B.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C.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D.各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2024七下·港南期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七年级开展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拟写的活动前言,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甲】这些箴言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根深蒂固的支撑,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我们吟诵着“碎首黄尘,马革裹尸,至今热血犹殷红”的歌词,内心涌起对“两弹一星”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我们也听到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被害后,挺身而出,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冲斗牛的“最后一次演讲”。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心潮澎湃。(三)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乙】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2.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炽( )热 ②澎湃( ) ③狂lán(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①殷红: ②至死不懈: 4.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句号 【乙】分号 B.【甲】省略号 【乙】分号C.【甲】句号 【乙】逗号 D.【甲】省略号 【乙】逗号5.本次活动需要在会场上挂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为下联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上联:九秩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下联:三军将士,寒冬酷暑,____A.一腔热血长城铸 B.热血一腔铸长城C.一腔热血铸长城 D.热血一腔长城铸(2024七下·临沭期中)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按要求作答。①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华诞,校团委决定于4月15日在报告厅举办《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②下面是小华同学演讲稿中的一段文字。③2024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3周年的华诞。④100多年弹指一挥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日益繁荣富强。曾经的峥嵘岁月里,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为建造伟大的新中国,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⑤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学习这种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6.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第 句,修改意见: 7.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第 句,修改意见: (2024七下·东明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材料2: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材料3: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传统文化思想紧紧地凝固和塑造了中国民众的固有家风,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中国式”家风。传统家风对人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和道德形成,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国风”。材料4:“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8.下列是对以上四则材料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9.下列哪句名言不适合作为此次“天下国家”活动的宣传语( )A.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B.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C.功崇(功劳大)惟志,业广惟勤。(《尚书》)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10.班级同学得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事迹后,撰写了上联“兀兀穷年,清苦产粮,只为国人图一饱”。你帮他从下列选项中挑选出合适的下联( )A.半世悠悠,育种精勤,但求天下解长饥。B.半世悠悠,育种精勤,但求天下足口腹。C.悠悠半世,精勤育种,但求天下足口腹。D.悠悠半世,精勤育种,但求天下解长饥。(2024七下·吴兴期中) 请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经过半学期的语文旅行,蓦然回首,我们发现,语文学科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shì▲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jí▲时锲▲而不舍的精神。1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万丈狂lán shì 言 典jí 12.将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炽 痛 锲 而不舍(2024七下·邯郸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段历史,都如同人的一段记忆,或许满我荣耀,又或许遍布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大部分逐渐慢慢被淡忘,直至湮于尘埃, ① 总有些历史是值得被铭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向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处于和平年代久了,人们便容易忘记战争年代的苦难和伤痛,甚至忘记那个时代。今天的孩子们,往往不耐烦听爷爷讲述那老掉牙的援朝故事;今天的人们,往往用“可爱”这个词来指活泼漂亮的男孩女孩,而非满身血污的士兵。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负着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沉句句的使命和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铭记初心,英勇无畏,甘于奉献,艰难险阻都无法吞噬掉他们。这群最可爱的人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和灵魂。② 有什么是不必刻在石碑上也能不朽的,我坚信——是他们。13.班里有同学不认识文稿第一段中的“湮”字,你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 部,再查 画查到这个字读“yān”。14.在①和②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① ② 。15.文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024七下·榕江期中)阅读 读书,是读者与书中一个个鲜活灵魂的交流与碰撞。在杨振宁的《邓稼先》中,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至死不懈研究国防武器的民族大爱;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发誓要用自己的泪水洗刷家乡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的决心。书中自有无限意味。不论是妇rú①____皆知的安徒生童话,还是能提高思考能力、让人遇事时能气冲斗牛的哲学书籍,抑或是五彩 bān lán ②____的小说,都能带给人思想上的启迪,灵魂上的升华。人要多读书,因为人的思想就像土 rǎng ③____,要时时汲取营养,才能变成一片丰饶的土地。16.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17.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至死不懈 B.污秽 C.气冲斗牛 D.丰饶(2024七下·防城期中)下面是班级开展“小人物,大风采”主题活动的结束语,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能创造伟大。从书本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虽然平凡但有着优秀品质的小人物。例如,读《阿长与〈山海经〉》,仿佛看到了阿长递给“我”《山海经》时“我”震悚的样子,感受到阿长对“我”笨拙却深沉的爱;读《老王》,仿佛看到了老王伛着身子给“我”送冰的样子,感受到作者对老王深深的愧怍;读《台阶》,仿佛看到了父亲汗如雨下qì 台阶的样子,感受到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漫漫人生路,有无数平凡而普通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不一定就是碌碌无为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更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地奋斗,脚踏实地把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人也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18.阅读结束语,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伛 ②qì 台阶19.结束语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20.解释结束语中画波浪线的词语。①震悚: ②愧作: 21.有同学给“小人物,大风采”这一主题活动写了一副对联,请你将下面的词语调整顺序,组成一副对联写在横线上。老王 鲁迅 追忆 阿长 杨绛 怀念 道 愧作 露 真情上联: 下联: 22.下列从结束语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能创造伟大。B.从书本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虽然平凡但有着优秀品质的小人物。C.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更伟大。D.脚踏实地把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人也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2024七下·兴宾期中)语段阅读【望过去】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时代的洪流里,曾澎湃过数不尽的“大英雄”。他们在自己领域qiè▲而不舍,终于成为妇孺皆知的两弹元勋,或者是挽狂澜于既倒,直刺人性软肋的民族脊梁。文学的舞台,同样也因“小人物”而五彩斑斓,如以一本粗拙的《山海经》温暖了迅哥儿整个童年的长妈妈,如身处不幸却又饱含深情的老王。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英雄”,他们都在历史的风尘里尽诉生命。【学精神】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孕育伟大的英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没有他们至死不懈的抗争,就不会有民族的解放;没有他们鞠躬尽瘁的奉献,就不会有国家的富饶。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看今朝】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赞叹: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23.阅读以上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qiè 而不舍②粗拙 24.【望过去】【学精神】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25.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①澎湃: ②至死不懈: 26.根据对联的特点,结合【看今朝】文段内容,从以下句子中选出赞美今朝“凡人英雄”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横线上。(填序号)①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甘奉献 ②和谐雨润,九州遍种自由花③替国立言,笔底奔来真善美 ④倾心尽力,平凡小事寓高崇上联: 下联: 27.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英雄”,他们都在历史的风尘里尽诉生命。B.没有他们鞠躬尽瘁的奉献,就不会有国家的富饶。C.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D.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2024七下·巴中期中) 语言表达28.阅读下面名著选段,然后按要求答题。阅读名著,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如《骆驼祥子》,我们可以借助两种策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策略:借助作者自述。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 ,诈骗祥子的 ,对祥子进行烘托,突出祥子形象特征。要求:请在空格处填入相关人物的名字。29.小雯家过端午节这天,奶奶要亲手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超市买。假如你是小雯,你将怎样劝说妈妈,让妈妈在家和大家一起包粽子。(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80左右)(2024七下·余姚期中)【任务一】下面是读书节活动第一小组写的开场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和温润。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 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亘 古的关东原野怀有挚痛的热爱。我们感动于闻一多兀兀穷年,始终保持锲 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也体察到杨绛在迟暮之年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 zu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耐住寂寞,携书而行,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3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狂(lán) ②愧 zuò 31.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①亘 古(A.héng B.gèn) ②锲 而不舍(A.qiè B.qì)32.(2024七下·武冈期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答题。习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翻开史册,从锲而不舍、沥尽心血的闻一多,到坚rèn 刚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再到鞠躬尽cuì 、至死不懈的邓稼先……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凯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拼搏,绽放青春光彩,而继续奋斗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广大青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____,____,____,____。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闪耀吧,青年!请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1)给加点字注音。锲( )而不舍 亘( )古不变(2)根据拼音写汉字。坚rèn( )刚强 鞠躬尽cuì ( )(3)下面选项放在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A.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B.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C.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D.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33.(2024七下·吐鲁番期中)阅读经过一个多月的语文旅行,我们有了太多的感受和体验。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先生为国鞠躬尽萃的伟大; 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藉时锲而不舍的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了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亘古的关东原野挚痛的爱国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就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正确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 jià B.亘古gēngC.锲而不舍qie D.臧克家 zāng(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鞠躬尽萃 B.挚痛 C.万丈狂斓 D.典藉(2024七下·新兴期中) 下面是小明在某次活动中的读书感悟,请帮忙解决一些问题。我喜欢一个静 mì ①的午后,坐在窗前,在阳光的沐浴下,手执书卷,轻嗅纸墨xīn②香,____知识的殿堂,____历史的回响,____文学的韵味,____人生的真谛。在这里,当我们翻开书页,文字的魔力正在指尖流动,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与历史的巨人共舞,与文学的精髓相拥,那是何等qiè③意的一桩美事。最是诗书能致远,通过阅读经典活动,让我们感悟经典,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34.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① mì ②xīn ③qiè 3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走进 感受 倾听 感悟 B.走进 倾听 品味 感悟C.走进 倾听 感悟 品味 D.走进 感受 品味 感悟3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024七下·深圳期中)中学部拟开展以“致敬你,家国榜样”为主题的综合活动,划分了朗诵小组、文言小组、阅读小组、戏剧小组、名著小组和写作小组。朗诵小组打算以“国”的起源来导入这次活动。汉 字 :【国】 字 形 演 变 字 源 演 变甲骨文 金 文 战国文字 篆 文 隶 书 楷 书 简 体国,甲骨文(戈,武力)(口,即“郭”,城墙、城邑),两者结合表示____ 。金文再加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变后楷书写作“國”,如今简化作“国 ”。37.根据以上提示,完成“两者结合表示”: 。38.文言教材中,“国”字的义项有:①名词,国家;②名词,国都:③名词,国防。《穿井得一人》中的“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中的“国”意思是 (填序号)。(2024七下·凉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lǎn( )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39.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圣贤 lǎn 悲天悯 人40.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41.“死而后已”中“已”的意思是( )A.已经 B.停止C.过了一会儿 D.不久42.文段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43.(2024七下·桂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甲】“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时节,草木萌动,生机盘然。①对中国人来说,这既是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日子,也是踏货春,感受自然的良机。②这恰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刻的生死哲学。冬去春来,让我们看到自然界的伟大接力。而在社会层面,正是一代代先辈为国家发展dian定了基础,我们才能站在新的起点上,投身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在清明节祭奠祖先、追思亲人,是保存并维护家族回忆,使生者得到慰藉与勉励的重要方式之一.曾子曰:【乙】“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从寻根问祖中汲取精神养分,帮助我们牢记自身来处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社会的道德风尚.③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有【丙】“家国同构”的传统观念,④纪念逝者不仅是整个国家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的大事,正因如此,清明也是致敬英雄、缅怀先烈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年轻人会成群结队地来到烈士陵园或纪念碑前,缅怀为国捐躯的华夏儿女,表达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祭英烈也演进出网络纪念的新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寄语等纪念活动,在烛光里、鲜花中,表达思念之情,传递奋发之志。铭记英烈事迹,发扬英烈精神.不论是救亡图存、抵御外侮,还是投身革命、争取解放,又或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壮烈牺牲,所有为国家、民族与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都是当之无愧的【丁】“民族魂”.(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diàn( )定 当之无愧( )(2)分别写出下列两个词语的近义词。慰藉( ) 捐躯( )(3)请从以上文段摘抄3个成语。(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4)对以上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双引号使用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甲和乙表引用,丙和丁表强调。B.甲、乙表引用,丙表强调,丁表特定称谓。C.甲和乙表引用,丙和丁表特定称谓。D.甲和丙表强调,乙和丁表特定称谓。(5)以上文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44.(2024七下·永定期中)【任务二】传承“家风家训”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训的传承、家风的延续和家教的养成。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在古代,常常有“世代忠良”“书香门第”之说,这就是家风延续的缩影。家训也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句句家训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1)根据上面的语境,画线句作为总起句有两处表达欠妥的地方,请修改。(2)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后辈受益匪浅。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忠孝____传家远 下联:诗书礼乐____。A.仁爱 功业盛B.仁和 继世长C.修身 功业盛D.修身 继世长(3)下面是“涵养家国情怀”主题班会写的一段主持串词,请你根据其修辞特点,在横线处仿写新的内容。家国情怀,如同① ,绚烂夺目,照亮前行的路途。家国情怀,如同浩荡江河,源远流长,② 。家国情怀,如同壮美乐章,余音绕梁,奏响在历史的舞台上。(4)课外搜集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在展示会上,请你也分享一句爱国名言警句。45.(2024七下·永定期中)【任务一】涵养“家国情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处处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家的坚守、对于国的热爱。从《礼记》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国人心田,岁月深长,情感深邃。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践行家国情怀,他们的名字妇孺皆知,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闻一多大骂特务, ①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鲁迅先生关爱青年,常常展读书信至深xiāo,可谓 ② ;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根戈壁,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历史的星空,因这些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A 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从先辈们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勇敢挑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的重任,不负青春不负韶华。(1)请在方格中,用正楷字规范书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得涂改。(2)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书写,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气冲斗牛”的“斗”应读作“dǒu”,“斗牛”即斗宿、牵牛星,南斗七星,指天空。B.妇孺皆知中的“孺”的意思是“小孩儿;幼儿”,应读作“rú ”。C.“深xiāo”中“xiāo”的意思是“夜”,“xiāo”应写作“宵”。D.“鞠躬尽cuì”中“cuì”的意思是“过度劳累而病倒”,“cuì”应写作“悴”。(3)请根据语境,在横线①②两处填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慷慨淋漓 ②沥尽心血B.①酣畅淋漓 ②沥尽心血C.①慷慨淋漓 ②处心积虑D.①酣畅淋漓 ②处心积虑(4)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词“星空”“而”“一定”“一代”的词性分别是( )A.代词、介词、数量词、名词 B.名词、连词、副词、数量词C.名词、介词、代词、数量词 D.代词、连词、名词、数量词(5)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A”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就是树立远大目标,强健体魄,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提升核心素养。②想今朝,作为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当下,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勇敢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幸福。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2024七下·洪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过去,文人乃墨客,墨客即文人,墨客文人总相随,文墨一体不分家。①中国书画的美学____决定了书画家必须具备文化____,文化修养的____必然会导致人文精神的____,“文”“墨”分家也必然会导致书画家成为庸俗之辈,重技轻文,技巧再闲熟、再精细至多成为一个优秀的书画匠。②传统书画一向讲究“诗书画印”一体,③但在“快餐文化”“娱乐文化大行其道”的“刷屏时代”,许多绘画作品思维单一、文词鄙陋、想象力苍白,缺少艺术作品应有的文学性与哲理思辩。④在中国画的题款中【A】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的欠缺【B】使得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C】“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D】本应成为亮点的东西也就不得不从他们的书画创作中悄然隐退。即便能勉强诌上几句打油诗或顺口溜,也大多是平仄乱用、不合格律。因此一来,只会消除书画艺术应有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46.文中加点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熟 B.鄙陋 C.题款 D.悄然4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书画的美学____决定了书画家必须具备文化____,文化修养的____必然会导致人文精神的____,“文”“墨”分家也必然会导致书画家成为庸俗之辈,重技轻文,技巧再闲熟、再精细至多成为一个优秀的书画匠。A.特质 修养 颓废 缺失B.修养 特质 颓废 缺失C.特质 修养 缺失 颓废D.修养 特质 缺失 颓废48.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中国画的题款中【A】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的欠缺【B】使得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C】“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D】本应成为亮点的东西也就不得不从他们的书画创作中悄然隐退。A., B., C.。 D.,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此一来,只会消除书画艺术应有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A.因此一来,只会消除应有的书画艺术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B.因此一来,只会消解书画艺术应有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C.如此一来,只会消解应有的书画艺术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D.如此一来,只会消除书画艺术应有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50.“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当年课徒时,曾要求弟子不说达到‘诗书画印’四绝,起码也要做到‘四能’。”把这句话还原到原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51.(2024七下·东川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jüé);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A)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____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B)端正学习态度,使一个学子可以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劳动者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____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xiāo)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C)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的,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心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为之殚惊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明朗、坚定、睿智、乐观,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yè)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____着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一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一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____。(D)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huò)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掘(jüé) B.嚣(xiāo) C.曳(yè) D.豁(huò)(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 B.浮躁 C.殚惊竭虑 D.倦怠(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瞻前顾后 完成 充满 映衬B.瞻前顾后 成就 充满 反映C.东张西望 完成 丰盈 反映D.东张西望 成就 丰盈 映衬(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巅。B.端正学习态度,使一个学子可以在学业上柳暗花明。C.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的,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D.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52.(2024七下·石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各题。伟大有伟大的耀眼,平凡有平凡的可爱。世间许许多多的“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渺小,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出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 。一只名叫“花花”的大熊猫走红,就源于它能做好平凡的自己。父亲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小时”推广大使,哥哥是电影《功夫熊猫》中阿宝的原型,而出身于明星家庭的“花花”却没有继承家族出众的外貌、能力和光环。从种族意义上讲,它是一只发育、不健全的大熊猫——天生右后腿脚掌外翻,是熊猫基地唯一不会爬树的大熊猫。长得慢,吃得慢,走路慢,爬树慢,慢吞吞的“花花”甚至在地震来临时,都比其他熊猫慢上一拍。她却足够自洽,接受了自己的普通。没有嫉妒、争夺或者模仿,更多时候,花花拥有着自己的 。吃饭时间,她从不会因为与其它同伴争食而烦躁,因为缓慢出场是一贯的风格;慢步林间,突然被其他熊猫扑倒了,她就揽根竹子躺着吃;晌午,爪子里的竹子啃不动了,她就睡一觉继续啃;大风呜咽的夜晚,两只熊猫挤着她入睡,她便慷慨的当一个好“靠垫”。害怕平凡的人,都是平凡的。而不能直面平凡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与其说“花花”是一只会生活的熊猫,毋宁说她是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平凡人的写照,与别人相比,或许我们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够理性……但我们却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只有认清楚这一点,并与平凡的自己和解,我们的人生才能 异彩。(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渺(miáo)小 B.晌(shǎng)午C.呜咽(yè) D.毋(wú)宁(2)选段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躁 B.慢步 C.揽根竹子 D.慷慨(3)上面语段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境界 迟钝 节奏 绽放B.境界 迟缓 节奏 绽放C.境界 迟钝 节拍 开放D.世界 迟缓 节奏 开放(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不能直面平凡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B.而不能直面平凡,才是真正的勇者。C.而直面平凡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D.而是否能直面平凡,才是真正的勇者。53.(2024七下·恩施期中)阅读翻开课文,总有一些人触动我们的心灵。邓稼先于戈壁荒原书写鞠躬尽(cuì)____,看蘑菇云袅袅升起;闻一多【甲】____(一年到头勤劳不懈),钻探古代典(jí)____炯炯目光远射到有史以前;端木蕻良深深眷恋故土,誓为故乡洗去污秽____;杨绛敢于自省,写下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____。(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鞠躬尽(cuì) 典(jí) 。(2)为文中加点的字词注音。污秽 愧怍 。(3)根据【甲】处的解释,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成语。( )A.兀兀穷年 B.锲而不舍任务一:明确活动方向;为帮助大家明确活动方向,小语拟写了下面的语段,请你帮他完善。什么是“最美中国人” 是____而不舍、至死不懈,为科学发展而奠基的科学家,是____人不倦、成就____越的学者,是战场上为国征战、马革裹尸的战士,也是每一个努力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给别人带来光亮的“小人物”。也许他们的事迹____为人知,或许很多人对他们的工作不以为然,或许很多人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体现出闪光的品格,就是“最美中国人”。54.小语在拟写语段时不小心漏了几个字,请你依次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汉字并进行注音,下列汉字书写和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契(qiè) 诲(huì) 卓(zhuō) 鲜(xiǎn)B.锲(qì) 诲(huǐ) 卓(zhuō) 鲜(xiǎn)C.锲(qiè) 诲(huì) 卓(zhuó) 鲜(xiǎn)D.契(qì) 悔(huì) 卓(zhuó) 鲜(xiǎn)55.小文对语段中的几个用词有疑问,请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至死不懈 B.不以为然 C.微不足道 D.尽职尽责56.(2024七下·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翻开课本,阅读经典,那些流淌在文字间的情感的细流,常常令我们动容。我们见证了闻一多先生为国家民族的崛起qiè( )而不舍的努力,这实在令人A.震悚;我们也见识到善良的阿长为我买来粗拙( )的“三哼经”,给我以童年的温暖;我们还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爱之深,为他们写信潦草而B。深恶痛绝;我们也聆听到东北平原上那幽远的车铃和那深夜的lán( )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C。挚痛的爱;至于那些峭( )壁上D。酣然入梦的战士们,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揪住了每个读者的心。(1) 请给文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qiè( )而不舍 粗拙( )lán( )语 峭( )壁(2)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悚 B.深恶痛绝 C.挚痛 D.酣然入梦(2024七下·赣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代代有志之士qiè ① 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浪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亘古延绵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 ②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57.文中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楔 gèng B.契 gèn C.锲 gèn D.碶 gèng58.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气冲斗牛 B.鞠躬尽瘁 C.可歌可泣 D.气冲霄汉(2024七下·大安期中)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一个民族的长盛不衰,一个国家的屹立不倒,必定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在____的历史长河中,唯有奋斗者能镌刻时代的烙印。奋斗者,星辰大海____新丰碑,中国航天人在漫长岁月里沥尽心血,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奋斗者,追光路上甘为筑路石,电力工人钱海军,几十年如一日____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夜晚城市的大街小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仅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更以榜样的形象鼓动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59.给下面加点字注音。①屹立( ) ②镌刻( )60.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A.浩浩荡荡 铸就 坚守B.声势浩大 铸就 坚持C.浩浩荡荡 造就 坚持D.声势浩大 造就 坚守61.语段中“烙印”“照亮”的词性分别是 、 。6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更以榜样的形象鼓动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B.只要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就以榜样的形象激励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C.奋斗者们不仅点亮自己的人生,更以榜样的形象激励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D.因为奋斗者们点亮自己的人生,所以以榜样的形象鼓动无数青年加入奋斗者的行列。任务二:发布活动通知;校委会准备为评选活动发布一则通知,请你修改。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帮助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汲取榜样力量,培养优秀品质,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学校将展开“最美中国人”评选活动动员会。请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学校一楼阶梯教室参加活动。 XXXX年XX月XX日63.画线部分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64.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024七下·电白期中)请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新中式通过重组时尚元素与民族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符号,赋予了传统文化崭新的精神面貌。以汉服为首的新中式服饰表达当下主要依靠视觉手段,采用民族纹样、中式配色、传统布料等形式,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工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未来,大众更期待看到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将流淌于我们血脉中的传统人文观与哲学观以符号的形式在新中式风格中呈现,将充斥中式美学意蕴的诗词书画、代表我国古代智慧的儒道思想寓于汉服等传统服饰的创新发展中。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良好的传播。以汉服为例,马面裙设计与复古提花松紧腰带结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剪裁,使穿戴烦琐的衣裙更适应人们对简约、效率的追求,进而更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理解与认同。用新中式风格塑造对外传播的流行文化艺术体系将大有可为。65.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赋予 B.挖掘 C.充斥 D.传播66.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良好的传播媒介。B.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良好的传播。C.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迅速成为良好的传播。D.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很好的传播。(2024七下·綦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总有一些人,一些生命,会给我们带来感动。在斑lán的世界里,有人把自己种到田间,有人把自己留在乡村,有人把自己献给山海,有人把自己献给祖国。投身导弹研制事业的沈忠芳,为了国家事业,jū躬尽瘁,隐姓埋名60余载。黄沙在天,长风呜咽,他用青春磨砺国家的剑与盾,功绩却鲜为人知。大学生村官杨宁,为了回报哺育自己的山村,用自己的肩膀,担住所有乡亲的风险。她不断尝试,终于开垦出了一片片美丽的土地。幼时意外残疾的陆鸿,不仅没有消沉,还带着和他一样的残疾人,摸爬滚打,艰难创业,把自己的工厂建成了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我们将记住这些让人动容的名字和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也要知道,还有无数的人,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这些逆行和坚守的人,从不在乎自己的得与失,不吝惜自己的热血与青春。但正因为有他们,善才被看见,爱才被感知。他们以坚rèn的心性,承担着个人、集体、国家的责任。他们以凡人之力,书写了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精神史诗。6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呜咽( ) 哺育( ) 亘古( )68.根据拼音写汉字斑lán( ) jū躬尽瘁( ) 坚rèn( )(2024七下·信宜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26年3月18日,以北京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的2000多人的请愿团,向反动的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请愿队伍竟然遭到卫队开枪射击,死伤四十多人。如今,“三·一八”烈士纪念碑静静地____在圆明园内。这座纪念碑,和圆明园中那些知名的景观相比,实在是____。“三·一八”烈士的事迹,在当今也算不得fù rú jiē zhī▲,但他们反对卖国、qì chōng dǒu niú▲的呼喊声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铭记。当然,该纪念的不只有他们,还有无数为了祖国的命运zhòu yè▲奋战的英烈。清明祭英烈活动的意义是____的。在此,我们郑重倡议,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发扬和继承先烈的遗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6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fù rú jiē zhī ②qì chōng dǒu niú ③zhòu yè 70.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矗立 微乎其微 一目了然B.屹立 微乎其微 不言而喻C.矗立 微不足道 不言而喻D.屹立 微不足道 一目了然71.语段中画波浪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遗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B.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继承和发扬先烈的精神,为民族复兴而奋斗。C.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发扬和继承先烈的精神,为民族复兴而奋斗。D.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发扬和继承先烈的品质,为民族复兴而奋斗。72.(2024七下·古浪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 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 lìn sè了。它既不倾 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 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 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化妆. ②莅. 临 ③lìn sè (2)解释“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咄咄逼人: 73.(2022七下·宣城期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①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 )(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yì(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伛( ) 一层yì( ) xiāng( ) qiàn( )(2)改正文中的错别字“ ”改为“ ”(3)划线的句子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划线的句子②运用了什么描写?(2024七下·武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做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tiē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通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bǎn____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74.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鞠躬尽瘁 监督 妥tiē 出bǎn 物75.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是 和 ,正确的写法分别是 和 。76.文段中“鞠躬尽瘁”的意思是 。77.“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句中的“的”是 助词。答案解析部分1.(1)C(2)B(3)D(4)A(1)ABD.正确;C.有误,“锲”应读作“qiè”。(2)ACD.正确;B.有误,“名幅其实”中的“幅”应写作“副”。(3)第一处: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大自然的造就。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结合语境可知,形容大自然,填“鬼斧神工”更合适。第二处:尽管: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无论:表条件关系的连词。结合语境可知,“无论”和“总”构成条件关系复句。故应填“无论”。第三处:心驰神往:内心和精神都被目标所吸引。形容对某一事物十分向往。刻骨铭心:刻记在内心深处。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记。结合“未曾涉足”可知,应填“心驰神往”。第四处: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念念不忘:形容时时记在心上。结合语境可知,填“念念不忘”更合适。(4)对文中划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调换位置:搭配不当,应将“创办”改为“创造”。故答案为:(1)C(2)B(3)D(4)A(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2)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2.chì;pài;澜3.带黑的红色;这里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4.B5.C(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4)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2.① 炽读“ chì ”②澎湃: 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③ 狂lán ,指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也可来比喻剧烈的社会变动或大的动乱。故答案为: chì;pài;澜3.① 殷红,通常给人一种浓烈、深沉的视觉感受,常用于描述血液等颜色。② 至死不懈 , 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某件事、某个目标或某种信仰坚持不懈,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放弃。故答案为:带黑的红色;这里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4.甲处,是对爱国箴言的省略,不再列举,故用省略号;乙处,“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与“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构成并列关系,故用分号。故答案为:B5.空格处应与上联的“千里征尘安社稷”相对应。“千里征尘安社稷”由“千里征尘”和“安社稷”两个短语构成。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之间构成承接关系。而“一腔热血铸长城”则由“一腔热血铸”(偏正短语)和“铸长城”(动宾短语)组成,两都间也构成承接关系。故答案为:C6.④;略7.①;略(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6.分析各句语法结构和语义逻辑。第④句中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语义重复,“不可磨灭” 和 “巨大” 表意相近,应删去 “巨大”。故答案为:④;“删去‘巨大’”7.审视各句标点。第①句中主题演讲比赛名称《党在我心中》,书名号使用不当,应改为双引号,因为活动主题一般用双引号标注。故答案为: ① ;将《党在我心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8.C9.C10.D(1)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3)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8.ABD.正确。C.有误,材料[3]中“传统家风对人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和道德形成,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国风‘”说明了“家风”对“国风”的影响。故答案为:C9.ABD.适合;C.不适合,该项写的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与“赞颂爱国英雄·感受家国情怀”主题无关。故答案为:C10.ABC.正确;D.“兀兀穷年”对“悠悠半世”,“清苦产粮”对“精勤育种”,“只为国人图一饱”对“但求天下解长饥”。故答案为:D11.澜;誓;籍12.chì;qiè(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11.首先,我们来解析第一个拼音组合“wàn zhàng kuáng lán”。这个组合对应的汉字是“万丈狂澜”。其中,“万丈”是形容极高、极大的数量,“狂澜”则是指汹涌澎湃的波涛,常用来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强烈的情感。接着,第二个拼音组合“shì yán”对应的汉字是“誓言”。“誓言”是指郑重其事地说出的表示决心的话,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承诺或信仰。最后,第三个拼音组合“diǎn jí”对应的汉字是“典籍”。“典籍”是指古代的重要文献、著作或书籍,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故答案为:澜;誓;籍12.首先,对于“炽”字,它的读音是“chì”。这个字通常用来形容热烈旺盛、火热等意思,比如“炽热”、“炽烈”等词。在句子“炽痛”中,“炽”表示了极度的、强烈的疼痛感觉。其次,对于“锲”字,它的读音是“qiè”。这个字一般出现在成语“锲而不舍”中,表示刻镂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在这个成语中,“锲”的意思是雕刻,而“不舍”则表示不放弃,一直持续下去。故答案为:chì;qiè13.氵;九14.第一处:表转折的关联词,如“然而”“但是”等,;第二处: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如果”“假如”等。15.删掉“逐渐”或删掉“慢慢”(1)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13.本题考查词典的使用。湮:yan,部首:氵,笔画:12,先查部首再查九画就能查到该字。故答案为:氵;九14.本题考查关联词。第一空,“它们大部分逐渐慢慢被淡忘,直至湮于尘埃”与“总有些历史是值得被铭记的“之间为转折关系,可用·然而但是"等关联词衔接第二空,“有什么是不必刻在石碑上也能不朽的“与“我坚信——是他们”之间为假设关系,可用“如果”“假如”等关联词衔接。故答案为:第一处:表转折的关联词,如“然而”“但是”等,第二处: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如果”“假如”等。15.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划线句语义重复,删掉“逐渐”或删掉“慢慢”。故答案为:删掉“逐渐”或删掉“慢慢”16.孺;斑斓;壤17.C(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16.“妇 rú 皆知” 的 “rú” 是 “孺”,意思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五彩 bān lán” 的 “bān lán” 是 “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土 rǎng” 的 “rǎng” 是 “壤”,指泥土、松软的土。故答案为: 孺;斑斓;壤17.A.“至死不懈”,意思是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用于形容邓稼先研究国防武器的精神,恰当。B. “污秽” 指不干净的东西,与 “洗刷”“耻辱” 搭配,表达洗刷家乡耻辱和去除不干净的东西,合适。C.“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常用来形容人的气势,而不能形容哲学书籍让人提高思考能力的作用,使用不恰当。D. “丰饶” 意思是富饶,形容土地肥沃,与 “丰饶的土地” 搭配合理。故答案为:C18.yǔ;砌19.汗如雨下;坚忍不拔;碌碌无为;脚踏实地20.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惭愧21.杨绛追忆老王道愧怍;鲁迅怀念阿长露真情22.C(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2)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18.① 伛 :yǔ,曲背,弯腰。② 砌:qì,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等黏合。故答案为: yǔ ; 砌19.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汗如雨下: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坚忍不拔:形容意志非常坚定,不可动摇。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故答案为: 汗如雨下;坚忍不拔;碌碌无为;脚踏实地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 震悚:意思是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② 愧作: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故答案为: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惭愧21.本题考查对联。通读词语可知,上下联涉及杨绛的老王以及鲁迅笔下的阿长,“杨绛追忆老王”对“鲁迅怀念阿长”,均为主谓短语;“道愧作”对“露真情”,均为动宾短语。故答案为: 杨绛追忆老王道愧怍 ; 杨绛追忆老王道愧怍22.ABD.正确。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精神”。故答案为: C23.锲;zhuō24.锲而不舍、妇孺皆知、五彩斑斓、至死不懈、鞠躬尽瘁25.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这里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26.①;④27.A(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本题考查成语筛选。找出语段中含有的成语即可。(3)本题考查词义。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4)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5)本题考查语病辨识。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23.(1)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粗拙:cū zhuō。指粗疏拙劣,不精美。故答案为:锲;zhuō24.从“望过去”文中“他们在自己领域锲而不舍,终于成为妇孺皆知的两弹元勋”一句,可筛选出:锲而不舍、妇孺皆知。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从“望过去”文中“同样也因‘小人物’而五彩斑斓”一句,可筛选出:五彩斑斓。五彩斑斓:形容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灿烂且耀眼。从“学精神”文中“没有他们至死不懈的抗争,就不会有民族的解放”一句,可筛选出:至死不懈。至死不懈: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这里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从“学精神”文中“没有他们鞠躬尽瘁的奉献,就不会有国家的富饶”一句,可筛选出:鞠躬尽瘁。鞠躬尽瘁:不辞辛劳,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于国事;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故答案为: 锲而不舍、妇孺皆知、五彩斑斓、至死不懈、鞠躬尽瘁25.(1)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2)至死不懈: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这里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故答案为: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这里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26.根据【看今朝】中“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可知,赞美今朝“凡人英雄”的对联应与抗疫有关。据此分析,可知“①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甘奉献”“④倾心尽力,平凡小事寓高崇”两句与抗疫有关;根据“仄起平收”原则,“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甘奉献”尾字“献”为四声,属于仄声,应是上联;“倾心尽力,平凡小事寓高崇”尾字“崇”为二声,属于平声,应是下联;故答案为:①④。故答案为:①;④27.A.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意义”;BCD.正确;故答案为:A。28.刘四爷;虎妞;孙侦探29.示例: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写出至少两点理由,语意思通顺,语气恰当)(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28.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的能力。祥子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残忍霸道的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结识了刘四的女儿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虎妞,她三十七八岁了还没嫁人。车厂里的大事小事全凭她一人操持,她人泼辣,没人敢惹。她爱上了比自己小10多岁、老实巴交的祥子,拉他到屋里喝酒,祥子被灌醉后不能自持,被虎妞给缠住了。祥子唯一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攒钱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辛辛苦苦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故答案为: 刘四爷 ; 虎妞 ; 孙侦探29.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这里是劝说妈妈在家和大家一起包粽子,劝说内容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劝说的内容合理,修辞使用恰当,语言通顺。可以围绕“孝顺”“传承文明”“体验生活”等主题进行委婉劝说。语言连贯得体。故答案为: 示例: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写出至少两点理由,语意思通顺,语气恰当)30.澜;怍31.B;A(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本题考查字音。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识记,标注读音要注意遵循汉语拼音规则,读准字音,标准调号。30.(1)狂lán(澜):巨大的波浪。(2)愧 zuò(怍):惭愧。故答案为:澜;怍31.(1)亘(gèn)古:远古。故答案为:B。(2)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故答案为:A。故答案为:B;A。32.(1)qiè ;gèn(2)韧;瘁(3)B(1)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字“锲”。这个字在日常用语中不太常见,但根据语境“锲而不舍”,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形容人坚持不懈的词语。在拼音中,“锲”读作“qiè”,第四声。接下来是第二个字“亘”。这个字常用于表达“从古到今,一直没有变化”的意思,如“亘古不变”。在拼音中,“亘”读作“gèn”,第四声。(2)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拼音“rèn”。在汉字中,与“坚”搭配,并且能够表达刚强、坚韧不拔含义的字是“韧”。所以,“坚rèn”对应的汉字是“坚韧”。接着,第二个拼音“cuì”。根据语境“鞠躬尽cuì”,我们知道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人尽忠职守、竭尽全力。在汉字中,“尽瘁”是一个常见的词组,用来表达竭尽全力的意思。因此,“鞠躬尽cuì”对应的汉字是“瘁”。(3)在所有的选项中,“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些搭配都是合理的,它们符合我们日常表达的习惯和逻辑。一般来说,观察和理解一个事物或现象,我们通常会先通过视觉感知,即“用眼睛发现”,然后可能是通过行动去亲自体验和了解,即“用脚步丈量”。之后,我们可能会通过听觉去进一步了解,即“用耳朵倾听”。最后,我们会用内心去感受和理解,即“用内心感应”。因此,这样的顺序——先用眼睛发现,再用脚步丈量,然后用耳朵倾听,最后用内心感应——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故答案为:(1) qiè ;gèn;(2) 韧;瘁 ; (3) B(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3)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33.(1)书写工整,无错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B(3)B(1)本题考査学生汉字的抄写。抄写时要用楷体字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注意:国、匹、责。(2)ABD.正确;B.亘古géng --gèn;(3)A.鞠躬尽萃--鞠躬尽瘁;B.正确;C.万丈狂斓--万丈狂澜:D.典藉--典籍;故答案为:(1)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B(3)B(1)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3)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4.谧;馨;惬35.B36.阅读经典活动,让我们感悟经典,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通过阅读经典活动,我们感悟经典,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1)本题考查字形。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34.静谧:jìng mì,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馨香:xīn xiāng,散播很远的香气。惬意:qiè yì,形容心情感到愉快畅快,愉悦或舒畅或者是满意;称心;舒服。故答案为:谧;馨;惬35.走进:走进去的意思,指进入到内部。感受:受到(影响),接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倾听:一指侧着头听;二指细听;认真地听。品味:一指尝试滋味;二指仔细体会。感悟: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第一空,描述的是“走进”某个地方,而“走进”知识的殿堂是恰当的,因为“走进”可以表示进入一个具体的空间或领域。第二空,与“历史的回响”搭配,“倾听”更能表达对历史声音的专注和聆听。第三空,与“文学的韵味”结合,“品味”更能表达对文学韵味的仔细体会和欣赏。第四空,与“人生的真谛”相配,“感悟”人生的真谛是合适的,因为“感悟”可以表示通过思考或体验而得到的深刻认识。故答案为:B。36.该句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让”。故答案为: 阅读经典活动,让我们感悟经典,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通过阅读经典活动,我们感悟经典,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37.用武力保护自己的土地38.②(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37.根据“戈,武力”和“口“,即“郭”,”城墙、城邑”的内容,结合“两者结合”的提示,可知“国”的意思故答案为: 用武力保护自己的土地38.“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意思是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国:国都。故答案为: ②39.xián;揽;mǐn40.毫杰;豪杰41.B42.引用;设问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⑵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⑶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⑷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39.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圣贤”读作“xián”;“lǎn”写作“揽”;“悲天悯人”读作“mǐn”。故答案为:xián;揽;mǐn40.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毫杰”应为“豪杰”。故答案为:毫杰;豪杰41.本题中“死而后 已”的意思是到死方休。其中“已”是“停止”的意思。故答案为:B4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文段中 引用了孟子、曾子的话,“然...呢 因为..."是设问。故答案为:引用;设问43.(1)奠 ; kuì(2)告慰、宽慰、抚慰、安慰、安抚等 ; 献身、牺牲、阵亡、就义等(3)生机盎然;慎终追远;潜移默化;当之无愧(4)B(5)D(1) diàn 应写作:奠,不能写成:垫;愧应读作: kuì ,不能写成: kueì。故答案为: 奠 ; kuì(2)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的词,只要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就都可以,比如慰藉的近义词就可以是:安慰、抚慰、告慰、安抚等;捐躯的近义词可以是:献身、牺牲、就义、殉职等。故答案为: 告慰、宽慰、抚慰、安慰、安抚等 ; 献身、牺牲、阵亡、就义等(3)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一般是四个字。本段文字的成语有:气清景明、生机盎然、慎终追远、寻根问祖、当之无愧、潜移默化等。故答案为: 生机盎然;慎终追远;潜移默化;当之无愧(4)引号主要表示引用;还可以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等。甲乙处都是引用,丙表强调;丁表特定称谓。故答案为:B(5)四个句子,前面三个句子没有语病,第4句,纪念逝者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整个国家的大事,故此句语序有问题,故错。故答案为:D(1)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和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辨析近义词可以从不同的语素入手区分;可以从词义的轻重角度辨析;还可以从意义的侧重点不同来辨析;可以从词义范围的大小来辨析,还可以从词语的感彩角度辨析;还可以从适用对象的不同来比较。但不管是哪一种辨析,都要和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分析。(3)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认。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一般是四个字。我们所学的课文里面涉及的成语我们平时要注意搜集并记住它们的意思。(4)本题考查引号正确使用。引号主要表示引用;还可以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5)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44.(1)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延续和家训的传承。(2)B(3)璀璨星辰;滋润着每一个灵魂(4)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⑴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画线句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家风的延续”在先,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风尚气质,它奠定了家庭文化的基础。“家训的传承”应该紧随其后。家训是有德望的祖先为后代定下的行为规范和人生准则,它是对家风的具体化和书面化。至于“家教的养成”在语段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相关陈述内容,因此画线句应修改为: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延续和家训的传承。⑵ 本题考查对联。上联:孝悌忠信传家远;下联:诗书礼乐继世长字数:上联和下联都是七个字,符合对联字数相等的要求;平仄:上联尾字远是仄声韵,下联尾字长”是平声韵,仄起平收,音韵相合;词性:“孝悌忠信对诗书礼乐都是名词;“传家远”和"继世长”都是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词性上下对应;内容:上联强调了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下联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内容上相关;⑶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补写。①"璀璨星辰”:这比喻用来描绘“家国情怀”的辉煌和照亮作用。星辰因其璀璨夺目而能在黑夜中指明方向,正如家国情怀在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起到的引领和照明作用。②"滋润着每一个灵魂": 此处将家国情怀比作浩荡江河,强调的是其源远流长、滋润万物的特性。江河能够滋润大地,养育万物,而家国情怀同样能够深入人的灵魂,提供精神的滋养和动力。这个比喻旨在说明家国情怀对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影响和重要生。⑷ 本题考直名句积累。写句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即可.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顾炎武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曹植故答案为:⑴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延续和家训的传承。⑵B⑶璀璨星辰;滋润着每一个灵魂⑷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⑴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⑵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⑶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⑷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积累。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首先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回想并筛选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名言。这通常涉及到对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的熟悉和理解。45.(1)略(2)D(3)A(4)B(5)C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⑵ABC.正确。 D.有误。“鞠躬尽瘁’的"瘁"应写作"瘁",过度劳累而病倒。⑶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①“慷慨淋漓”和“酣畅淋漓"都有表达畅快、尽兴的意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慷慨淋漓”侧重于情感表达的激昂、豪爽,而酣畅淋漓"则更侧重于形容事情做得非常畅快、无拘无束。此处强调的是情感表达的激昂和豪爽,因此“慷慨淋漓"更为贴切;②“沥尽心血”和“处心积虑”都有用心、费尽心思的意思,但感彩截然不同。“沥尽心血”是褒义词,形容为了某事或某人而费尽心思蝎尽全力,强调付出和努力;而“处心积虑”则是贬义词,形容蓄谋已久、费尽心思去算计别人,强调算计和阴谋。在这里,显然需要的是褒义词来形容为了某事而竭尽全力的状态,因此“沥尽心血”更为恰当;⑷ 本题考查词性辨别。星空:名词,意思是指有星光的天空。而: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并且”"。一定:副词 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一代:指某一类人的一辈;数量词。⑸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 ④句“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是一个回顾历史的句子,它与前面提到的“每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背后, 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所以④句应该放在最前面。接着,②句“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是一个转折句,从回忆历史转向思考现在和未来,因此应该紧随④句之后。然后,①句"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提出了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建议,与②句中的“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相呼应,所以应该放在②句之后。最后,③句“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是对①句的进一步延伸,说明了如何在实践中实现①句中所提出的目标,因此应该放在最后。故答案为: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⑵D⑶A⑷B⑸C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⑵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⑷本题考查词性,做好本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常见的汉语知识。⑸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46.A47.C48.C49.C50.C(1)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5)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46.A.有误,“闲熟”应写作“娴熟”;BCD.正确。故答案为:A47.本题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